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到騰訊,哪家頂級公司為防間諜就排斥海歸了?!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看來董明珠不會道歉了,甚至一些人認為老胡主張她道歉過於嚴厲了。就讓這個爭議作為一個印記留在網際網路上吧。
但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公開表示因為怕出間諜而不用海歸,肯定是錯的。這種思想決不應在我們的社會上宣揚,而在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在股東大會上這樣說就等於面向了整個輿論場。
中國對外開放必然有各種風險,包括“間諜混進來”的風險。我們的社會需要有能力一邊駕馭這些風險,一邊把門對外越開越大。中國最優秀的大公司都使用了數不清的海歸,甚至外籍人員,華為是這樣,大疆、比亞迪、小米、聯想、騰訊、位元組、阿里、京東……無一例外。在家電領域當下銷售額是格力2倍多的美的,也在國際化方向頗有建樹,使用了大量海歸。它們面臨的“間諜風險”應當說比格力更大,但沒有因為這個問題上被絆倒,它們在全球市場上打響中國的品牌,為國家創造稅收,共同提升了中國經濟以及中國社會的韌性,這種韌性增加了國家應對各種風險、包括“間諜風險”的能力。
如何經營格力,這是董明珠和該公司管理團隊的權利,他們也可以有根據自身條件和經驗選用人才的偏好。但是完全拒絕一個群體,這有違勞動法。在股東大會這樣宣揚並導致傳播到社會上,產生了與對外開放路線不一致的負面影響,就超出了該公司的“自主經營”範疇,觸發了反對。必須說,這波針對董明珠和格力的負面輿情是董明珠自己惹出來的。
就事論事做出道歉並非整體自我否定。現在一個龐大的海歸群體感覺受到了傷害,我相信這不會是董明珠女士的本意,那麼做出說明並對那個群體表達歉意,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和它的領導者應有的達觀。
客觀說,中國的外部環境這些年比過去變得更加複雜了,挑戰更多,中國人加緊國家安全意識是必須有的反應之一。與此同時,我們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保持國家的張力,同時在內部要維護好社會的活力和寬鬆,這對當下的中國非常重要。

一個大型企業如果因為駕馭不了“間諜風險”而拒絕整個海歸群體,說實話這決不是格力的一個優點。多給國內人才提供機會,這沒有錯,所有大型企業都應該這樣,因為國內人才肯定是中國人才大軍中的主力。但是使用國內畢業生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害怕海歸中出間諜,國家沒有這樣的政策導向,生產大眾用品的企業朝這個方向貼,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葩的過度反應。對外開放時代的中國輿論不應該對此給予鼓勵。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