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小託福?
最近,我家四年級的鬧鬧考了一次小託福,得分890分,離滿分900只差10分。
小託福也稱TOEFL Junior,由ETS開發,屬於給青少年的英語測試。
小託福的難度有點類似北京小學生裡非常流行的劍橋PET考試。但劍橋考試在北京更流行,而小託福在上海更流行,屬於上海學生小升初擇校英語考試首選。
在BetterRead文章《給“懶人”的小升初建議(附清單)》裡,我給不想太折騰的普通家庭提出了一些建議。普通家長的特點是,孩子目前沒看出特別出眾的天賦;家長想擇校,但是不以擇校為唯一目標。總之,對小升初這件事,家長有點想法,但要求沒那麼高。
對此,我的建議是,儘量少考試,如果一定要考試則儘量選擇報名和備考更方便的測試。
在英語考試上,我就推薦了小託福。
和北京比較流行的劍橋考試相比,小託福有三個優點。
第一個是方便。考生直接在官網報名,每個月都可以考試且考位充足。出分也非常快,筆試只需要5個工作日出分,口語和作文則要1-2個月。因為大部分人只參加筆試,所以比劍橋考試出分要快很多。
第二個優點是便宜。小託福的筆試和口語寫作是分開的。筆試也就是大部分考生參與的,一次600元。口語寫作是單獨的,一次800元。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優點是,小託福的題型特別適合自行備考。
雖然小託福的筆試有聽力、語言形式與運用、閱讀三個部分,但是題型只有一種:選擇題。相比之下,劍橋考試的題型就豐富得多,包括填空、作文、排序等各種方式。
對於備考來說,題型越少備考越方便。而且,選擇題帶來的不確定性最少。填空題如果寫錯一個字母你就完了;排序題只要一句話排錯次序所有句子的次序都亂了。相比之下,選擇題只需要懂單詞的意思不用去寫,而且就算錯了就只錯這一道題。
更何況,小託福筆試是沒有口語和寫作的。後兩者不僅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薄弱項,也是不確定性最多備考最難的。
所以,相比聽說讀寫兼有且題型複雜的劍橋考試來說,小託福要容易得多。
既然那麼容易,為什麼大家還是要報班呢?
小紅書上的很多備考攻略以自學為標題,列舉一系列免費網路資源,但到了最後一段,總是說自己找了一個好老師。
極少數看上去像自行備考的帖子,也不會給詳細的攻略,而且他們大多數是國際學校的孩子。
那麼,普通公立學校的孩子就不可能靠自己來備考小託福呢?
當然不是。鬧鬧就是自己備考的。
鬧鬧備考的時間總共是兩個半月,中間因為體測和考試日期衝突不得已重新報名。此外一切順利。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他的備考經驗。
第一步:評估難度和題型,確定目標
在備考之前,首先要看一下考卷。
劍橋考試有很多個級別,可以循序漸進。但是小託福只有一個難度級別。這樣就不需要做選擇了,也沒有必要去一級一級地考。我們只需要評估兩件事:你想考多少分?為此要準備多久?
評估的工具就是小託福的官方樣題。樣題可以從《小託福官方指南》這本書裡找,託福青少測試官網也免費提供聽力樣題下載。
採用官方樣題的好處就是評估更準確。當時我沒有用官方樣題,直接用培訓機構出的教輔裡的模擬題,導致估計不準。
在考試成績上,我給孩子確定的最高目標是850分,這是按照小託福官網評級機制裡,能夠達到最高檔次的門檻。

根據小託福官網的介紹,能夠評出來的最高級別是CEFR的B2。為此,聽力和閱讀至少要達到290分,語言形式與含義至少要達到280分。加起來就是850分。
鑑於鬧鬧才4年級,有兩年的時間去達到這個目標。第一次考試以試水為主,我覺得達到800分就很好。後來才發現,是全真模擬題太難了,導致我對於孩子的英文水平評估不準。
相比考分,更重要的是做備考計劃,知道什麼是重點和薄弱點。
對很多小託福的考生來說,閱讀和聽力是比較難的。因為小託福的閱讀和聽力主題涵蓋廣泛,這就對單詞量要求比較高。由於有長期聽讀的習慣,聽力和閱讀部分對鬧鬧來說,難度反而不是很大,只需要學習應試技巧。
但是語言形式和含義就不同了。
所謂語言形式和含義,實際上就是對語法規則、詞彙和片語搭配的理解與運用。這些知識光靠平時泛讀和泛聽是不夠的,得專門學一下。
我買了四本教輔。其中,《TOEFL Junior閱讀》和《TOEFL Junior聽力》只是用了前面幾章,熟悉題型以後就不再使用了。
真正從頭到尾用上的就是《TOEFL Junior語言形式及含義》以及《TOEFL Junior全真模擬題》。


具體怎麼學呢?
鬧鬧用的是倒序法。也就是說,不像傳統那樣,先系統聽講一遍再做練習。而是倒過來,先做練習,不會的再去搞明白,如果還不明白,再對相關知識點的所有知識進行系統學習。
這樣做的好處是效率很高,考什麼學什麼。衝刺備考,實際上就是透過刷題來迅速提高對語法和單詞的短期記憶。這種做法是比較枯燥的。如果學習有目的,也就有獲得感。而且時間短,也就更容易忍受這種枯燥。
你也許又要問,為什麼以考促學,趁機系統地學習一下語法呢?
這是大部分家長願意掏錢買考試培訓課程的理由,也是為什麼很多應試課程會上一個學期的緣故。
因為他的目標是儘快搞定考試,不是系統學習。
以考促學聽上去很有道理很省力,實際上把應試和能力提升的學習方式混為一談。因為目標不同,路徑也是不同的。
應試就是要在短時間查漏補缺,儘快提分。能力提升則是非常漫長的事情。
比如語法和單詞的學習,最好的辦法是在輸出也就是口語和寫作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以及深化理解。比如鬧鬧此前是透過寫小說來訓練語法和單詞的。這一點我在BetterRead文章《小說是怎樣煉成的?》但是考試等不及啊。
所以順序不如倒序。
第二步:用免費網上資源來學習
談到具體的學習過程,首先就是做題。做完題後,我會先批改一下,以便了解鬧鬧缺失的知識點。整理出他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後,我就讓他去兩個網站看。
第一個就是B站。B站有大量的講課影片,尤其適合學習語法和單詞這種可以拆成細分知識點來講授的內容。
第二個就是劍橋線上詞典。這個線上詞典的解釋比較全面,而且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它有比較詳細的語法專欄。所以,無論是單詞還是語法,都能給出解釋。
第一次學習,我會幫鬧鬧搜出適合的知識點講課影片或者文字解釋,然後把相關連結發給他,讓他去看。
說到使用B站這樣的平臺,大家會希望鎖定一個講的比較好的Up主。實際上,對於學習碎片化的知識點,沒有必要非跟著某一個Up主走,完全可以在平臺廣闊豐富的範圍裡進行搜尋,找到講得準確到位同時通俗易懂的影片。
鬧鬧看完以後,我再讓他重新做之前做錯的題目。如果他還是沒有做對,我再來給他講解一遍。講解後,我會另外找一份相關知識點的測試題,讓他做一下。確保他真的聽懂了。這類題目也很多,也都是網上找的。
你也許會問,如果還是沒做對呢?
這樣反覆學習還是不懂的情況比較少,但是也不是沒有。真的遇上了怎麼辦呢?
我的辦法是把題目都存起來,做成錯題本,放在一邊暫且不管了。
不管一方面是為了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對知識的吸收也的確需要時間。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也許過段日子就想明白了呢。
就這樣做了整整一個月,《語法》這本書就幾乎全部完成了。這時候,我再拿出錯題本,讓鬧鬧重新做一遍積累的錯題。這包括書裡的錯題,也包括在為了鞏固知識額外練習裡的錯題,大致100道左右。
這一次重新做錯題的效果極佳。100道錯題裡,他只錯了10個左右。這說明,他在做的過程中的確也學到東西了。
那麼,對於剩下的10道錯題怎麼辦呢?這就用到了新的網站,也就是AI大語言模型。
AI大語言模型很多,比如豆包、Kimi、文心一言等等。我們家比較常用的是Kimi。
鬧鬧會向其提問,Kimi往往會給予比較詳細的解釋。但是有時候Kimi的答案會和標準答案不同。這個時候他就會去再追問Kimi,同時自己查劍橋線上詞典。
總之,就如同我之前在BetterRead文章《怎樣用AI輔導孩子閱讀?》裡所言,AI不是全能全知的,也不是權威的,更像是一個有耐心、有水平的學習同伴。
這裡插一句,鬧鬧提問時也用英語,Kimi的回覆也是英文。這樣有什麼好處呢?這相當於做了一次英語寫作和閱讀。
第三步:全真模擬測試
剛才說的只是第一輪學習,目的是熟悉題型,並且學習自己不瞭解的知識。接下來就是第二輪學習,目的是測試前面的學習效果,並且體驗測試過程。
這一輪用的是全真模擬題。但是很多用過這本書的人,包括鬧鬧自己的考後體會,都認為模擬題比真題要難。所以,如果用這本書做題分數不高,並不等於真實考試的時候成績會很差。
但是做全真模擬題的確可以更好地練習應試技巧,即如何分配有限的時間,留出檢查時間,如何在聽力的時候做筆記等等。
這本書有10張模擬卷,鬧鬧總共做了8張。其中一半是一次性完成的,還有一半是分部分完成的。其實最好是一次性完成,這樣才有真實和完整的檢測體驗。但是整個卷子做完要至少一個半小時,只能在週末做。平時放學後回到家,也就做單個部分的時間了。
那麼有必要把10張卷子都做完嗎?我個人覺得沒必要。小託福的題庫特別少。如果打算考好幾次的,其實可以少做一點,留一些為下一次考試做準備。
這輪總共花費了一個多月時間。其中一個月時間用來做卷子,還有半個月時間,主要用於梳理錯題。
這一輪的特點是,從批改到整理錯題都由孩子自己完成。鬧鬧在我製作的錯題本上,輸入新的錯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問Kimi或者查閱劍橋線上詞典。然後,他再將題目解析和正確答案寫在錯題旁邊。這樣,他就整理出了自己的錯題本。
為什麼這一輪不需要使用B站了呢?因為在這一輪中,他的問題減少了很多,不再需要透過觀看講解影片來了解基本知識。
第四步:練習填寫答題卡
小托福考試需要填寫兩張答題卡。一張用於記錄個人資訊,另一張用於記錄考試答案。這種正式的答題方式在小學階段不常經歷,因此需要進行練習。我從託福官網下載了答題卡模板,打印出來供鬧鬧練習。之後,他在做全真模擬題時,都是使用答題卡來填寫答案。
考試本身沒有太多可說的。唯一齣乎意料的是,考試時間較長。可能是因為考生都是未成年人,需要由監考老師統一帶領進入和離開考場。因此,即使孩子們完成了題目,也需要等待所有人一起結束考試。這意味著考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檢查。
這次考試有兩個收穫:
首先就是一次成功,無需再考了。我本來的目標是在兩年內達到850分。現在提前完成任務了。
第二個收穫就是梳理出一套可行的自學備考方法。
從自我評估、確定目標和重難點、確定備考方式、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學習新知識到梳理錯題等等,這整個流程和每個環節的操作,不僅都走了一遍,還讓孩子自己做了一遍。
這樣以後他遇到其他考試,即便沒有家長,也可以自己來。這也是最有價值的收穫。
當然,他的經驗並不適合所有人。他考試比較順利,也不完全是因為備考方法得當,而是因為他的日常聽讀積累相對深厚,特別適合小託福這樣的題型。
小託福的題型很簡單,但是對於聽讀能力和單詞量要求比較高。所以備考小託福的關鍵在於平時的積累,而不在於熟悉和應對題型。可以說,聽讀習慣好的考生,如果還有一定語法基礎,可能連兩個月備考時間都不需要。
如果是劍橋五級考試這樣題型比較豐富的,那麼就必須花更多時間去針對每個題型進行準備。尤其是口語和寫作,就需要花更多精力了。
那麼,備考小託福到底是不是像很多人所言能夠以考促學呢?
這就要看你所說的“促”是哪一種方式了。
如果透過考試發現自己的薄弱項,然後針對性地學習,也許是有作用的。
如果指望透過長期上備考小託福的考試、背誦記憶相關的知識點以及刷題來提升英語能力,反而會南轅北轍。
對於鬧鬧來說,我認為考試拖累了他的英語學習。本來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做更多的聽讀,去寫他的小說。但是兩個半月,他很少有時間去做這些既有意思又能提升他能力的事情。
所以,我看不出以考促學的作用。即便他因為要備考學到了語法規則和單詞、片語搭配,這些新知識也只是短期記住了。要真正理解和貫徹運用,依然要透過日常聽讀、寫作等“慢”的方式。
很高興,能夠和小託福說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