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懷孕,到蕩婦羞辱,國偶變天!這劇有點東西!

2007年,某城市。
高中課堂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
老師提問青羽:請這位同學說一下,性騷擾一般發生在什麼場所?
青羽開啟書,卻發現課本的內容,全被塗成了黑色…
周圍的同學看到後起哄,她又尷尬又羞愧…
她知道,幹這事的,是她媽。
事出有因。
青羽一家有三姐弟,因為父母在外打工,從青羽記事起,自己和弟弟就被父母帶在身邊。
他們的大姐貝羽,被放在老家,和爺爺奶奶、大伯一家生活。

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上姐姐一兩面。
姐姐身材好,也爭氣,考上了當地的舞蹈學院,和家人見面的機會更少了。
但風言風語卻和姐姐如影隨形:打扮得花枝招展、來歷不明的錢和禮物、和異性關係不清不楚、懷孕、流產…
不久前,父母告訴青羽和弟弟:姐姐闌尾炎手術發生意外,去世了。
然而,從鄰居到學校都在傳:姐姐是因為私生活不檢點,得艾滋病死的…
人言可畏。姐姐死後,父母帶著還在讀高中的青羽姐弟,換了個城市,重新生活。
令人窒息的是,姐姐死後,家裡的氣氛詭譎壓抑…
媽媽更是變得神經質。
把女兒性教育課本里的內容全部塗黑:不許看這些亂七八糟的!
動不動還要拉著孩子去改名字:這個“羽”字不好,容易像你姐姐,留不住…
在新學校,也總是被人指指點點:聽說她姐有艾滋,最好離她遠點…
青羽受不了,她決心從老家入手,查出姐姐的死因,還擊外界的聲音。
但她沒想到,真相,比她想的更加殘酷…
她發現,看上去善良正直的堂哥,似乎和姐姐的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眾人口中的“姐姐”,也在一次次追查中,被拆解、重塑…
6月19日,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由張婧儀、吳優和劉丹等演員主演的國產劇《煥羽》播出,目前暫未出分。
劇集的體量不大,一共只有23集,現在已經播出過半。
和很多觀眾一樣,烏鴉在看到片名和劇照時,也以為這個劇又和很多無腦齁甜的青春偶像劇一樣,猛產工業糖精和甜寵怪味,企圖讓觀眾身心受創。
但當我看完三集,卻被迅速打臉…
雖然有一些缺點,但可以看出主創有誠意也有心思,是值得看下去的國產劇。
雖然有當紅小花和偶像小生,但劇集卻沒有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不思進取的“甜甜戀愛”上…
而是轉而投入和演員粉絲群體畫像並不重疊,沒有巨大流量,卻更加貼近生活的主題線:基層女性的生存和現狀。
為了調查姐姐的死因,女主角青羽,對老家的人事都留了個心眼兒。
在姐姐留下的書信,還有鄉親交談的蛛絲馬跡中…
她發現,女性的故事,似乎有著另一番具體的面貌:
青羽的二叔,有個精神不正常的妻子,大夥兒只要提起,都只會可憐二叔照顧老婆太累、太不省心。
但從未有人去問過,這個妻子的來歷、她精神異常的原因。
直到二嬸死後,青羽在一次閒聊中,才得知:這個眾人口中的瘋女人,不僅長得漂亮,還曾經是村裡成績優異的學霸。
但父母卻把她早早嫁人,好拿彩禮幫補弟弟。
而在其他人嘴裡“結婚後精神失常”,到底是家暴,是自己想出走卻被限制自由,還是真的意外,也成了耐人尋味的懸案…
提起即將結婚的兒媳婦只願意生一個,長輩們的話令人毛骨悚然:
嫁都嫁過來了,生幾個還由得了她作主?就算是死了,埋在哪兒,都得聽我們的!
去世的二嬸,只能立一個小小的土堆,一不留神墳墓就被碾平;
被父母留在農村老家的孩子,都預設是女孩兒。
留下來的孩子,是親戚問父母要錢的“人質”。
父母不帶走,也是因為預設女孩兒在老家,能替自己彌補在家族中的缺失,長大了好照顧老人…
還有一些,被“傳統”的家族,“和氣”的氛圍所掩埋,讓人膈應的區別對待:
大冬天的,進屋以後孩子們都凍得手腳冰涼,但大人們只對弟弟噓寒問暖、倒熱茶,姐姐就要負責幫忙搬行李、幹活兒;
過節時請客做飯,男人們在大廳喝酒吹牛,女人們要負責做飯洗碗,幹活幹得腰痠背痛、眼睛被灶火燻得生疼,手指掉皮也沒人關心;
祭祖拜神,男人們都站在前面,女人們只能站在後面,問就是“女人有汙穢之氣”,女人沒有男丁重要;
同樣是考入大學,兒子能進族譜“光宗耀祖”,女兒則始終是“要外嫁”的人,再優秀也不能被看見。
雖說進不進族譜0人在意…
但這種刻意因為性別而劃分陣營的做法,無非是想羞辱女性的身份,讓置身其中的女孩從小生出低人一等的想法…
讓男性的優越和女性的卑微,從宗族輻射到社會。
桌上的兩隻雞腿,一隻給弟弟,一隻給堂哥,最瘦弱、也幹活兒最多的女兒,彷彿成了透明人…
這番情景,不由得讓人想起,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某綜藝事件:
主持人朱丹主張把兩隻雞腿,分給節目裡的兩個弟弟。
而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弟弟們正在“長身體”,需要多補充營養。
諷刺的是,她口中長身體的倆弟弟早已是成年的壯丁,節目裡最小的是另一位年輕的女嘉賓。
說實話,2025年了,誰也不缺一隻雞腿…
公眾之所以對朱丹的做法極其反感不適,是因為她讓不少觀眾,看見了令人憤怒和不滿的,性別群體縮影和雛形:
長期以來,家庭和社會,在面對不同的性別時,如何將有限的資源,不公、偏向地傾斜。
不少網友曾經分享成長過程中的隱形歧視:
有弟弟的姐姐,家裡飯桌上的兩隻雞腿,或者更有營養的食物,都預設給弟弟;
學校飯堂裡,食堂阿姨給男生的飯菜總是滿滿一勺,但舀給女生的飯菜,手總像得了帕金森,抖了又抖;
大夏天,男生可以光著上身,但女生穿得清涼一點,就會被人指點;
學習好的女生,常常會聽到長輩說:女生到了高中學習就不行了,還是男生後勁足…
而這樣的話,學習理科的女生更常聽到。
然而,在各種國際學術統計和研究中顯示,女生的理科成績和男生相當甚至更加優秀,尤其在生物學、化學等領域,女生的表現往往更加突出。
任何科學研究表明,男女大腦在認知功能和學習能力上,並不因為性別有所差異。
《看不見的女性》一書中,曾列舉女性因為環境的設定,導致的種種不便和障礙: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女廁所排長隊,但男廁基本暢通無阻。
這是因為,女性生理構造不同,如廁時間是男性的2.3倍,還要花更多時間照顧老人孩子。
但男女廁所數量和麵積比例基本是1:1,甚至男廁所有小便池,實際可容納更多人。
按照男性身體設計的鋼琴鍵,讓女性鋼琴家高出50%的可能,患上勞損病痛;

按照男性身高設計的貨架、建築工地裝置,讓女性受傷的機率大幅增加;
甚至因為幾十年來的車禍碰撞測試都以男性為基準,導致女性遭遇車禍受輕傷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71%,重傷高47%,死亡率高17%…
這些遍佈在平常生活裡的歧視甚至無視,直接影響了社會對不同性別的刻板認知。
不公平的資源分配,就像從小被預設分走的雞腿,對女性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剝奪和傷害…
說回《煥羽》
可貴的是,劇集在看到了這些真實的不公之後,並沒有只停留在抨擊和宣洩…
而是呈現了在悲劇背後,屬於女性的灰色地帶和身不由己。
兩姐妹的媽媽,一個被觀念、身份和生活所裹挾和鞭打的女人。
女兒被混混欺負,被學校叫家長,她第一句話就是責怪孩子:丟人現眼;
女兒意外懷孕、流產,她上去就是一巴掌;
不讓女兒接受正常的性教育,理由是“怕孩子學壞”;
看到妹妹想追查姐姐的死因,即使心裡有懷疑,也極力按壓:我們家已經夠丟臉了,不要再節外生枝了!
看上去,這就是一個只顧自己面子,落後又愚昧的母親。
事實上,女兒死後,她沒有一天,停止過自責和後悔。
她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咬咬牙,把大女兒帶在身邊;
在得知大女兒懷孕後,她曾經發了瘋一樣,質問堂哥一家,卻因為要保護女兒的“名聲”,只能選擇沉默;
即使經濟拮据,她也寧願出錢請人,不願小女兒在餐館裡幫忙,保護孩子不被來尋釁的流氓騷擾;
她所有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行為,比如拉著孩子去改名、塗黑女兒的課本、限制女兒的出行和交友,都只是出於,她失去大女兒後的應激和悔恨… 
這個總是歇斯底里,在夫家沉默低頭,吃苦耐勞的媽媽,在生活和命運面前,從來沒有話語權:
從小沒了爸媽,被姥姥帶大,沒有機會上學;
為了生計在供電所當臨時工,又為了生活和當時是正式職工的男人結婚,但不久,夫妻倆卻雙雙下崗;
結婚前,她也堅持“只生一個”。
但結婚後,卻在夫家的催迫下一直生,直到生出兒子…
農村閉塞的觀念,無能懦弱的丈夫,讓媽媽面對責難和不公,只能逆來順受。
曾經埋怨媽媽的青羽,猛然發現,眉眼裡寫滿了疲憊和悲傷的媽媽,不過是僥倖活下來的姐姐…
在具體的困境和苦難面前,任何形式的看見和訴說,都是改變的切口。
看見她們普通的面孔背後,鮮少被提及的故事;
拋卻那些宏大的泛泛之談,聽見她們沉默下的哭聲和顫音,就看見了龐大資料背後,真實的恐懼、苦楚和血肉…
這一次,國產劇《煥羽》,給了觀眾一個不小的驚喜…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青春片都照這個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