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億人被失眠困住?我用十年時間,破解了睡眠密碼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91 篇文章

作者:師碧,留德科研工作者,牛津當下正念冥想導師,人生教練。
你有睡眠困擾嗎?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 2025》顯示,中國 18 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 48.5%,據此推算,有超 5 億人被睡眠問題困擾。“睡不著、睡不好、睡不夠”,如三重魔咒,蠶食著現代人的身心健康防線。在這龐大的 “失眠大軍” 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原因?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失眠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還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我,也曾是這失眠大軍中的一員,在經歷了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後,終於找到了重拾好睡眠的方法,現在就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與經驗。
另外,今晚 20:00,我將會在奴隸社會直播間為大家分享缺覺的危害,以及改善失眠的實用可行的方法,歡迎大家預約,我們直播間見~

01

年輕身體好,自然睡得好

小時候,其實是很容易睡得好的。
記得小時候,我們三個小姐妹一間房,我最小,比姐姐們小五歲,想當然爾,總是最早睡的那個。就算姐姐們還開著燈寫作業,在我床邊走動,甚至討論功課,我也是一沾枕頭就睡到天亮。而週末不用上學,可以一覺睡到第二天中午。
是什麼時候變成輾轉到半夜兩三點都睡不著,週末也還是在日常工作日起床時間醒來,一點光亮聲響就能擾了我的好夢?
第一次失眠,不是高考前夕,也不是心碎於暗戀的男神公佈女友,而是第一次出國唸書那年,腸胃感染,上吐下瀉了三天,生理時鐘全亂了。夜深了,盯著牆上的鐘指向三點,困得很,卻一點也睡不著。後來看醫生,知道生病有時候會這樣,拿了點安眠藥,也沒吃,隨著身體慢慢恢復就好了。第一次知道,原來,睡不好,是身體健康出問題的訊號。
碩士班時,開始了大開眼界的實驗室研究生活,每天在初學者般的期待中度過。我還年輕,才二十幾,正是打拼的時候。書要念,研究要做,交朋友的派對當然也要去。失眠?沒有的事,每天早出晚歸,只覺得一天恨不得有 48 小時,沾枕就睡的體質還在。
Photo from Pexels

02

身心出問題,第一個反應在睡眠品質上

雖然後來我順利升博,但在過了如願進入著名大實驗室的蜜月期後,很快種種打擊和壓力就接踵而至。
第一次上臺報告,熬到半夜三點,指導教授還覺得不滿意。回家雖倒頭就睡了,但一夜噩夢連連,不是報告完後,被其他同事或明或暗的嘲笑;就是上了臺,腦子一片空白,說了前一句,下一句不知怎麼接。
再者大實驗室資源雖多,競爭卻是常態,作為剛加入的小年輕,不意外的一再拿不到需要的實驗器材和人力,以致專案遲遲沒有進展,卻一眨眼又到了報告進度的時候;每晚躺床上就是絞盡腦汁地想該如何殺出重圍,趕上進度,沒有兩三個小時,無法入睡。
好不容易有了一點進度,儀器卻被豬同事一弄歸零,重啟要長達半年;同年入學的博士生,已經準備發表第一篇論文,而我,卻還不知要忙到猴年馬月…… 諸多種種憂慮,不足為外人道。
那時頭髮一洗就掉一大把,每天頂著黑眼圈已是常態。我再也不是那個沾枕就睡,週末補眠 12 小時,下週又是一條活龍的那個我了。淺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長時間專注,情緒不穩,整日焦慮不安,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白天清醒不過來,起個床好像打了一場仗。
累積起來,終於讓我在博三那年,經歷了第一次連續五天睡不著的失眠體驗,正式將大腦裡調控睡眠的機制給搞壞了。短短幾天的失眠折磨,我整個人看起來活像個喪屍,同事拎著我去看醫生,處方簽上除了安眠藥,還有 “強制休養建議”。
再一次拿到安眠藥,當天倒是在連續五天沒睡的折騰下,睡了五小時。誰懂當我一睜眼,時間已經過去了不只幾分鐘而是幾小時,那種幾乎喜極而泣的感覺!指導教授及時放了我假,趕著我去休息一陣子,要不然好好一個學生,恐怕就這麼廢了。
我望著手中一大包安眠藥,掙扎著要不要吞一片下去。同時問自己:你想依賴藥物來度過來日方長的人生嗎?不想的話,要如何重新找回能睡個好覺的身體?如何撐過還有一半的博士求學生涯?

03

睡眠,身體健康的關鍵

作為腦科學研究者,我其實很清楚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時間,不是一段失去意識,浪費掉的空白時間。科學研究顯示,睡眠是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修補損傷機能,重啟新的一天的重要過程。沒有充足睡眠,身體損傷得不到及時修復,身體就會加速老化,使心血管裡累積廢物,不得清理,久而久之造成心血管疾病,諸如中風,高血壓等。皮膚亦容易出現老化症狀,諸如鬆弛,下垂,皺紋。
較少為人知的,是神經與荷爾蒙系統,如果沒有定期適當梳理,亦會引起神經系統與荷爾蒙失去平衡,可能引發情緒失調,暴躁易怒,精神不能集中等症狀。而除了生理修補,睡眠時間也有加強記憶力的功能。比如考試前熬夜讀書,反而不如考前好好睡一覺記得的多。
睡眠如此重要,我卻好久沒睡個好覺了!怎麼辦啊?
Photo from Pexels
04

好訊息是,睡眠,有它的公式

順利入睡,最重要的是生理時鐘正常運作。人體機能的設計,大多是依照所謂的生理時鐘而調節,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無論是體溫,血壓,交感副交感神經的調節與平衡,都受生理時鐘的影響。
人體頭的內部,大腦中心偏前方,有一小腺體,名松果體。松果體是分泌一個重要的睡眠促進因子,褪黑激素,的重要器官。我們早上一睜開眼,第一道陽光射入眼睛時,我們的松果體亦受到光線刺激,而停止分泌褪黑激素,讓我們清醒。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的身體慢慢累積疲憊,等到了夜晚,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重新被啟用,累積足夠量的褪黑激素後,我們會漸感睡意,慢慢進入夢鄉。
因此,我如果想晚上準時睡著,最好要在清晨看見陽光,從而讓生理時鐘順利執行。就算前一天半夜三點才睡著,清晨的陽光一齣現,再困,我都應該睜開惺忪睡眼,讓溫和的日光灑在臉上。所謂早睡的前提,是早起。如此,撐過兩三天,我開始能在午夜十二點前睡著。同時,這也是睡前不該看手機的原因:發亮的螢幕,會降低褪黑激素分泌,使我們無法沉睡,易醒,甚至根本睡不著。
再來,體溫較低有助睡眠,因此,我再也不在大晚上做運動,造成睡前體溫過高,而是最晚晚餐前,下午四五點鐘就做完運動,確保到了該睡覺的時候,體溫已經恢復正常。還有讓臥室的溫度不要太高,如此,在我躺在床上時,身體的系統也與生理時鐘相合,不會出現讓身體感到困惑的情況。
另外,晚餐莫吃太飽,只吃至七分,好讓自己到睡前就已空腹,會更容易入睡。不在睡前數小時吃喝刺激性食物飲料,比如咖啡,或做過分刺啟用動比如看動作片,亦能有效避免失眠。

情緒穩定,是好眠關鍵。幾年親身體驗下來,我發現,出門美美度假時,往往沒有睡眠問題,只有在精神壓力過大,心煩意亂時,失眠才會找上門。

博士班時,若非時時驚懼憂煩,睡覺時間雖躺上床,閉上眼,腦海裡各種擔心煩惱還是紛至沓來,也不至於輾轉反側,幾至天明。這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因壓力過大,已然失去平衡,必須靜心休養一段時間,讓身心重新找回平衡。那次五日失眠後,我整整休息了半個月,才恢復正常。從此,定期休假,成為讓我能堅持下去,完成學業的必要性安排。

除此以外,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最好每日花足夠的時間,照顧安穩身心,也至關重要。我開始每日睡前儀式,放上喜歡的音樂,有時泡杯花草茶,點上舒緩神經的香氛,調暗燈光,寫上一會日記,做會肢體拉伸,再或坐或躺,冥想 10 到 20 分鐘,讓自己自然從白天的緊張與煩惱中解脫出來,按下關機鍵,自然進入睡眠模式,沉入夢鄉。
Photo from Pexels
05

冥想,一夜好眠的良方

冥想能促使神經系統從 “交感神經興奮” 的應激狀態,切換到 “副交感神經主導” 的放鬆模式。交感神經興奮時,人體處於警覺、緊張狀態,容易引發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這種狀態下難以入睡;而冥想過程中,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身體會分泌如血清素等神經遞質,促使呼吸變緩、肌肉鬆弛,幫助身體進入深度放鬆狀態,為入眠創造條件。

20 多年前,我開始學習靜坐、冥想,認真執行了睡眠練習,正念覺察自己每日的身心狀態一段時間之後,我再也沒有連續數日不眠的情況了。就算沒有沾枕即眠,也能在想睡的時候,短時間內睡著。半夜不會再醒來,就算有夢也不再噩夢連連,睡醒比睡前還累。十年下來,生活規律了,白天精神足了,氣色紅潤了,不再黑眼圈深重,皮膚鬆弛下垂了,脾氣也穩定多了。

再一次與失眠有關係,是四年前,疫情期間,聽到許多親友因擔心疫情而睡不著覺。而我則發現,日復一日的冥想練習,雖阻止不了自己時不時為疫情擔心,但在安穩心神上,狀況還是較沒有冥想習慣的親友要好上一些。
以教學相長的心態,我開始帶一些朋友冥想,想著自己既然是主持人,必不能遲到缺席,也就會堅持日日冥想。也意外地得到當年共學朋友牽線,在諾言社群開始了正式冥想營的課程。至今,前後已有四期,超過 4 千多學員
欣慰的發現,透過我提供的一些冥想引導,相當多人反饋,冥想在失眠上,有巨大幫助。把冥想引導當催眠音樂睡前播放的,大有人在。
而正念冥想,專注當下的練習,除了在助眠上有顯著功效以外,同時為許多人帶來情緒管理,提升專注力,改善人際關係等多方面幫助,讓大家在過上理想生活這個願望上,更近一步。
如果,你也受失眠困擾,睡不沉,睡不飽,白天精神專注力不濟,情緒容易失控,歡迎你參考嘗試看看。
此外,我為完全沒有冥想基礎,卻深受失眠之苦的小夥伴,設計了一個為期 21 天的正念冥想訓練營。課程內容結合科學實證及本身體驗的睡眠知識和助眠方式,及每週一組,共三組入門級易上手的冥想練習,透過每日夜間睡前帶練,覺察日記書寫,循序漸進,正念覺察,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規律,讓大家漸漸養成早睡早起,容易入眠體質。
如果你已經有冥想基礎,想找個機會將冥想內化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每日充滿覺知,平和喜悅,精神奕奕的迎向每一天,可以透過 21 天與同頻率的小夥伴共振,一起創造想要的美好人生。
開營時間:5 月 11 日~5 月 30 日
原價 ¥599/人,限時早鳥價僅需 ¥399/人
更多詳情,請檢視下方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