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人每年約服用34顆】
在法國,每位居民每年平均服用約34顆安眠藥或抗焦慮藥,使得該國在這類藥物的使用量上位居歐洲前列。
ANSM警告,這種“過度使用”並非沒有代價:不當使用可能導致嗜睡、依賴、記憶障礙,甚至老年人跌倒等嚴重後果。
按照醫學建議,治療焦慮的苯二氮䓬類藥物使用時長不應超過12周,而用於治療失眠的藥物則應限制在3周以內。但現實情況是,有40%的患者超出推薦用藥時限,相當於約360萬人。
【多種因素導致“濫用”】
藥劑師工會USCPO的發言人西里爾·科隆巴尼表示,這種濫用現象背後原因複雜,其中包括遠端問診的興起及全天候運營的醫療中心,讓患者更容易透過不同醫生獲得重複處方。
由於每次處方的有效期只有一個月,許多患者會輪流去不同的醫生開藥。藥店也難以掌握完整的用藥歷史,這就加劇了治療的混亂。

【藥盒過大也有責任】
此外,ANSM還指出,藥品包裝方式不合理也是過度使用的一個原因。目前這類藥物多以整盒出售,而不是按實際需要劑量配發,容易導致患者留下“備用藥”日後自我服用。
根據此前調查,約三分之一的法國人承認曾自行調整藥量或用藥時間。為此,ANSM提出可考慮提供5到7顆的小包裝版本,尤其是針對短期用藥的失眠治療。
但業內人士認為,僅靠縮小包裝恐難以奏效,尤其是在醫療資訊系統尚未打通的現狀下,患者仍可透過更換醫生與藥店不斷開新處方。
【藥不是唯一齣路】
ANSM強調,藥物不應成為治療焦慮和失眠的首選。很多情況下,非藥物療法即可起效,例如:
-
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
-
睡前避免大量飲食、咖啡因和電子螢幕;
-
多參與放鬆活動如讀書、冥想、園藝;
-
控制白天小睡的時間;
-
睡前遠離噪音與強光等。
這類方法可有效減少藥物依賴,避免“藥物變成依賴,而非輔助”的問題。
【暴露出的健康系統問題】
USCPO的西里爾·科隆巴尼指出,法國人對安眠藥和抗焦慮藥的高度依賴,反映出更深層次的健康系統問題。他認為,這與心理健康支援體系不足密切相關。
雖然政府推出了“心理援助計劃”(Mon Soutien Psy),但在實際運作中,“複雜、名額緊張”是常態。公眾的焦慮情緒,也受到社會不安、經濟壓力等多種因素影響。
ANSM的資料顯示,近四成患者是在主動要求下開始服藥的。但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僅有四分之一瞭解服用這類藥物存在依賴性和對駕車的風險。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