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永遠不缺愛情故事的世界裡,從經典文學到肥皂劇,從長輩的嘮叨到朋友的八卦,總有一種聲音在說:男人和女人在愛情裡表現得不一樣。
大家都說:在一段感情裡,男人一開始總是熱情似火,熱戀時絞盡腦汁討好對方,又是噓寒問暖又是送禮物,可時間一長,他們就容易變得不耐煩或是不走心;而女人呢,起初可能態度淡淡的,不冷不熱,但隨著時間推移,卻越來越動情、越來越放不下對方,甚至會關心對方超越了自己。
這種愛情裡的 “此消彼長”,究竟是生活裡的小機率巧合,還是背後藏著科學證據撐腰呢?
這不,科學家們就當起了這愛情世界裡的 “偵探”,他們找出了一些線索!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就在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上釋出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首次聚焦於“正在熱戀中”的年輕人,用科學量表測量了戀愛次數、心動速度、愛情“上頭”程度、對伴侶的“痴漢行為”(比如每天花多少時間想對方)以及承諾度。結果發現,男性確實更容易“快速墜入愛河”,且戀愛經驗更豐富;而女性一旦動心,愛情濃度、痴迷程度和承諾感都更高。更絕的是,這些差異在考慮年齡、文化背景等因素後依然存在!

研究的來龍去脈
為什麼愛情中存在性別差異?答案或許就藏在人類百萬年的進化史中!
從進化視角看,男女面臨的“生存遊戲”規則不同:女性因生育成本高(懷孕、哺乳),傾向於選擇能提供長期資源的伴侶;男性則因繁殖機會更多,可能“廣撒網”以提高基因傳遞機率。這種差異或塑造了現代人在愛情中的行為模式。
此前這一主題的研究多聚焦“戀愛中的人”,而這次研究則嚴格篩選了808名18-25歲、正處於熱戀期(戀愛2年以內)的年輕人,他們來自 33 個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和南非。雖說樣本量不算超大,但也算有點跨文化的意思了。這808名參與者的激情愛情量表(PLS)得分均在 130 分以上,這個分數說明他們確實是正被浪漫愛情衝昏頭,而不是處在那種平淡如水的愛情中。
愛情中的男女差異
首先,單變數分析發現,男性的平均戀愛次數比女性多。具體而言,參與者男性平均戀愛2.64次,女性2.37次(差距約11%)。在多變數分析裡,雖說控制變數解釋了更多戀愛次數差異,但男性戀愛次數還是比女性稍多點。這可能和精子與卵子的差異(也就是異性配子)有關,即男性傾向於透過多次戀愛增加繁殖機會,而女性因生育成本更高,對伴侶選擇更謹慎。好比男生是“試吃型消費者”,而女生是“精挑細選VIP客戶”。

接著,就戀愛速度而言,研究發現:男性戀愛速度比女性快!
單變數分析顯示男性平均在確定關係前1個月就已經心動,女性則在關係開始後近2個月才“徹底淪陷”。在多變數分析裡,性別對戀愛進度的影響依舊是顯著的。甚至進一步分析發現,30%的男性在正式交往前已心動,而女性僅19.7%,這樣看來男性“上頭”的速度確實會比女性快不少呢!

進一步,研究人員探討了愛情強度、痴迷程度、承諾度三方面在兩性中的差異性。首先,關於愛情強度的單變數、多變數分析皆顯示:女性的愛情強度更高,即女性在戀愛中更易被愛情衝昏頭腦,滿心滿眼都是戀人,而男性雖說也深情,但資料平均下來,沒女性那麼“死心塌地”。
「痴迷程度」這方面的單變數差異最抓眼球,女性想戀人的程度比男性高一大截,例如從效應量來看,Cohen’ s d 值達到了 0.42,表明在痴迷程度上存在中等程度的性別差異。並且在多變數分析裡,性別對痴迷的影響也超顯著!資料顯示,女性醒著的時候,差不多有 54% 的時間在琢磨戀人,例如TA不在身邊時會思念、感到孤獨時會第一時間想TA,而男性所花費的時間大約為 44% 左右。
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挑到好伴侶,得時刻把戀人放在心上,從對方言行裡捕捉各種訊號、判斷對方是不是靠譜、值不值得自己投入全部身心,而男性雖說也會想戀人,但沒女性這麼“念念不忘”。

最後,就承諾度方面,單變數分析顯示女性承諾水平略高於男性,但在多變數分析裡,性別和承諾水平的關聯就不顯著了。具體而言,單變數分析中女性在承諾度上的得分比男性高, Cohen’ s d 值為 0.15,但在多變數分析中,控制變數如戀愛時長、性別比例等解釋了承諾度差異的 7.30%,加入性別因素後,僅能額外解釋 0.28% 的承諾度差異,且差異不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承諾這事兒,受太多因素左右,諸如個人性格、戀愛經歷、原生家庭等等,性別差異的影響就被稀釋了。
小結
綜上,本研究調查了男性和女性在熱戀中的差異性,並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說明了差異背後的科學邏輯。
在遠古時代,女性懷孕、生娃、養娃,成本高得很,因此得找個能提供資源、並負責任的男性,所以她們面對愛情更謹慎、更挑細節,不會輕易把自己交付出去,一旦確定對方可信,就會全身心投入,愛得深沉與執著。而男性,相對而言“傳播基因的使命感”更重,傾向於主動出擊,多戀愛、先戀愛、多表白,用愛意把女性吸引過來,再慢慢證明自己是值得託付終身的。
不過,雖說進化給愛情性別差異打下了底子,但社會變數也摻和了一腳。例如在性別不平等指數高的國家,人們愛情強度、承諾水平等反而更高,這可能是因為愛情和婚姻受傳統觀念、經濟壓力的影響更大,人們把愛情當改變命運、獲取資源的手段,所以投入更多熱情和精力。而在性別相對平等的國家,人們思想會更開放,生活壓力偏小,愛情也更輕鬆自然,不會那麼“愛得死去活來”。
由此可見,我們在生活中發現的男女差異性除了小部分的偶然性,必然性還是佔了相當一部分的,理解這些差異,或可以幫助你在愛情中多一分清醒~
參考文獻:
Bode A, Luoto S, Kavanagh PS. 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love: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Biol Sex Differ. 2025;16(1):16. Published 2025 Feb 24. doi:10.1186/s13293-025-00698-4
撰文|DD
編輯 | lcc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