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AI時代的人生觀教育

最近,谷歌DeepMind公司開發的先進數學模型AlphaProof和AlphaGeometry2,向本年度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題目發起了挑戰,併成功解答了其中的四題,獲得了28分(總分42分),銀牌得主的水平,距金牌(29分)僅差一分。
這是人工智慧首次參與奧林匹克競賽。這標誌著AI已經在複雜的數學推理和抽象思維方面展示了其強大的潛力。
卡內基梅隆大學數學系教授、前美國奧數總教練羅博深,帶著緊迫感指出,在AI面前,傳統教育似乎已經落後。
他強調,隨著AI在高階思維能力上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數學學習、競賽的意義以及教育的未來方向。近年來,羅教授也調整了自己的工作——從推廣數學教育理念,走向提倡直面AI時代的人生觀教育。
01
AI挑戰奧數金牌,教育界需審視現狀
羅博深,曾作為美國奧數隊前教練帶領團隊多次奪冠。儘管今年不再擔任領隊,但他依然受到美國數學協會的邀請,繼續參與美國奧數夏季集訓。他強調教育應超越傳統刷題,鼓勵創新思維。
在最近IMO中,美國隊再次奪冠,中國隊緊隨其後。一道排列組合題成為焦點。
這道題目甚至難倒了AI,但美國隊卻在這一題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羅博深認為,美國隊學生之所以能夠突破常規思維,快速找到解題方法,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思考那些從未見過的奇怪題目。美國隊學生習慣於解決新穎問題,這有助於他們突破常規思維。
他強調,數學的本質在於思考和邏輯。如果孩子參與數學競賽只是為了熟悉題目和技巧,進行重複性訓練,那麼這種學習方式將變得毫無意義。他提倡的是一種享受數學、在解決未見過的難題中鍛鍊思維、提升創造力的學習理念。
反觀許多傳統的數學教育,它們往往只是將知識點和解題套路灌輸給學生,然後透過大量刷題來提高正確率。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沒有鍛鍊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可能消磨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在AI時代,這種教育模式的弊端愈發明顯。
羅博深認為,未來的學術研究將發生鉅變,極強的學術技能將不再是個人獨有的硬核技術。因此,他深呼籲當前的學習觀念需要改革,從大量刷題計算中解放出來,走向主動的思維鍛鍊。他建議在日常學習中,多琢磨那些自己從沒見過的題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推導,舉一反三。尤其是那些競賽中的題目,都是很好的思維鍛鍊工具。
02
競爭至上:孩子未來的潛在輸因
除了思維訓練,羅博深還堅信,“有共同熱愛數學的朋友,比數學成績更重要”。而這樣一種互助學習模式,恰恰能培養AI時代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在他的中學時期,一位數學基礎紮實的工程師家長自發輔導學校的數學隊,這位教練透過小組討論和學生間的相互講解,培養了學生們解決問題、傾聽和表達的能力。

羅博深非常珍視這種學習氛圍,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與其他同學競爭,而是在共同努力做到最好。他慶幸在早期就有機會專注於學習的樂趣,這為他日後的人生髮展奠定了基礎。
在美國,許多學校都有類似的興趣小組和俱樂部,為孩子們提供團體學習的機會。線上學習平臺如AoPS Online和brillian.org也聚集了熱愛數學的孩子。羅博深的女兒Vivian也喜歡在網上與同樣喜歡數學的朋友一起探討問題。

受此啟發,羅博深建立了expii.com,一個彙集數學愛好者的線上互動論壇,鼓勵學生髮布學習困惑並尋求幫助。他還開發了一個線上“數學解題遊戲”,透過分組和即時求助增加互動性。他的網站採用點贊數排名,鼓勵學生幫助他人,認為這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
一句話就是,幫助別人,可以讓自己學得更好。
羅博深強調,“我們需要擺脫過去狹隘的競爭觀,走向合作共贏。那些願意幫助別人,有合作意識的孩子,才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他提醒人們,人類的同理心是AI無法比擬的競爭力,人類能夠理解不同人的需求和痛點,解決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他建議,如果有條件,不妨為孩子創造一些團體學習的機會,參加一些比拼團體成績、而非個人成績的比賽,如MATHCOUNTS
羅博深正在透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基礎教育的創新。
03
超越功利教育:培養價值觀,塑造完整人格
羅博深近年來深入探討了AI時代對就業的影響,這是教育成果的最終體現。AI作為勞動力不僅成本低廉,而且發展迅速,普通人面臨失業的威脅,必須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羅博深更關注AI強大後,人類能扮演什麼角色。
在北美和全球的演講中,羅博深發現,成績優異的學校更願意接受新事物。
例如,在紐約州長島,許多數學老師對他的演講感興趣,他們關心教育和科技的最新動態,並尋求改進教學的方法。當地教育官員也關注AI與教育的結合。
羅博深指出,那些有創新成果的學校,教師思維開放,希望利用AI培養適應未來的頂尖人才。然而,一些學校仍希望他多談如何提高分數和競賽表現。如果內容與考試無關,他們會失去興趣,甚至做自己的功課。
羅博深理解,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取得高分和超越他人是許多孩子的目標。但他也希望學校和家庭能為孩子提供更長遠的指導,比如從競爭轉向合作共贏,花時間思考自己的獨特價值和如何幫助他人,以及他們希望如何為社會帶來變化。
他認為,教育需要更大膽的轉變,不能只關注分數和升學。分數不等於能力,即使是名校學歷,也不能保證穩定的好工作。未來,學習資源豐富,學習不僅限於課堂和學校。那些善於利用資源、有學習動力的孩子將有無數成長機會,關鍵在於他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這涉及到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在過去,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往往被邊緣化,讓位於知識和分數。但現在,AI的發展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這個重要問題。
羅博深更關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是他們上什麼學校或賺多少錢。他希望孩子的目標是幫助更多人,這樣即使AI發展,他們也有實現目標的機會。
他希望傳達給孩子的兩個基本觀念是:一是努力的根本是享受其中的樂趣;二是幫助他人能帶來快樂。
在人工智慧時代,那些找到人生目標和意義的孩子將擁有出路。他們不僅能快速學習、自我迭代,善於利用資源,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學,渴望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