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安金稅究竟是什麼?一定要繳?

問:我最近開始上班,每個月薪資單都被扣一筆錢。公司說那是社安金稅,請問這是什麼稅?是不是在美國上班都一定要繳納?
答:社安金稅的英文是OASDI Tax,全名是「老人、喪偶者及殘疾人保險」(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幾乎每個在美國賺錢的人都須繳納
對於薪資單上的OASDI或OASDI/EE稅,大家感到陌生,事實上,被課收的這些稅金是用來資助幾乎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社安金計劃。
OASDI社安金稅最終流向符合資格的退休和殘疾工人及其家屬和遺屬,按月提供福利;這項稅款名稱最後的「EE」代表員工費用(employee expense)。
社安金稅的基本認識
OASDI是聯邦保險繳款法(FICA)稅收的一部分,用於資助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和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計劃。
芝加哥註冊會計師、律師兼Wolters Kluwer Tax & Accounting首席聯邦稅務分析師盧斯康比(Mark Luscombe)說,OSADI/EE這個字眼最常出現的地方是薪資單,但多數企業改以直接存款方式發薪資,員工沒有機會看到這個專業稅目。
為自由工作者提供會計服務的The Freelance CFO LLC創辦人馬格努森(Katelyn Magnuson)說明,員工繳納的OASDI稅是薪資6.2%,僱主相對等的支付另外6.2%。依此推估,工資的12.4%是完整稅款,上繳聯邦。

OASDI的操作原理

如果在公司任職,通常由員工和僱主分攤稅款,但如果自己是老闆兼員工,須支付全部12.4% 的OASDI稅。
無論年齡多大,即使開始領取社安金時還兼職賺錢,都必須繳納OASDI稅,但一旦收入達到某個財務門檻就不必再多繳。
社會安全署(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SA)每年確定OASDI稅率,自1990年以來未曾調整,但最高應稅收入卻通常年年變動,通膨明顯上升或生活成本上漲時更是如此。
去年OASDI稅最高應稅收入是16萬8600元,2025年應稅收入將躍升至17萬6100元。應稅收入的意義在於,超過該數字的部份不必繳納OASDI稅。
自僱者如何繳社安金稅?
自僱人士也要繳納OASDI稅,而且身兼老闆與員工兩種角色,要獨自一口氣承擔12.4%的稅。
許多自僱人士或者單一成員有限責任公司達到一定收入門檻後,選擇成立S公司(S corporation),可避免雙重課稅。
自僱人士最好每季或每月繳納OASDI稅。如果等到每年報稅才繳,將面臨鉅額稅款,還可能包括罰款和利息費用。
紐約市虛擬會計公司Westwood Tax & Consulting創辦人齊默曼(Joshua Zimmelman)建議,自僱人士上上策是做好準備、有條不紊地整理,避免因錯過付款而面臨罰款風險。
為計算自僱人士的OASDI稅,可使用IRS Schedule SE表格。

OASDI稅完全等同社安金稅?

根據社會安全署,每一元OASDI稅金被分成三大用途:
第一:85美分被分配給其中一個信託基金(trust fund),按月向退休人員及其家人、以及已故工人的配偶和子女支付福利。
第二:約15美分將進入另一信託基金,向殘疾人及其家人發放福利。
第三:剩下的一小部分,不到一分錢,用於管理社會安全保障計劃。
許多人以為從自己工資扣除的社安稅會進入一個基金,那個基金會專為自己退休時發出社安金;事實上,社安金信託基金持續收款、累積,對當前的退休人員發放。
這樣的結構方式讓人擔心,如今年輕人為基金納稅,日後退休時,信託基金卻無法支付福利。社安退休信託基金預計2033年耗盡。屆時只能支付79%的預定福利。
盧斯康比說,為解決問題,幾年前社會安全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6歲,然後又提高到67歲;政府繼續討論解決方案。

可選擇不繳OASDI稅嗎?

只有少數族群可免繳社安金稅,諸如宗教團體成員、外國研究人員或學者以及年收入低於400 元的自僱人士。
申請豁免必須填寫國稅局的4029表格。
住在美國的非美國公民也要繳OASDI稅。多數情況下,只要住在美國,即使不是美國公民也須繳OASDI稅。
根據美國國稅局規定,持有以下簽證的人可免繳社安金稅:
A簽證:發給外籍政府僱員。
D簽證:外國船隻而且是外國僱主、或者在美國境外服務,那麼船舶或飛機船員可獲得D簽證。
F簽證、J簽證、M簽證和Q簽證:發給研究人員、教授和學者。
G簽證:發給國際組織員工。配偶則通常須繳納OASDI稅。
H簽證:有不同級別。H-1B適用特殊職業;H-2A發給臨時農業工人;H-3發給特殊教育交流訪客。
免稅服務的完整列表可參閱國稅局出版物15、僱主稅務指南(Employer's Tax Guide)。
以客戶出發 

 以朋友離開

來源:世界日報
免責宣告:除原創類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編整理,僅供參考,不作為稅務法定依據,具體操作請諮詢美國相關專業人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