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莉拉
凌晨兩點,DM(劇本殺主持人)阿燦還在給玩家重現第N次“天劫”劇情,他扮演的角色為了守護玩家而替受雷劫,一片聲光電組合之下,他要單膝下跪,最後癱倒在地。

聚光之外,哭到喘不上氣的女玩家死死攥著他的衣角,彷彿攥著平行宇宙盡頭最後的戀愛憑證。
這不是什麼狗血短劇拍攝現場,而是劇本殺戀陪本玩家們的標準週末。
她們演著刷了好幾遍的劇本,全身心投入角色,和DM在劇中體驗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折服於“戀陪位”的強大魔力。
正如一個搞笑影片開篇立論:“染上戀陪本,你這輩子就完蛋了。”

一週兩場、一場8小時,這是小寒染上戀陪之後的固定行程,她執著於做每一場的“車頭”,為了組局每場都得毫擲7、800到上千的車費,一個月花小一萬也是常事。在她眼裡,打本比“男模”的價效比更高,2000元的8小時速食戀愛,和2小時的性代償,她選擇前者。
對於她這樣不愁溫飽,財富自由的玩家來說,戀陪本就是一場場脫離現實生活的戀愛夢,她花錢做夢,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每個戀陪本,都是一本亡夫回憶錄
在小紅書搜尋“戀陪”關鍵詞,會跳出各種各樣可歌可泣的虐戀片段。
一位身著古裝的美男子單膝跪地,嘴角沁血,病弱如扶柳,明明快要氣絕卻還是仰視著面前的玩家;要麼就是來自西方的“吸血鬼”伯爵,一雙眼睛陰影深重,唇紅齒白,一面掐脖,一面對玩家做深情告白,上演一齣強制愛大戲。

評論區是玩家的紛紛應和,以自身體驗站出來共情DM的深情演繹,頗有些小圈子和諧共享“追星”體驗的既視感。
另一種是簡單明瞭的標題黨。大字寫著“怎麼辦!!!打本強吻了戀陪DM!!!”,點進去則是“想知道就趕緊上車”的發車貼,表示“週末《璃火》發車,缺若竹、明赫,車頭有補貼。”

暗語橫行,正是我們亞文化小圈子最典型的特徵:“發車”就是開啟一場劇本殺,“車頭”是組局的人,補貼則是車頭為了組滿人,自願花錢補貼部分玩家的費用。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戀陪”這個名詞,肯定十分疑惑。畢竟它看上去不算一個特別正當的詞彙,甚至看上去略顯擦邊。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只在劇本殺的小圈子裡流行。“戀陪”簡單來說就是以某個玩家戀人身份出現的陪伴型DM,他的主要任務就是陪玩家談戀愛。有戀陪DM的情感類劇本殺(簡稱“情感本”)通常被圈子稱為“戀陪本”,這個與DM談戀愛的玩家位,被稱為“戀陪位”,通常一個戀陪本里會有1-2個“戀陪位”。
戀陪DM通常會在遊戲中提供情感支援,與玩家進行親密互動,如牽手、擁抱、對話等,以增強遊戲的沉浸感和情感體驗。戀陪角色的設定旨在讓玩家更深入地代入角色,感受劇本中酣暢淋漓的愛情故事。

如果要論起源,以DM為戀人的情感本由來已久。據資深玩家小寒回憶,她打的第一個DM談戀愛的劇本叫《清平調》,是一個2019年發行的本。玩家在5小時裡經歷三生三世的糾葛,6個玩家中有一個的戀愛線和DM展開,但在當年,玩家對於和DM談戀愛這件事多少還有些接受無能。

“戀陪”概念的大規模出現還是在2021年,《九霄》《破曉》兩個大熱本的出現帶火了“戀陪”。雖有戀陪,但這兩個本都不能定義為“戀陪本”,除了與DM談戀愛的兩個“戀陪位”,在這兩個本里其他人物的劇情同樣飽滿,相比之下與DM的戀愛線更像是一種支線補充。

此後,戀陪DM愈演愈烈,有靠著忠犬人設出圈的“謝燮”,導致其cp“容雪鳶”一位難求,也有依靠某個店家dm演繹的影片在圈內傳播,從而帶火一個劇本。及至《山楂林》裡“秦陽”這一完美男友的出現,戀陪本迎來了大規模出圈,一時間劇本殺市場被“戀陪本”攻陷。

當下戀陪圈第一熱本《璃火》,也被稱為2024最癲的本。“強制愛”“她逃他追她插翅難飛”“傻白甜”“白切黑”所有番茄小說套路齊聚一堂。但再癲也擋不住趨之若鶩的玩家,為了“亡夫”戚梧和祁夜搶車。

戀陪NPC們就像貨架上琳琅滿目各種口味的零食,口味與成分都標註得清清楚楚,只等玩家放進購物車裡。喜歡強制愛的就選祁夜的戀陪位月寒,喜歡家國大義與個人情感衝突的就選戚梧的戀陪位夏姬,拿不準的就做一套“心流”測試題,測出自己更適合哪個角色。
“我玩戀陪本就是捨不得我那些亡夫們。”阿予說道。

“亡夫”是玩家賜予劇本中戀陪角色的愛稱。“亡夫”的靈魂共性就在於,為玩家毫無保留地付出。付出時間、付出金錢、付出感情,甚至付出性命。他們或許不是必須要死,但“願意為玩家死”是至高無上的準則。

“上皮”完美男人,DM用8小時造夢
脫掉這個角色,迴歸“皮下”時,這個付出關係便會倒置——玩家成為付出金錢購買情緒價值的那個。
在一線城市,如果想要打一場情感城限本,客單價通常在248-328元的區間內。但戀陪本還有更多的附加費用,同時被賦予了更多人為的圈層規矩。

在戀陪的風越來越大的時候,市面上出現了不少以戀陪位的故事為主線的劇本,因為厚此薄彼,招致罵聲不斷,但也因為滿足了絕對主角的需求,受到部分人的瘋狂追捧。
“戀陪位”被置於主角位置,其他人當然只能佔滿“邊位”(非戀陪位,劇情線較邊緣的角色)。她們享受著所有人注目的視線,成為劇本中愛情的中心,在一眾親友面前和DM大演特演,滿足表演慾的同時,享受自己的C位人生。
當然沒有人想做別人人生的配角,哪怕在劇本殺裡也一樣,甚至還要付錢。這個時候,戀陪位玩家就會用補貼的方式拉配角們上車,自掏腰包組局。一開始,這個補貼僅限於一杯奶茶,一份伴手禮,到現在,幾乎要為“配角們”全免費用,才能拉滿一車人。
劇本殺玩家蘇蘇向娛樂資本論吐槽:“在熟人局之外,現在已經是不補貼,沒有人陪你打戀陪本的狀態。”
一套拉人上車的配置下來,“戀陪位”車頭一場劇本殺下來少則7、800,多則2000+。所以真的有人願意花費4位數,只為了在劇本殺裡鎖住一個和DM談戀愛的位置嗎?

“多刷”是沉迷戀陪位的玩家基操。玩家阿予每週會把空閒時間的80%都貢獻給劇本殺,每週打本在兩到三次。《璃火》她刷了12遍,《流氓敘事》刷了8次,劇本里的每個女性角色都玩過一遍。她迷戀生生世世的羈絆,表示這是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的感情。小寒沉迷戀陪本的初衷更樸素,“我在現實生活中見多了下頭男,就想去劇本殺裡體驗完美男人。”

顯而易見,玩家把戀陪本看作是一場劇本創作者、戀陪DM、自己共同完成的集體造夢,一場8小時的戀陪本,就是一場玩家與二次元愛人見面的夢。
劇本創作者創造了這場夢的基底,即基本的故事邏輯與框架。例如《璃火》就設定在一個世界觀裡,不同種族被分為不同階層,角色們各自奮鬥為了“階層躍升”的故事裡。
玩家當然是夢中的那個“自我”,在劇本框架之下為夢境填充血肉,她們用自己的靈魂去豐滿角色,每個玩家的性格習慣、選擇方式都會影響結局走向。
小寒把戀陪本當成生活中的釋放,是她脫離現實的一隅縫隙。去打戀陪本之前,她會先做一個和角色貼合的妝造,穿上特意買來的服裝,讓自己最大限度地成為角色本人,然後再次遇上她已經搭過好幾次的“亡夫”。但她每一次在同樣的劇情上都會給出不同的反應,而戀陪DM會根據她的反應給出及時反應,每場戲都在發生新的演繹。

“你不覺得這很有趣嗎?相當於你在與一個人經歷很多次轉世輪迴的戀愛,每一次都走向不同的結局,而且這個結局是你自己來把握的。”小寒說道,“但前提是你的DM不是個人機。”
在戀陪本里,戀陪DM成為了最重要的,牽引玩家的那隻手。他的任務不再是傳統的帶動玩家情緒,控制打本節奏,關鍵環節cue流程,同時他要打扮成劇中人的模樣,為玩家制造戀愛劇情的跌宕起伏,與玩家一同驚心動魄地“過情關”。
這個過程叫作“上皮”,在“皮上”DM就代表著角色,因此戀陪DM的外形、演繹能力、臨場反應“改本”的能力都決定著玩家的體驗。在cos委託之中,coser重視外形上與角色的一致性,而戀陪本中,DM更重要的是對角色核心的理解,對劇本的重現與再創。
“我覺得一個DM的能力是多維度的,邏輯清晰,尊重玩家,隨機反應,然後情緒價值給足。面對多刷的玩家,就得絞盡腦汁整活,加演繹,加道具,不能讓人家每次體驗都是一樣的東西。”

在DM阿燦看來,《流氓敘事》這個本里,和他“皮上”的外形和演繹狀態更貼的是羌青瓷,多重面具,真假難辨,人物性格更為隱忍;而在“皮下”他自身的搞笑男性格更貼阿奇。
在社交平臺上,羌青瓷、祈夜等戀陪角色中的頂流,還帶火了一堆明星DM。
男DM朝著主觀鏡頭大演特演名場面,念著劇本中的名臺詞,精緻的妝造與服裝,一張優於普通人的臉,搭配上短影片bgm,造就了一段DM名場面。
正因為看了頂流DM鬼切的名場面,像小寒這樣的資深玩家,會從一個城市“遠征”到另一個城市,貼上機票酒店,就為慕名跟風一次。

這次遠征她一共花了2000多的費用,結果卻是失望,小寒怒罵:“完全是營銷出來的,既沒有很好的互動能力,照本宣科地演,演技也很木。”
但對於沒有條件遠征的玩家來說,看得著吃不著的東西總能蒙上一層濾鏡,明星DM的效應仍然很有吸引力。為了把明星DM送到自家玩家嘴邊,劇本殺廠牌玩出了戀陪DM的全國巡演,有鬼切的陣容,基礎價格翻倍到498元/人。

除了硬效能力之外,在界限更模糊的地方,DM也有DM的煩惱。阿燦時常會經歷玩家過界的肢體接觸,在他看來,DM和玩家的互動保持距離是基礎,下個跪、牽個手、鬆鬆地擁抱一下都是應該的,但更進一步的肢體交流純屬沒必要。“劇本里會寫小黑屋裡接吻,但我們不能真這麼做。”

另一個本該涇渭分明的,是一場本打完“下皮”之後,DM與玩家之間的相處方式。玩家難免將對角色的戀愛情結,移情到DM本人身上,想在現實生活中也來一場戀愛。然而DM一旦處理不好這類感情,所謂移情就會變成圈內大瓜,滋生一大批避雷貼和一連串關進黑名單的“劣跡DM”。

隨著戀陪被炒得越來越熱,瓜越來越多。劇本殺玩家分為了好幾個陣營,一種感慨如果有一天劇本殺被毀了,戀陪本就是罪魁禍首;一種口嫌體正直,對著明星DM場的戀陪位大鎖特鎖。而外圍看熱鬧的吃瓜群眾,抿出了新的風味,這不就是見光的“男模”?

打戀陪,究竟打的是什麼?
小娛接觸的玩家都不排斥將“戀陪”與“點男模”類比,他們甚至有更出格的比喻。小寒直接把“戀陪本”說成是“打素炮”,在DM阿燦嘴裡推理本和戀陪本的工作切換被他說成“葷素搭配”。
但從本質上來說,這更傾向於一種自嘲。“男模”是對於“戀陪”更極端化的類比,相比起肢體接觸,對於性關係的追求,戀陪玩家更需要的還是情感寄託,更偏向於是從三次元到二次元,逃避現實世界的一次情感代償。

對小寒來說,玩戀陪本比點男模的價效比高多了,“一個男模500一小時,但我花不到1000可以談8小時戀愛。”在意識到“戀陪本”的價值後,她以身入局,成為了一家劇本殺店的投資人,現在出門玩戀陪本,既可以說是一種娛樂,也可以說是頻率很高的市場調研。
在現實世界中,建立並維持一段真實的情感關係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但透過戀陪本體驗到的親密關係卻不需要考慮任何現實問題。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小寒就很坦白地與小娛分享,她在三次元裡其實有婚姻關係,但婚姻中的瑣碎會讓她失去對於親密關係的理想化,“但這些我可以在戀陪本里體驗到,確實我承認我就是不停的在精神出軌,那又怎麼了呢?”
從這個角度看,戀陪的風靡與乙女遊戲的風靡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相對於純屏幕後的“二次元空間”陪伴,戀陪更大的價值在於身體的有效在場。在這一點上它不止於單純的遊戲化、劇場化,而與cos委託的背後的情感邏輯達成一致,即對身體互動、即時互動的需求push玩家們打破了次元壁。只是相比於coser通常由女性承擔的“委託圈”,戀陪由因為DM普遍性別與劇本對應而更貼近於“男色消費”。

產生短時性的快樂之後,許多玩家難以抽離其中,產生戒斷反應。這種消費或許會延續到“皮下”。阿燦說他會收到各種玩家送的伴手禮,在工作之後被告白的次數也不少。

玩家阿予在談到對最常帶本的DM的感情時,會反思自己微妙的佔有慾,尤其是當熟人與她在一車,與她的DM打戀愛線時,這種“酸味”會更明顯。
話題互動:
你會為“戀陪本”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