
這兩天董明珠又陷入輿論的漩渦之中,起因是2025年4月22日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原因是因為海歸派裡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在無法辨別是否是間諜的能力下,我只能保守地選擇在國內的高校裡面培養自己的人才。”
就是因為這句話,董明珠被很多人圍攻了。
我也仔細看了一下圍攻董明珠的媒體和人,其中媒體中以《新京報》、《新民晚報》、《北京商報》為首,而名人裡面以胡錫進為首。

按照常理,我是一個時政號主,不該摻和這件事的。但是老朋友們一定知道,我以前在寫時政的時候,在《巴基斯坦要“變天”了,但是“巴鐵”不會變》這篇文章中就強烈呼籲:國家政府部門在任用從海外留學歸來人員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尤其是那些沒有經歷社會磨練就直接去歐美留學的文科生,包括文學、歷史、哲學、法律和經濟方面的人員,因為他們極有可能就被西方給洗腦了!
其實,董明珠的思想和我是一樣的,只不過董明珠是搞企業的,她將問題具體化了:企業招收人才是有時間和人力成本的,明知道某個群裡裡面壞人的比例很高,但是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一個一個篩查,所以那個群體裡的人我只能一個都不要。
海歸裡面有沒有好人?
有!
海歸裡面有沒有人才?
有!
但是,這個問題就和企業招生時需要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學歷是一個性質的:沒有學歷的人就沒有能力嗎?很顯然不是!既然沒有學歷的人裡面也有很多人才,企業為什麼要設定學歷的要求?因為沒有學歷的人群裡麵人才的比例相對較低,而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一個一個考察,所以只能用學歷的要求來卡掉低人才比例的群體。
學歷是“敲門磚”的真正含義並不在於“你有高學歷就一定有高能力”,而是在於高學歷群體裡面高能力的比例要比低學歷群體要高很多——高學歷者要麼意味著這個人智商非常高,要麼意味著這個人非常勤奮(智商普通),要麼意味著這個人既智商高又勤奮,一個智商平常又懶惰的人是無法獲得高學歷的。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需要的無非是兩種人:
——在技術創新和突破領域,它需要有才能的人;
——在日常生產管理過程中,它需要勤奮的人。
毫無疑問,高學歷群體中這兩種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大企業在招人的時候才都會有最低學歷的要求。
有人列舉出很多海歸為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比如,“兩彈一星”的功臣裡就有很多海歸,包括錢學森;革命先輩中很多人都有留學的經歷;國內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公司,比如阿里、騰訊、華為,海歸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這些都是事實。
但是,還有一個事實,那就是海歸裡面確實也有很多間諜。這樣的例子,我們也能舉出一堆。
比如,袁克勤是吉林大學歷史系公派至日本一橋大學留學的,長期接受日本右翼歷史觀滲透,歸國後以學術研究為掩護向日本提供涉密歷史檔案;胡士泰是北大畢業後公費留學澳大利亞的,加入澳籍後成為力拓集團高管,透過商業賄賂獲取中國鋼鐵企業採購底價,導致鐵礦石談判損失超7000億元……

至於那些沒有上升到間諜層面,但是歪屁股的人群裡面,在外國留過學的比例更高。尤其是那些學習文學、藝術、法律和經濟領域的,否則美國人為什麼想要禁止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學習理工科,反而鼓勵他們去美國學習文科?
比如,2020年,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就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中國學生不應該被允許在美國大學學習科學和技術相關學科,而應該多關注莎士比亞;
比如,2024年,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聲稱,美國需要中國留學生學習人文學科,需要印度留學生學習科學。他說,出於安全考慮,美國大學正在限制中國留學生接觸敏感技術。

到底是海歸群體更容易被境外勢力洗腦成為間諜,還是境內群體更容易被境外勢力洗腦成為間諜?
很顯然是那些海歸更容易成為間諜,間諜的比例也遠比境內群體要高——境內群體裡面可能也有間諜,但是一萬人裡面可能只有一個,而海歸群體裡面可能10個裡面就有一個。
所以,我認為董明珠的話一點問題都沒有,她既沒有“以偏概全”,也沒有歧視海歸,更沒有否認海歸群體裡面有好人和有才能的人,她的意思只是說海歸裡面間諜比例高,而她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一個一個篩查,所以只能放棄那個群體!

董明珠的“海歸論”和企業招收員工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你說董明珠歧視了海歸,那就和“大企業招收員工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歧視了沒有學歷群體”一樣。要不讓所有企業在招收員工的時候取消學歷要求?
更何況,你以為取消學歷要求就是對沒有高學歷的人是利好了?別天真了,我壓根不想在低學歷者裡面招員工,不讓我在學歷上限制,我就會招沒有學歷的了?你投簡歷吧,我不過是多花點時間關注他們的簡介,只要沒有大學以上學歷的,我看完後直接扔在一邊,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量沒有學歷的人花了那麼多時間寫簡歷、列印簡歷、投簡歷,然後在家裡苦苦等結果,最終都沒有被錄用。你說這是對沒有學歷者的保護嗎?那非但不是保護,反而是浪費他們大量的時間、感情和金錢。
所以,我覺得董明珠做得很好,她不要海歸就直接說出來,不藏著掖著,這樣也省得那些海歸來投簡歷。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董明珠,他們不喜歡董明珠並不是因為他們多瞭解董明珠,而是被一些媒體洗腦了——董明珠是一個非常出色且愛國的民族企業家,一些恨國黨和媒體恨她入骨,於是就想盡各種辦法的攻擊她,那些媒體使用的手段無非是“以點代面”(想要利用董明珠某一點的瑕疵來否認她整個人)、“挑撥是非”(董明珠有很多競爭對手,她也是個“大嘴巴”,藏不住,經常攻擊人,那些媒體就想利用這點挑起不同群體的對立,從而達到打擊董明珠的目的,比如利用“米粉”來攻擊董明珠)……
誠然,董明珠有一些方面我也不是很認同,比如她將企業戰略與個人IP繫結,採用了“董明珠店”“董明珠健康家”等品牌策略;比如她家長式管理,常被詬病為“專制”“不近人情”……
但是,那又怎樣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時優點就是缺點:你認真,有些人認為是太計較、太苛刻;你自信,有些人就認為你是自大;你勤勞、執行力強,有人就認為你是顯擺、拍領導馬屁……
如果你總盯住一個人的缺點,那麼這個世界上沒有可用之人,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
用人,用的是優點,而不是缺點。
曹操手下有無數的能人異士,他們每個都有缺點,但是曹操從來不會因為他們有缺點就不用他們了,相反,曹操能有效的避開他們的缺點而利用其優點。
比如,郭嘉私生活不檢點,被陳群多次彈劾“不治行檢”(行為放縱),甚至被指“有失士節”,但郭嘉謀略奇絕,洞察人性,能精準預判敵我形勢,於是曹操將其置於“軍師祭酒”之位,專司險招奇謀設計,最終幫助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
比如,張遼先後追隨丁原、董卓、呂布,被貼“三姓家奴”部屬標籤,忠誠度備受質疑,但他勇猛果敢,善打逆風戰,於是曹操在合肥之戰前授予“假節鉞”(先斬後奏之權),令其全權指揮對抗孫權,最終以七千守軍擊退十萬吳軍;
比如,滿寵執法嚴酷近乎殘忍,但他卻剛正不阿,執行力超強,於是曹操將其外放至荊州、揚州等邊疆要地,利用其鐵腕手段震懾豪強,同時避免與中央士族直接衝突。
……
正是因為曹操這種“用其長而容其短”的策略,才能使曹魏集團在亂世中始終保持人才活力,成就“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格局。
董明珠是有缺點的,但是人家的優點也很明顯,而用人是要用優點的,又不是用缺點。否則,董明珠怎麼能帶領格力電器走到如今這個高度的?否則她又怎麼會3次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11次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50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強人”?
那些整天盯著董明珠“缺點”的人,想要搞臭董明珠的人,都是垃圾!
—–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