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青春劇,終於長出了硬骨頭

國產劇需要像喬青羽這樣的狠人女主。
不講理的客人欺負弟弟,她不動聲色,轉頭就去紮了對方車胎。
糾纏她的中年混混堵在校門口,口口聲聲說她是自己的女朋友
周圍同學也都在看熱鬧,指指點點,恨不得立刻做實了她身上的欲加之罪。
看到這裡我已經氣死了,沒想到喬青羽本人是最冷靜的一個,直接掏出美工刀。
當然,最震撼的還是在最新的婚禮名場面。
也可以說是非常具有中國鄉土特色的一場血色婚宴了。
在那場光宗耀祖的盛大婚禮上,喬青羽精心策劃,將血淋淋的真相塞進甜蜜的喜糖盒。
當眾掀了桌子,讓所有人都看清了渣男堂哥真正的嘴臉……
奶奶氣得直接住院了。
堂哥驚得眼睛滴血了。
而看劇的我,爽了。
沒有隱忍、沒有顧全大局、沒有為親情犧牲。
我們喬青羽同學,膽子大得簡直不像國產劇女主啊!
以上所說的,全部來自於最近熱播的國產青春劇《煥羽》。
也是時長很友好的一部劇,短小精悍,一共二十三集,現在剛好播出過半,完全可以開宰了。
最開始被這部劇吸引,當然是因為飾演女主角的張婧儀。包括導演劉紫微,也是我們從FIRST影展的《我心雀躍》開始就很關注了。
但萬萬沒想到,這部全女性主創團隊的《煥羽》,還真的是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好東西
尤其是女主角喬青羽的人設,太對味了。
都知道張婧儀是天選的青春劇白月光臉,萬萬沒想到,其實她真正的賽道,竟是白切黑。
校服,馬尾,乾乾淨淨,長著一張淡人臉的三好學生,骨子裡卻是個絕對的復仇狠人。
甚至覺得,她就像平靜海面下的火山。看似淡然的面孔之下,藏著一把燒穿虛偽的野火。
這個反差感,太可以了。
《煥羽》的劇情主線是女主角喬青羽探尋姐姐之死的真相。
劇情看似開始於喬青羽轉學,實則起源於一場死亡。
為了躲避小城市的流言蜚語,喬青羽的父母舉家搬遷到大城市。
姐姐的死是他們家諱莫如深的秘密,明明家裡曾有三個孩子,父母卻對外說我們只有一兒一女,彷彿女兒死了就是從未存在過。
喬青羽也討厭過她的姐姐喬貝羽。
姐姐生前太美麗、太優秀,她的光芒掩蓋了他們,導致其餘兩姐弟都沒有自己的名字,只能叫貝羽弟弟”“貝羽妹妹
姐姐的死又太不堪,到處都傳得沸沸揚揚。傳聞說她死於艾滋、交了很多男朋友、還打過胎。這讓喬青羽在哪裡都抬不起頭。
明明是姐姐行為不檢點,為什麼要讓他們這些活著的人受累?
但是喬青羽好就好在,她的核心足以強大。
她不是那種乖乖女,對別人說的話都照單全收。她也能擔事、有主意,不會縱容別人一直造謠姐姐的死因。
可能最開始查姐姐的死,既是為了姐姐,也是為了自己。但她查著查著,卻走進了世界的背面,看到了迷霧裡的深淵。
對姐姐的過往瞭解得越多,她就越心疼、越難受。哪怕周圍的人都試圖阻止她,讓她不要查、讓她什麼年紀就做什麼事,她還是執意要找出真相。
真相是一條荊棘路。
因為一意孤行,她經歷了和姐姐同樣的誤解和汙名化。
當那血淋淋的、足以顛覆一切的真相在她面前鋪開,她內心的震動更是巨大的。
但她既沒有選擇像父母一樣粉飾太平,也沒有被真相壓垮,沉溺於悲傷、憤怒或恐懼。
這份遲來的理解,反而讓她淬鍊出更堅硬的核心:
看清了幫兇的真面目,便毅然地與整個“吃人”的宗族決裂。
喬青羽很穩。
她像風暴中心的孤島,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有著強大的定力,始終不曾動搖或妥協。
而她的,她的報復,則是對不公的絕不姑息,是看清黑暗後,依然選擇戰鬥的清醒與堅定。
可能我們很多人也都能在喬青羽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很多共鳴。
她矛盾又勇敢,倔強又沉默,遇到事情總想著自己扛。
這是因為在她過往的成長經歷裡,求助是沒有用的,甚至只能換來父母長輩的責怪和誤解。
她知道無人求助,所以才只能靠自己,做一匹孤狼
對於她、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青春是一種生長痛。
當你還是個學生的時候,世界的窗很多時候是為你關上的。大人們說著為了你好,卻什麼事都瞞著你,不讓你知道。
很多事情明明不是你的錯,卻為了顧全大局,一定要你先道歉。畢竟,孩子的自尊心有什麼重要的,為家人犧牲一下又如何呢?
為你好的敷衍、不懂事的責備……這種成長環境下的壓抑與不被信任,或許是我們許多人都有過的隱秘傷痛,是青春期一種不被看到的灰暗底色。
在這一層面上,喬青羽反抗的,並不僅僅是那個偽善的南喬村。
她是在用一腔孤勇,對抗整個成人世界構築的謊言的高牆。
而《煥羽》的可貴也在於,它沒有用濾鏡去美化青春,反而真實地展現了青春的另一個切面:
那些灰暗、酸澀、沉重的時刻。
那些認知被擊碎、三觀被迫重構的時刻。
一個不服輸的年輕人,用單薄的肉身去撞擊規則潛規則,與黑暗的成人世界硬碰硬的時刻。
國產青春劇,終於長出了硬骨頭。
《煥羽》的另一個好,是沒有汙名化受害者。
少女之死是許多懸疑劇熱衷的主題,但這往往伴隨著對於受害者的消費和剝削。
《煥羽》沒有這樣做。
它拒絕獵奇,直指現實。
全劇的鋒芒,都堅定地指向了真正的加害者,那個默許、縱容甚至參與絞殺女孩的系統。
在這一層面上,這部劇很有技巧性地寫出了另一種雙生花敘事
喬青羽的經歷,像一面殘酷的鏡子,映照出姐姐喬貝羽曾經的處境。
在學校,她因姐姐被造的黃謠而遭受孤立。
在家裡,母親李芳好對她也極為嚴苛——連一條花裙子都不能有、穿男生的鞋要被反覆盤問、性教育課本都會被塗黑……
南喬村的人用你乖巧安分,和你姐姐不一樣來肯定她,彷彿這是一種嘉獎。但這句看似表揚的話,恰恰暴露了問題的核心:
女性的價值,從來不應該被粗暴地框定在乖乖女蕩婦的二元對立裡。
當喬貝羽被打上後者的標籤,喬青羽則被要求扮演前者。
然而,無論你是安分還是出格,作為女性,都難逃被審視、被規訓、被歸類的命運。
有問題的並不是某一個女孩,而是那些指責女孩、凝視女孩的人。
喬貝羽悲劇的根源,更不是她個人有什麼問題,而是一種對女性的系統性壓迫的必然結果。
隨著喬青羽回到南喬村,她也更加理解了喬貝羽悲劇人生的土壤。
一家人看似熱熱鬧鬧,一團和氣,實則新媳婦還沒進門,已經在背後算計人家。
女孩不配進族譜、不配喝薑湯、分不到雞腿。
男孩可以去大城市裡見世面,女孩動不動就要小心被人帶壞了
《煥羽》選擇讓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南喬村」的虛構村落,未嘗不是一種隱喻。
「喬」又指惡、怪、壞,引申為假扮、作假。
細品這個名字裡的深意。
在整個南喬村的氛圍裡,女孩似乎並不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的人,而是某種財產,輕易就要被人弄髒了、搶走了。
生長於此,女孩是不會被真正看見和肯定的。
喬貝羽才會變得自卑、缺愛,極度渴望溫暖,卻又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愛惜自己。
畢竟,一個在童年未曾被好好愛過的人,如何能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她飛蛾撲火的,更像是在絕望中,想抓住一根虛幻的稻草。
那麼,喬貝羽為什麼會被留在這裡呢?
是她狠心的父母拋棄了她嗎?
最開始我們也這樣以為,直到喬青羽發現,姐姐並不是被拋下的,而是被搶走的。
而這就要說到,被這套系統扭曲的,遠不止喬貝羽一人。
母親李芳好,看似是嚴苛乃至於有些封建的家長,其實這樣謹小慎微的態度背後,是巨大的恐懼與創傷——
失去一個女兒的錐心之痛,以及害怕另一個女兒重蹈覆轍的極度恐慌。
她很自責,覺得喬貝羽的死是她做母親的失職,所以才會將她的保護欲,加倍地補償在喬青羽身上。
或許,在李芳好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上一代喬青羽的影子:李芳好也強勢、也倔,她一定狠狠地反抗過。
但懦弱的丈夫、“吃人”的家族,終究吞噬了她,也異化了母愛本身。
經年累月的規訓裡,她最終沿襲了那套保護女兒的方式:用沉默掩蓋醜聞,用隔絕代替教育,用控制確保安全。
而悲劇,就這樣一代代地,在每一個女性身上重演。
母親、姐姐和喬青羽,乃至於著墨不多的秦阿姨,都是被南喬村困住的女人。
甚至可以說,她們就是活生生上演的「消失的她」。
母親以為逃離村莊就能擺脫陰影,喬貝羽以為死亡是解脫。但事實證明,流言和中傷從來不會停止,只會繼續傷害活著的人。
所以喬青羽學會了,不要逃避,不要後退,必須反抗。
《煥羽》很敢拍。
它極其大膽地呈現了這種女性在結構性壓迫下的困境。
社會性的共謀是如何將她們一步步推向悲劇,淪為被汙名化的犧牲品。
當新娘望向鏡頭時,她的面容裡重疊著無數張被異化的女性的臉
《煥羽》也很有力量。
它沒有止步於黑暗的現實,而是更珍貴地彰顯了女性的生命力。
喬青羽的掀桌,是石破天驚的抗爭宣言。
她拒絕沉默、拒絕汙名,用最直接的方式撕碎了那層虛偽的體面
女性間的互助同樣動人:
瘋癲的秦阿姨,用破碎的日記本守護著貝羽的秘密;學姐王沐沐一次次向被孤立的青羽伸出援手;母親笨拙的覺醒中,也有著讓我們潸然淚下的愛和力量……

她們不是完美的鬥士。
但她們在絕境中展現出的韌性,拼盡全力也要發聲、彼此攙扶著一定要走下去的堅強,才是最真實、最打動人心的女性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