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人世界的法則”的改寫,是獨屬於《煥羽》的青春力量

“原以為只是普通青春劇,看完卻被狠狠震撼。”近日上線的劇集中,青春題材劇《煥羽》令人眼前一亮。劇中,喬家長女喬貝羽的意外死亡,令裹挾其中的一家人被迫搬到新地方生活,喬青羽(張婧儀 飾)卻因此陷入了新的困境。
喬青羽對姐姐(吳優 飾)死因的調查,牽引出巨大的社會現實。在青春疼痛片、校園甜寵劇的正規化之外,劇集富有新意地融合了救贖、治癒和話題元素,並明確釋出青春和成長的主題。
透過對主角們成長困境的討論,和在荊棘中長大成人的講述,《煥羽》提供了一種充滿開啟性的敘事方案。
青春的困惑,是成長的註腳
2007年,喬青羽一家從順雲縣搬到寰州,喬母李芳好(劉丹 飾)期許:“離開這兒,就能和過去告別了,就能開始新的生活了。”他們要走出過往,奔赴不一樣的未來。地理環境的轉變,猶如一個外化的隱喻,而“為什麼越長大,就有了越來越多的困惑?”則是喬青羽的一個發自內心的叩問。
喬青羽(張婧儀 飾)
她起初不明白,姐姐為何“活著就一直闖禍,死了還拖累全家”,更不明白父母為何對喬貝羽的死諱莫如深,就連弟弟喬勁羽(黃毅 飾)也認為“時間一長,大家就都忘了”。只不過,悲劇的幽靈並沒有離去。
“喬貝羽死於艾滋病”的流言不脛而走,母親塗黑了自己的《性健康教育讀本》,同學們莫名其妙的欺凌與孤立,都令她頻頻陷於無助。只有澄清謠言,才能不再受欺負。喬青羽的“主線任務”,就是要找到喬貝羽死因的確鑿證據。明盛(周翊然 飾)的出現,猶如她殘酷青春裡的一束光,又是查明真相的關鍵線索。
姐姐喬貝羽被造謠
這個懸念,就像一面稜鏡,直照出人心深處。父親喬陸生(陳璽旭 飾)一言不發,完全具象化了父位的缺失;喬勁羽的“大人總有大人的道理”,堂哥喬勁睿(黃曦彥 飾)的敷衍塞責,無不體現出劃清界限的冷漠心態;而母親李芳好將貝羽的死深藏於心,一面靠吃藥治療傷痛,一面操持著整個家。正如網友們在彈幕裡評論的,喬青羽成長的序章,是“窩囊的爹,暴躁的媽,無用的弟,破碎的家”。
和喬青羽一樣,明盛的成長也支離破碎。明父(曹衛宇 飾)一心撲在工作上,明母(劉孜 飾)忍無可忍與之離異,他的童年充滿缺憾。對他們來說,父母的“愛”顯得難以真正抵達。喬青羽只能憑著一腔孤勇,踏上為姐姐“復仇”之路。明盛的陪伴,學姐王沐沐(王藝荻 飾)的幫助,讓她感受到為數不多的溫暖善意。
明盛(周翊然 飾)
值得一提的是,《煥羽》對於喬貝羽之死,有多處鮮明的意象表達:跳舞時的她,像受傷的天鵝、困在籠子裡的孔雀,死去後,多個轉場裡的火紅灰燼,尤其讓人印象深刻。藉由追查真相釋放憋屈與憤怒,讓心裡的某個角落變得柔軟,是喬青羽的成長必經之路和無法推開的救贖。
尋找真相,或蛻變之難
喬貝羽的死,是一家人的隱秘角落。對於這件事,以及流言帶來的暴力、汙衊和騷擾,眾人或事不關己,或迴避隱瞞。喬貝羽是悲劇的犧牲品,只有把她遺忘,當事人才能活下去,那麼他們在包庇什麼?
曾經,喬青羽也討厭貝羽,她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喬貝羽是留在南喬村的那一個,當她可以選擇去或不去順雲,出於懂事,自願留在了南喬村;當她想去順雲和一家人一起生活時,卻被父母以完成學業為由婉言拒絕了。在喬青羽口中,“爸不管事,媽只會讓事情更糟”;而對於喬貝羽來說,長大的那幾年,則幾乎是完全沒有人管。她被困在了南喬村。
二伯母也是一個被困住的女人。她在清醒的時候控訴“我不是瘋子,我叫秦文秋”,不清醒的時候,眾人只把她當作一個“瘋女人”。可她儲存的喬貝羽的日記,又在一場大火中被燒燬。在青春和成長之間,劇集置入懸疑情節,真相由此愈發重要。喬青羽的蛻變起點就在於,她清楚地意識到“一輩子活在謊言中才是悲哀的,最痛苦的真相也好過最甜蜜的謊言”。
回到南喬村,喬青羽目睹一幕幕落後又糟粕的“奇觀”。為了維護喬家臉面,利慾薰心的爺爺奶奶、大伯大伯母不惜毀掉貝羽的清白,大伯母骨子裡的重男輕女,讓人驚訝於一個女性如果被封建迫害,竟能坑害兒孫到什麼程度。喬貝羽和二伯母就是生生被他們汙名化和逼瘋的。
南喬村霧靄重重,但喬青羽執意“復仇”,她“想搞清楚,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當喬青羽發現是堂哥喬勁睿致使喬貝羽流產後,她最終在喬勁睿的婚禮日,散發了那一張張《不該遺忘之殤》,當著整個村的面撕開了喬家人的偽善。在喬貝羽短暫的一生中,這些知情者都是冷血的看客與幫兇。雖然喬勁睿是領養來的,只因他是喬家長孫、全村第一個大學生,他犯下的錯就應該被原諒。“吃人的村子”名符其實。
喬青羽選擇和全家人作對,站在正義這一邊,明盛幾乎是唯一支援她的人。如果喬青羽代表了“青春時代的英雄主義”,明盛這一角色,就詮釋了年輕人的理想主義。他們所展現的青春精神,就是要查明事情的真相,抗爭發生在喬貝羽身上的不公。真相未了,喬青羽的長大成人,要邁過家庭的坎,解開與南喬村的糾葛,打破陳腐的價值觀。他們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彼此救贖,獲取蛻變的力量。同時,以迥異於成年人的方式“愛這個世界”。
他們的成人禮,
是改寫“成人世界的法則”
《煥羽》這部劇的一個勇敢表達,是呈現出成年人世界的醜陋與不堪。他們一面教育孩子要誠信、善良、真誠,一面卻懦弱、冷漠、又自私。對於青春題材來說,很少見到如此深刻犀利的表達。
喬青羽去明盛家避難,不料行蹤被人洩漏,街頭看熱鬧的群眾嚼碎了舌根子,電視臺的記者在鏡頭前笑靨如花。“愚孝”的喬父一把將她摁倒在爺爺膝前,逼她認錯。非常微妙的是,一向沉默和失位的喬父,在此刻爆發了巨大的存在感,一個父親的軟弱無能,被展現得一覽無餘。喬青羽的一句“我也能挑起這個家”,無意間嚴重挑戰了喬勁睿在喬家的地位,刺激到爺爺的敏感神經。家庭秩序坍塌的背後,暴露出濃厚的封建思想,以及其中的虛偽、一體兩面。
所以喬青羽會困惑:“大人不是都更加講道理嗎?怎麼都對錯誤視而不見?”他們對孩子愛得太隱忍,同時又把“真相”隱藏得太完美。就像起初的喬青羽很難看出,李芳好的偏執,主要源於她對失去貝羽的崩潰;明盛也不知道,當年母親不是被父親趕走的,而是主動選擇離開。他們的“愛”又告白得太遲,當王沐沐的父親患上肝癌,哭著懇請她救治自己,希望有機會能彌補她和她的母親時,王沐沐已走過了漫長的黑暗。
表現青春的影視作品有廣闊的譜系,年輕人的明媚恣意,憂鬱悲傷,“不識愁滋味”,跌跌撞撞或鋒芒畢露,是屬於這個年齡段的五彩斑斕,《煥羽》清晰地描摹了一幅青春與成長的圖景,同時,和很多青春校園劇不同的是,《煥羽》對每個角色所處位置的刻畫。當喬青羽終於查明貝羽的死亡真相,她也明白了李芳好一直以來的忍辱負重,母親是清醒的,但有苦說不出。
從整個敘事格局上看,大伯母、李芳好和喬青羽,無疑代表了3個不同階段的女性,與前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是,青羽擁有獨立自主的價值觀,她有抗爭意識,願意為了姐姐的清白賭上一切。她和明盛、王沐沐等人是不一樣的新一代,他們自尊自強、無畏勇敢。
喬青羽和明盛值得一個不一樣的、美好的結局。對“成人世界的法則”的不滿與改寫,是獨屬於他們的青春力量。真正的內心成長不是“硬扛”,而是有一種更深層的力量源泉——它可能來自對某件事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懷,或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而喬貝羽,更需要被正名。
妹妹喬青羽替姐姐喬貝羽正名
與過去真正告別,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無論是喬青羽為了家人願意回到南喬村面對意料之中的為難,又在李芳好趕來、跪在老家院子裡扇自己巴掌時把母親牢牢護在懷裡;還是明盛慢慢理解了父親未說出口的關心、幫他查詢醫療糾紛的真相;抑或是明盛對喬青羽"只要你回頭,我一直都在"的承諾與守護,創傷的治癒,總要有人多往前走一步。
這是一個有時間跨度的故事,也是一個以成長為中心的青春故事。《煥羽》涵蓋了校園糾紛、家庭關係、年輕人成長等豐富的社會議題,劇中角色獨特的成長性,以及對成人世界法則的挑戰與反思,展現出與其他劇集的顯著差異。它在現實意義上的厚度與高度,更讓觀眾看到了青春故事的廣闊可能性。
策劃丨三聯.CREATIVE作者丨あさ_ひ
設計排版丨
圖片來源丨騰訊影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