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025年中國零售業的11條建議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周勇
編輯/娜娜
回顧2024年的中國零售業,核心關鍵詞是“調改”。
2024年12月15日,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發布了《胖東來幫扶及調改門店公示》,涉及14家公司、110家門店,既有胖東來團隊調改的門店,也有在胖東來指導下自主調改的門店,在學習胖東來後完全自主調改的公司及其門店,不計其數。
01
經營零售需要培育土壤
零售業的“胖東來現象”已經超越了零售本身。胖東來把大部分利潤分給員工,公司出錢讓員工出境遊,拿出幾千萬利潤,免費給同行幫扶、調改,這是什麼邏輯?這是什麼精神?
用傳統、現代或未來的商業邏輯,都很難解釋,也很難用企業文化、經營模式、經營業態、營銷理念或營運方式來解讀。倒是讓人想起了85年前毛主席在窯洞裡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
一個企業的規模有大小,一個老闆的文化學歷有高低,人們對這種“現象”也可能有各種猜測,但在這個急於求成、混沌迷亂、坑蒙拐騙氾濫的商業新時代,胖東來是一縷來自未來世界的陽光,是一股來自大山深處的清流,更是供應商、消費者以及廣大員工的福音。
胖東來不僅是商業的進化,其實是文明的進化。現在的零售以及商品,都在叫嚷差異化,都在聲討同質化。其實,我們的消費者最需要的就是“同質化”,即無差異的質量保證與真誠的售後彌補,讓消費者放心購物。胖東來做到了,所以獲得了信任。當社會文明與商業文明達到了這一步,才有可能去爭取差異化。連同質化都沒有做好的差異化,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的嘲諷與玩弄。當前的所謂同質化,往往是偷工減料的低成本、低價格的同質化。
網上有一段不同版本的直播,於東來說:“現在中國的零售行業,除了Costco、還有山姆會員店,以及河北的信譽樓,許昌的胖東來,其他的企業基本上來說,大部分都在銷售垃圾產品”。
這麼說可能過於絕對,因為中國這麼大,“還算可以”的零售企業肯定不止這四家,但從零售現實來看也不無道理,很多企業就是為了賺錢而背離了服務消費者的初心。這樣的企業,終究不得長久。從另一方面來說,胖東來已經成為中國零售的“朝聖地”,企業應對可能發生的輿情事件有所防範。
我作為零售人,欽佩於東來,仰望胖東來,但也十分疑惑:這麼好的企業為什麼不能走向全國。當然,國外也有好企業始終植根於區域的先例,如全球公認的第一家超市金庫倫(King Kullen),創辦於1930年,90多年後的今天,連鎖門店依然主要分佈於發源地紐約長島地區。
認認真真走過場,熱熱鬧鬧搞一場,規規矩矩做檢查,真真切切在浪費,很多事情都可以用這四句話來總結。如果零售一直去跟風,也終將隨風飄落,化為塵土。做零售要像做農民那樣,只有把土壤培育好了,才能培育出更好的莊稼。
02
中國零售業肩負著雙重使命
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中國統計年鑑2024》以及官網月報資料,可以整理出表1,有如下基本發現。
(1)按照5.5%的零售預期增長率計算,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接近50萬億元。
(2)如果沒有疫情與緊接著的經濟走低,我國社零總額早在2021年就應該達到50萬億元。
(3)受疫情以及購買習慣轉變的影響,網上零售佔比已經接近30%,有人甚至認為:未來線上佔比低的零售企業將被淘汰。
(4)餐飲企業儘管也出現了倒閉潮,但餐飲銷售額2023年已超過5萬億元。
(5)從2015年到2024年11月,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的零售額在社零中的佔比從37.99%提高到39.17%,九年僅僅增長了1.18個百分點,佔總量的四成都不到,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零售業的規模化程度還比較低。
據《中國統計年鑑2024》15-1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主要指標,限額以上零售企業數從2019年的102469個增加到2023年的156276個,年商品銷售額從130354.1億元增加到167134.5億元。據此計算,平均每家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的年商品銷售額從2019年的1.27億元下降到2023年的1.07億元。
根據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4年公佈的連鎖百強資料,2023年連鎖百強總銷售額為8680.0736億元,僅佔社零總額的1.84%,連鎖百強TOP10實現銷售5776.6079億元,雖然在百強中佔66.55%,但在社零總額中的佔比也僅為1.23%。這些資料還低於疫情前的2018年。
2023年全美零售額8.33萬億美元,零售TOP10的銷售額為1.74萬億美元,零售TOP10約佔全美零售總額的21%。
上述資料顯示:中國零售企業肩負著雙重任務,一方面要透過調改提高零售生產力,只有效率高的零售企業才有資格獲得生存與發展;另一方面要透過整合,提升組織化程度與規模化水平。
限上是指“限額以上企業”  2024為1-11月資料
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資料整理
03
對中國零售發展的展望
不敢說2025年我國零售會有啥變化,經濟看起來會有起色,但恢復得很緩慢,建立信任、信念、信心、信賴需要很漫長的過程,消費力還是嚴重不足,討生活、幹事業會更艱辛、更艱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口紅效應會在消費領域充分展現,那些花錢不多、富有新意、寓意良好、口感鮮美、解決痛點的創新產品和創新服務,將會獲得消費者更多的青睞。未來零售不僅需要開發長週期、能穩定的硬核產品,也要開發短週期、能爆發的時尚產品。
以下11點思考,僅供零售行業參考。
1. 不要投機取巧:在我國,有些公司名稱、產品名稱、註冊商標、店鋪招牌、廣告詞等等,都明視訊記憶體在“自吹自擂”的嫌疑。投機取巧的後果很嚴重,故事往往會變成事故。
2. 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可能發展成為商業鉅子,一旦迷失了方向,做大與做強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危險來自於錯誤的定位,包括企業家自身的定位與企業的定位。我們已經吃過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苦,我們不該吃二遍苦。
3. 折扣店的本質是“物有所值的平價銷售”,所以,不僅吸引了“窮人”,也吸引了“富人”。如果品質不能保證、商品不對路、成本居高不下,做不到平價,光有折扣店之名,而無折扣店之實,那麼在中國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便經營不了多久。以店鋪小、商圈小、就近便利為基本特徵的硬折扣店,如果網上銷售佔比不能提高,未來很難做成。哪怕就在家門口,消費者有時候也不願意去店裡,這就是中國消費的現狀。
4. 休食與休食店可能會縮量。市場規模超萬億、註冊企業超10萬家的休食行業,以及快速發展的休食店,目前給人一種繁榮的景象。但是,以中青年尤其是女性為消費主力的休食,隨著人口結構老化的加劇、新生人口的減少以及健康理念的強化,除非行業有顛覆性產品創新,否則,這個行業有可能會漸漸縮量。
5. 超市辦食堂,不一定能解決實際問題。從消費端來說,能親自來吃飯的人,也能自己燒飯做菜,沒必要來食堂吃飯,當然,自己不想弄,偶爾也會吃外食;自己不會做飯了,也來不了食堂。從供應端來說,食材、品質、口味、服務、成本、時效等等都是問題。食堂市場化,那是餐飲;食堂公益化,那是助老。
在我老家奉化冷西小山村,由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現有人口1840人,村裡把原來的碾米廠改造成了老年食堂,70歲以上老人,每月出300元,每天包吃三頓,也就20人吃食堂。
6. 向中國消費者深度學習才有未來。經營不景氣,培訓、會議、訪學、交流等活動倒是越來越火爆。中國這麼大,一個省內的消費也存在很大差異,更不要說國外了,我們可以向美國、日本、歐洲學習,但推廣應用一定要深刻認清自己的消費物件、消費環境。
7. 有潛在問題的商品,都值得做自有品牌。潛在問題分三類:第一類是商家忽悠型產品,如醬油、蠔油、芝麻油、食用油、蜂蜜、黃冰糖、白砂糖、保健品等等;第二類是科技狠活型產品,如預製菜、休食、蔬菜、水果、水產、豆製品、面製品等等;第三類是功能殘缺(或過度,或不友好)型產品,如淋浴房功能過度、包裝不友好(醬油、米醋、牛奶、食用油等)等等。
8. 特許加盟需謹慎。在我國特許加盟法律規範不是很健全的背景下(主要是指加盟主的資訊透露不夠徹底),對加盟者來說,正確地選擇行業與加盟主,就十分困難,他們往往會被加盟主所宣傳的“故事”嚴重忽悠。
對加盟主來說,自己都不能保證門店賺錢,而是想透過加盟賺加盟者的錢。這就完全背離了特許加盟的基本宗旨。所以,如果是這樣的合夥,特許加盟就是一條死路。另一個問題是:標準化程度低或變通彈性大的業態也不太適合做加盟,如生鮮超市。
9. 關注銀髮經濟與服務消費。中國老年經濟市場規模在6至9萬億元,首次與日本持平。如此龐大的市場,雖然結構錯綜複雜,但未來一定會誕生更多的專業化公司,服務經歷了千辛萬苦的一代人,尤其是50後與60後。但現實卻是不法分子透過養老理財等專案欺騙這一群體,這些需要在立法和執法方面加強威懾。
另一方面,無論是銀髮經濟還是大眾消費或時尚消費,服務消費的佔比都將越來越高,最終將會遠遠超越實物商品消費。
10. 資本啟用零售以後更需要培育內涵。過去的零售都依靠自有資本發展,零售業只有短期借款,沒有長期負債。這種發展模式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是十分有效的。但到了如今,零售的轉型與發展,都需要資本的大投入,所以,資本是啟用零售發展的基本動力。
但是,對所有零售人來說,資本啟用零售以後更需要培育自身三種內涵功夫:一是創造使用者價值的能力;二是傳遞使用者價值的能力;三是拓展使用者價值的能力。這三種能力提升的結果是:對外有品牌影響力,對內有營運高效率。如果缺乏品牌效應和營運效率,再高大的零售大廈也會倒塌。
11. 中國零售要克服經營技術上的不足之處。中國人的應變能力歷來都是一流的,中國人在遇到外力攻擊時往往能團結起來,而在勝利以後則會分裂和爭鬥。
在經營技術方面的不足之處在於:依靠經歷積累的技術要比依靠正規培訓獲得的技術強;個人經驗要比集體經驗強;外向型規模擴張技能要比內涵提高技能強;粗放型管理技能要比精細化管理技能強;領導技能要比團隊合作技能強;依靠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技能要比依靠現代技術的能力強。
這些不足之處,在發展初期是優勢,成本低、應變快、效率高。但在有眾多競爭者加入,利潤平均化,盈利空間壓縮,主要依靠管理降低成本與創造利潤的市場環境條件下,這些優點就難以轉化為優勢,而成為弱勢。
寫在最後
中國零售業在未來幾十年裡的基本趨勢是:減少雜牌,擴充正牌,這也包括網上的雜牌,如直播。過去是調改,未來是整合;過去是搶佔,未來是吐納;過去是多快,未來是好省;過去是大店,未來是小店;過去是商品,未來是服務。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