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怎樣煉成的?

選了一門網課
上週,我們全家都很激動。
因為一個長期的秘密就要揭盅了。這個秘密就是鬧鬧的第一部英文小說。
自從去年鬧鬧得了支原體肺炎,他就開始迷上寫小說。當時他的所有劇烈運動都停止了,每天還要去醫院打輸液。那個時候,他總是邊打吊針,邊聽英文小說。聽得多了,他就決定自己寫。
於是每天他左手上吊著瓶,右手拿著鉛筆,在醫院護士給的草稿紙上拼命寫。
他寫過忍者為主角的小說。一開頭忍者和一個女子在火車上一見鍾情,“love at the first sight”。 他還構思過校園小說,主題是男女生大戰,聽上去像是一個歡喜冤家的故事。
遺憾的是,沒有一部小說是完結的,全部半途而廢了。
到了下半學期,鬧鬧的病也好了,逐漸恢復了運動。這些小說也被拋之腦後。到了學期末,我開始籌劃他的暑假活動,再度想起他的小說夢。不如就寫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說吧。
一般來說,學習英語寫作,那肯定是要報班。但問題來了。
第一個問題,就是時間。
報課外班就要做課後作業,像英語寫作這樣的課程是很花時間的。但是鬧鬧暑假事情就很多,開學後學校足球社團的訓練頻密。要長期上課外班是很難的。
於是,我準備給他找一門錄播課。這樣時間更靈活。
因為缺乏互動,錄播課通常更適合講授知識型別的課程。簡單地說,就是要看他能不能坐得住。
好在,鬧鬧在可汗學院和AOPS上數學網課也有一段時間了,這自控力也鍛煉出來了。
第二個問題是,小說寫作是可以教的嗎? 
很多人認為寫小說是需要天賦的,而不是靠後天努力。比如之前我在BetterRead到的文章《“李娟”是如何養成的?》裡,討論過李娟成名的各種因素。但是依然有讀者評論說,其他因素都不重要,關鍵還在於天賦。
當然現在天賦說已經氾濫了。比如很多家長強調中考是需要天賦的。而且孩子考試不好,家長就紛紛在群裡強調原因在於沒有天賦。天賦說成了“躺平”藉口。 
其實,小說創造有很多套路,而且寫作能力可以經過訓練來提高。但是國內大學的中文系並不一定教寫作。
我曾經在《競爭不足以支撐起人生的意義》裡提及過,衡水中學的畢業生劉嘉森在高考獲得高分後選擇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是為了自己的寫作夢。但是進入北大中文系以後,他才發現,北大中文系的目標不是培養作家,而是培養文學評論者和古漢語研究者。
中文系教寫作少,我估計有一個原因,是小說創作是一門技藝,而不是研究專案。技藝可能沒法透過論文來評職稱,也很難用學歷來評估。而大學老師的升職加薪主要是基於論文發表情況,而不是教學成績以及學生的就業情況。
所以,更多的小說家還是誕生在市場中而不是大學裡。
其實,在國外的大學,創意寫作是非常成熟的一個專業,不少課程是由知名作家、專業人士來教授。
我給鬧鬧找的就是這樣一門課,它開設在全球線上教育平臺Coursera上,由密歇根州立大學提供,名字就叫:寫你的第一本小說(Write your first novel)。
授課老師David Wheeler本人有豐富的內容創作經歷。他畢業於英國倫敦電影學院,曾經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遊戲發行商 Vivendi/Universal 等任職,從事廣播新聞、電影、電視和電視廣告的編劇、導演、攝影師工作,後來又擔任影片遊戲和互動電影的導演和內容總監。
當然,Coursera上的創意寫作課也不止這一門。我之所以選擇這門,是因為它的教學目標正合我意——幫助零基礎的作者完成第一部小說。
最後一個問題是,Coursera上的課,鬧鬧能學嗎?
Coursera集納了全球知名大學和企業開設的網課,主要使用者是大學生,但是歡迎各種年齡的學生。
我曾經在BetterRead的文章《怎樣才能做一件有結果的事?》裡介紹了她學些國際英語教師證書TESOL課程的經歷。她從去年夏天開始學習,到現在已經完成了課程,拿到了證書。
既然姐姐六年級就可以上Coursera的課,弟弟為什麼不行呢?有的課程還有門檻,但是創意寫作這件事是老少咸宜的。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從前面的截圖上你可以看到“Free”的字樣。Coursera上的課程,如果不需要證書,可以免費上。但是我依然讓鬧鬧申請了助學金。因為我希望鬧鬧能夠像姐姐一樣,體驗一下在Coursera上課的整個流程。
申請助學金需要講明上這門課的理由。鬧鬧寫的是:“大家都說,學習就要勤奮刻苦。但是,我希望讓我自己和我的朋友都體會到,學習也可以是充滿樂趣的。”
寫小說就像做專案
《寫你的第一本小說》這門課總共26節,每一週對應一節課。每一週都規定了任務。整個課程看上去非常像做專案。
比如,第一週老師要求學生為自己的小說創作一個概念,撰寫一份給出版社的投稿檔案,以及小說大綱等等。
這像不像立項書?
到了第二週,老師要求學生為主要人物建立檔案,並撰寫小說第一章的大綱。到了第三週,才正式開始寫作。
寫作也不是隨心所欲的。
為了確保和同學們同步以便相互批改和學習,全體學生的寫作結構是相同的——分為三幕,總共20章,每章2500字。在課程完成後,學生就能完成一部5萬字的小說。
甚至連寫作的節奏也要求一致: 每天寫500字,每週寫五天。不多於500,也不少於500。 
有時間表、有大目標和小目標,這像不像一個嚴格管理的專案? 
老師解釋說,這種自律,是所有成功的作家都長期堅持的。如果能保持這樣的節奏,小說會寫得更好。
老師自己會不斷在課程影片裡督促學生。 
比如到了第四章也就是第一幕的中間時,老師說:“我知道你們中有些人可能會有挫敗感 ,覺得很難堅持下去。 我知道這很難,但是你必須堅持下去。如果你做不到,可能你永遠也完成不了。這就浪費了你的才能和熱情。” 
老師要求這麼做,也是為了方便大家互相評價。
Coursera的作業不是老師評的,是學生互評的。也因此,同學的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在這門課裡,每週除了寫一個章節,學生還要看五個同學的作業,並且給每個作業寫100字的評價。
在評價框前面,都會有相關章節的關鍵提示。
第一章評語的要求:
This is the beginning, Chapter One, the first written words of your story –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entire novel. You've decided on your point of view so be consist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s of novel formatting. The emphasis is on capturing your readers immediately. Catch them now and never let them go.
我翻譯成中文:
這是開頭,第一章,你的故事的第一個文字,也是整部小說的開頭。您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視角,因此要前後一致,並注意小說的格式規則。重點是立即抓住讀者。現在就抓住他們,不要讓他們離開。
第五章的提示詞是這樣的:
You've passed the halfway point of Act One and you need to maintain momentum in these middle chapters of the first section of your novel. Keep it exciting as you push through chapters five and six towards chapter seven which will be pivotal to your story. 
中文意思是:
第一幕已經過半,你需要在小說第一部分的中間章節保持勢頭。在第五章和第六章向第七章推進的過程中,要保持興奮,因為第七章對你的故事至關重要。
這些提示不僅對作者有幫助,也可以供評價者參考。
因為不同章節在小說中的任務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互評的同學最好處於同樣的節奏,比如寫一樣長度的內容,同樣的章節數等等,這樣就有了同樣的參考標準。同學們不僅容易互相理解,更可以互相學習。
這有點類似專案合作中的流水作業。在統一的流程中,一個人幹完,下一個人接著幹。在統一的標準下,你生產,我質檢,分工合作。
小說創作成功的三要素
從這門課上,我也看到了小說創作成功的要素。 
說到加強寫作,小學家長主要做的是買書和課外活動,認為閱讀好了寫作就好了或者多搞點課外活動孩子就有興趣和內容可以寫了。到了中學,家長主要做的是買書和報班,認為教輔或者老師可以給孩子提供作文套路和模版。 
這些方法各有各的道理。前者提供了寫作的動力;後者只是提供了寫作的工具。但是它們都不是寫作的核心要素。
寫作寫作,首先還是要寫啊。
小說創作成功的要素很簡單,就是多寫、多聽意見以及多改。
什麼叫大量寫?David Wheeler給了答案:每天寫500個詞,一週寫5天,堅持下去。至於為什麼是500個詞,是因為這是微軟Word裡一個單頁的量,比較好統計,相當於每天寫一頁。 
什麼叫大量改?就是根據收集到的反饋意見反覆調整。
以上兩個都好理解。但是最出乎我意料的還是蒐集反饋這一條。如果不是這門課,我還不知道反饋對於寫作有這麼重要。
儘管Coursera的不少課程都會讓同學評價作業,但是小說課對於這件事尤其重視。幾乎在每一章節,都會強調。
有時候簡單地說:“As always, your measure of success depends on the feedback you give and receive.(衡量成功的標準取決於你給予和收到的反饋。)”
有時候語重心長:“Remember that the essential element for your success as a writer is based on your best efforts to give meaningful feedback to your peers and receiving good feedback which will help your writing to be the best it can be.(請記住,作為一名作家,你成功的基本要素是盡最大努力向同行提供有意義的反饋,並接受良好的反饋,這將有助於你的寫作達到最佳狀態。)”
到了第七章,也就是第一幕結束的時候,David Wheeler要求做圓桌圍讀(table review),即讓一群人坐在一起讀小說,提出意見和建議。
圍讀也是有具體要求的:給他們每人一份前七章的手稿副本,給每位朋友分配一個角色,讓其通讀手稿。每位朋友讀一個角色的對話,一個人讀旁白。為達到最佳效果,作者儘量不要參與朗讀,而是聽,非常認真地聽 。
聽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
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寫的角色。 他們聽起來像獨立的個體嗎 還是彼此間過於相像?
David Wheeler說,小說的成功在於就在於角色的鮮活。為此,作者需要把角色建立在其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之上。如此,就可以透過回顧他們的言行舉止來獲得啟發,創造出獨特並且合情合理的角色。
找到熟人或者朋友來圍讀,等於幫助作者創造出這一氛圍。 
如果發現角色不夠形象立體,那麼作者必須重新思考,搞清楚這些角色的行使邏輯和背後的原因,最終找到他們的真實所在。
反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小說創作本來就是面對他人的寫作,而不像日記那樣是面對自己的。所以,我們追求的效果,就是讀者的感受。他人的反饋,才是客觀的評價,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先寫,再收集反饋,然後修改,這三步缺一不可。聽上去很簡單吧,但是我們能做到嗎?
對於學生來說,並不容易。
首先,練習寫作的時間就不夠。小學都去搞活動了,中學都是搞套路了。雖然都是以“積累素材”為名,但是總體寫的量不多。 
其次,收到的反饋不多。課內老師時間太緊,很難給予單個學生細緻的評價,也就是打個分,給句話,然後在班上說一下。
最後,就是不重視調整。能要求學生改一兩遍就算很不錯的老師了。其實真的要寫好,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多次返工更是家常便飯。
當然,到了初中,很多學生的確會圍繞一篇文章多次修改。但那是為了最終的中考準備模版素材。也因此,學生只會專注打磨幾篇文章,而不會大量寫、大量改。所以寫作能力依然難以快速提升。
關鍵是自己的目標
那麼,老師的要求,鬧鬧都做到了嗎?
並沒有。
首先,每章2500個字對他來說就很困難。要知道,除了寫小說,他還要讀5個學習者的小說,並且給每個人寫至少100字的評價。
最初,連這100字的評價他都廢了好大勁才寫出來,更何況自己的那2500字呢。
我看他那麼焦慮,就說:“你去拿本小說,看看人家一章寫多少字。”
鬧鬧就去拿了一本書,數了數,發現是1000多字。他就鬆了口氣。但是,到底要聽老師的還是模仿手頭這本書的作者呢?
後來是朵拉解放了他,說:“這是你的小說。你來定義每章寫多少字。”
其次,他也沒有積極尋求反饋,他甚至很長時間都向我們保密,不說自己寫的是什麼。
那麼同學的評價呢?其實,大部分評價都很溫和。
比如有個人寫道:“我希望在第五章之前能對故事做一個小結。你能很好地進入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並讓人物參與其中。”
還有人寫道:“不錯的一章!多一些細節來幫助確定背景可能會有幫助。對話很好,感覺很自然。繼續努力。”
還有人給出更具體的建議:“ 我喜歡你這一章的構思,我認為它相當吸引人。不過我認為你可以改進場景描述的使用,讓它們更有詩意,不那麼平淡。此外,我還希望你能擴充套件你的動作場面,讓它們更長一些,因為它們看起來相當短暫。其他方面做得不錯!”
當然也有非常直接的評論:“這一章我完全看不懂。它是一堆片段,但我不明白其中的共同敘事。你想表達什麼?我看不出故事的方向。”
無論是暗示還是明示,大家的總體評價是他的行文節奏過快、事件描寫不夠細緻完整。
那麼這些意見他聽了嗎?
我並沒有感受到。我唯一觀察到的,就是鬧鬧每天都在刷刷刷寫。不是寫評語就是寫小說。每章大概1200詞,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這就夠了呀。
這可能不符合老師的要求,也無法奠定一個優秀小說家的基礎。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收穫滿滿了。
除了寫自己的小說,每週鬧鬧還要看5個同學的小說,寫5篇評價。總的加起來,相當於每週寫2000字,看5000到1萬字的小說。整個暑假,光這門課他就寫了一萬八千字,讀了4到10萬字。
作為一個三年級的中國小男生,每天都認認真真地坐在那裡看小說寫小說,還能要求什麼呢?
我對鬧鬧說:“你能寫完小說,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他的名字
不過,寫到第七章,因為要做圍讀,我們還是看到了鬧鬧的小說。
鬧鬧並沒有按照要求來搞坐在一起朗讀這樣的形式,而是單獨把文章發給了我們每個人,而且只給了前四章。
孩子害羞,我們就湊活湊活讀吧。
鬧鬧寫的是一本魔幻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和小夥伴一起闖關冒險的經歷。這也是這個年齡孩子喜歡的常見題材。
一方面,的確如他的評論者所言,鬧鬧缺乏駕馭長篇小說的能力。他在講述事件時還是不夠注重完整性,也不太注重細節描述。所以讀者會感覺像是在做火車,情節快速掠過,不知道經歷了什麼。
但另一方面,他的文字顯得地道、自然,很難想象作者是一個不到10歲的中國小男孩。
比如這段景物描寫:
It was cold; the mist and fog happily floated together, the trees and birds were in a deep slumber, and the mermaids were on the move.
我翻譯一下:天氣很冷,霧靄愉快地漂浮在一起,樹木和鳥兒都沉睡不醒,美人魚也在蠢蠢欲動。
還有這段動作描寫:
Kyle stifled a laugh as he saw the scene unfold before him. But there was no time to be like this; he needed to move quickly. He ran towards the dark woods, already hearing the crack of trees bending.
我翻譯如下:
看著眼前的一幕,凱爾忍不住笑了起來。但沒時間了,他必須趕快行動。他向黑暗的樹林跑去,已經聽到了樹木折斷的聲音。
他還引用了中國的成語:
He had heard a Chinese saying before: "If you don't go into the lion's den, you can't get the lion's cub." It meant that you have to go through the dangers to get the precious thing you want.
翻譯如下:
他以前聽過一句中國俗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意思是說,要想得到你想要的珍貴東西,就必須經歷危險。
和鬧鬧談反饋時,我先大大吹捧了他的文筆,然後談了我對整篇小說謀篇佈局的看法。
我說:“我覺得你的文風特別適合網文。因為主人公過關斬將,每次都贏,而且贏得很快。對於勞累了一天的人來說,看到這一章,所有壓力和辛苦都得到了釋放。”
鬧鬧笑了。
我繼續說:“但是如果是要寫一本拿在手上讀的小說,這種做法就不行了。因為在捧著一整本書閱讀的時候,讀者希望看到變化,要有起伏。所以書裡的人物需要成長,要有成功也要有挫折。”
鬧鬧想了一下,說:“這樣吧。我本來打算第七章之後,讓主人公迎來一場大勝,我把它改成大敗!”
我說可以。接下來就是圍讀的主要任務,分析人物性格。這就難住我了。
因為在鬧鬧的魔幻小說裡,有包括美人魚、獨角獸、矮人等各種生物,好多我聽都沒有聽說過,記都記不住。比如主人公Kyle是天空精靈,而他的小夥伴則是半人半狐的生物。
“這不是狐狸精嗎?所以故事的主要人物就是一個小精靈和兩個狐狸精?”我說。我努力把這些生物和我對於魔幻世界的傳統認知掛上鉤。然後鬧鬧再給我解釋了半天,為什麼半人半狐的生物不是狐狸精。
好吧。我繼續分析人物性格,我覺得兩個狐狸精的性格不夠合情合理。比如,其中一個狐狸精已經20歲了,居然還在問媽媽暑假去哪裡玩。
“一個20歲的女孩,暑假首先想到和男朋友玩,或者就是和閨蜜玩,再不濟也可以去打工和學習,怎麼也不會想到和媽媽玩呀。”
鬧鬧哈哈大笑,然後解釋說:“我寫錯了,應該是12歲。”
好吧。然後我繼續分析主人公,也就是那個天空精靈。按照小說的構思,這是一個小天才,德智體全面發展,智慧勇敢、陽光開朗。 現實生活中上有這樣的人嗎?
“當然有了!”鬧鬧說:“我是融合了我、我的好朋友A和B的性格塑造這個角色的。”
我說:“雖然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少,但是在網文裡這算是一種典型人物。”
鬧鬧高興地說:“是嗎?是誰?”
我說:“他的名字叫做龍傲天。”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