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定義中國女人的錢包?關於女性消費的5個真相

重新理解“她經濟”。
作者:kiki
來源:無忌財經
中國女人撐起了高達10萬億元的消費市場,這個規模已超過法國全年最終消費支出。
來自埃森哲的這組調查資料被人們反覆拿來強調“她經濟”的價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十年前就說:“女性是消費主力軍,抓住女性就抓住了消費。”
這話對嗎?
對也不對。
對的是,女性消費確實具備韌性和活力,它撐起了諸多細分行業,無數消費品品牌湧入女性市場,企圖分一杯羹、喝一口湯;
不對的是,“她經濟”同樣是被消費文化製造出的偽命題,許多女性品類其實是人為構建的,在更多大眾消費品走向“無性別”的今天,女性新品類的創業並沒有逃開做生意的本質。
新舊週期更迭,當女性身份和角色被不斷重構,我們該如何重新理解“她經濟”?
這個“3·8”婦女節,我們想認真聊聊——關於女性消費的5個真相。
這裡插播一條廣告:
【新加坡&印尼遊學之旅重磅來襲】
2025年4月20日-26日,創業黑馬聯手新加坡基金IWC,共同打造以融入新加坡&印尼商業生態、連結本土資源為核心的企出海落地“解決方案式遊學”,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透過新加坡&印尼出海遊學之旅,你將收穫:1、新加坡&印尼本地高階人脈圈層;2、東南亞零售全渠道&物流對接通路;3、東南亞全產業鏈佈局方式與經驗;4、東南亞投資機構專案路演與輔導;5、黑馬出海大師兄無保留經驗分享。
掃碼諮詢報名
(翻到底部瞭解詳情)
01

女性只愛服飾美妝?

“她經濟”撐起十多個細分產業
中國女人都把錢花在哪兒了?
誰說女性只愛服飾口紅?跳出性別標籤,具備10萬億“她經濟”早已是一個遍及諸多細分行業的“綜合大市場”。
可以說,無論是必選消費,還是可選消費,女性都是提振消費的主力軍。
按消費支出型別,我們可以將女性消費簡單分為剛需、悅己和家庭三類,在十多個行業中,女性均佔主導位置。
剛需消費:身體投資和財富投資,女性選擇全都要
在剛需型消費中,除了美妝、個護外,崇尚自我投資的新一代女性不僅喜歡把錢花在運動健身上,也喜歡搞錢理財。
早在2023年,區別於歐美國家,中國女性在體育運動和健身活動上的花費超過本國男性,大約比男性多15%至20%。[1]
為戶外運動“氪金”已經是女性消費的常態。《2024抖音電商女性消費趨勢資料報告》顯示,對比同期,女性購買運動產品數量增長93%,戶外服裝、踏步機、跑步鞋、垂釣裝備等相關產品一直是熱門品類。

圖源:《2024抖音電商女性消費趨勢資料報告》

女性同樣是小眾運動的引領者。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資料,在戶外運動領域,女性佔比達59.9%[2],其中露營、漂流、滑雪、徒步、飛盤、腰旗橄欖球、匹克球、垂釣、網球等都深受女性歡迎。
女性樂於為身體投資,也同樣擅長管理“真金白銀”。“搞錢女孩們”也拉動了黃金理財的升溫,都市白領熱衷的攢金豆,中產女性偏好的老鋪黃金……依靠女性消費力,黃金珠寶成了消費緩慢爬坡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悅己消費:新體驗一代,女性承包“吃喝玩樂”
這屆中國女人是“新體驗一代”,把“取悅自己”寫進DNA裡。
她們崇尚自我療愈、關注情緒價值和內在滿足,也撐起了旅行、茶飲、寵物和潮玩市場的大半邊天。
在外出旅行上,女性是消費升級的最主要貢獻者,在旅遊方面的消費意願更強,消費能力也更高,女性全年人均旅行消費支出高於男性近8%,超七成女性每年出遊1-4次。[3]

“卷生卷死”的茶飲領域,女性也是主要的消費者。在新茶飲的消費群體中,年輕女性佔比約為75%[4],過去幾年裡,茶飲玩家在各類IP聯名和品類創新上也在圍繞“女性需求“做文章。
一邊是不斷湧現的生理期飲品、養生飲品、養顏飲品等新品類,另一邊聯動各類女性向IP,“茶飲巨頭”古茗甚至把和乙女遊戲《戀與深空》的合作直接寫在了招股書裡。
在寵物和潮玩兩大潛力賽道,也是如此。女性是富養“毛孩子”的主力,在寵物人群佔比超六成,且表現出更強的支付意願[5]。“泡泡瑪特”和“Jellycat”的引爆也離不開女性。淘天玩具潮玩行業負責人給過一組資料:潮玩領域的女性消費者佔比已突破六成,甚至在較為傳統的機甲行業,女性消費者的比例也過半數。
家庭消費:硬核科技黨,女性追求“智慧美學”
無論是結婚還是單身,女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讓圍繞“家”的消費成為女性消費中的關鍵一環。
家是一面鏡子,照出消費的風向,與大眾認知不同,女性是“智慧美學”的扛旗手,在智慧家居上,她們樂意嚐鮮新技術和新產品。
一位智慧音箱品牌創始人也提到,傳統音箱的使用者畫像一般是男性佔70%,女性佔30%,但現在女性使用者佔比能達到70%。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的一組調研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女性消費者成為科技智慧產品的愛好者,超四成女性表示有新意的智慧產品也可以讓情緒價值拉滿。在38送禮調查中,她們也偏愛智慧家電和前沿電子產品,而掃地機器人、內衣褲清洗機、洗碗機、智慧開關、智慧浴室櫃等也均為京東站內高增長品類[6]。

圖片來源: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

02
都市白領更能買?
00後、縣城貴婦、銀髮女性“分天下”
曾幾何時,談及女性消費力,都市白領可能是消費品牌們最愛討好的物件。千禧年代裡,這群坐在寫字樓,追求設計感、情緒價值和區隔審美的人群成了女性消費的風向標。
就像郭敬明《小時代》裡描述的都市流行敘事:“她從剛買的巨大PRADA拎包裡拿出一個用高階環保紙包裝好的煙燻槍魚三明治,包裝紙上面全都是法文。”
但現在,更能買、更會買的不只是都市白領,把握前沿消費流行的女性消費人群正走向細分化和代際化,以Z世代、縣城貴婦和都市銀髮女性為代表的女性消費人群走向前臺。
更多元的“她們”掌握著新一輪女性消費的話語權。
Z世代:圈層消費、文化自信
朋克養生、賽博許願、穿漢服出街,人均一個痛包……以95後為代表的Z世代女性,不同於被教育時刻“謹言慎行”的上一輩,多元包容、崇尚自我表達的她們,是圈層消費和國潮消費的一代。
身為網際網路原住民,從線上社群到線下“搭子”,Z世代女性在小眾興趣消費圈中成長,娃圈、谷圈、漢服圈……圈層消費既是Z世代女性種草的主要渠道,也是尋求自我歸屬感的重要方式。
圈層連結外,文化自信也催生出女性群體的國潮消費熱情,Z世代女性買國貨不只為價效比,更為一句“文化自信”。“00後”群體購買國貨電子產品和洗護化妝品顯著增加的比例分別為65%和55%,均高於其他代際[7]。

圖源:《國潮青年消費行為研究》

理解這一點,可以看看這些年的兩個消費熱潮:反攻大牌的國貨美妝們和新中式服飾的爆火。
縣城貴婦:接盤中產、跟風消費
一手星巴克、一手Lululemon,開著高階國產新能源、每週進城山姆採購。“縣城貴婦”的購買力有多強,從品牌們的集體下沉就能看出來——Lululemon、歐舒丹、雅詩蘭黛、盒馬等都在下沉市場“跑馬圈地”,縣城貴婦也被視作“接盤中產”的一代。
為什麼這麼說?
一是跟風式消費,縣城人情社會,小鎮貴婦喜歡透過社交網路分享自己的生活,緊追一二線城市流行趨勢,從而引領著小城的消費升級;二是,組合式消費,縣城女性關注自我和生活,同時婚育較早,有著充足的育兒消費,“自我+家庭”的組合消費,帶動消費頻次增長[8]。

圖片來源:Questmobile

都市銀髮女性:有錢有閒、數字達人
開啟一位都市銀髮女性的手機APP,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高頻次的購物、網上衝浪,有錢有閒,退而不休,這是都市銀髮女性的人群畫像。
黑衣資本曾調研了1000位居住在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的50-65歲銀髮人群發現,一方面,她/他們經濟寬裕、收入結構多元,另一方面,消費自如、不會刻意儲蓄,更偏向悅己消費[9]。
而回到都市銀髮女性群體,她們一方面會拋開年齡賦予的標籤,去追求更多元的消費方式,如自駕遊、出境遊、演唱會等;另一方面,對線上購物的熟悉和追求健康養生,也會驅動她們的日常保養需求——線上購買保健品,線下社群的保健理療服務,日常每天也堅持走1萬步。
03
女性的錢更好賺?抓住女人心不容易
女性的錢真的更好賺嗎?
“她經濟”不是什麼熱門話題,多元的消費訴求、相對較高的購買頻次,似乎讓圍繞女性的消費品創業成了一門好做的生意。
但回顧這些年,瞄準女性市場的消費品牌也經歷了起起伏伏,翻車的也不在少數。
很多人認為,女性消費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別是容易“為情緒付費”,但女性消費並非全靠打感情牌。
和如今的消費主流一樣,理性審慎、花小錢辦大事才是王道,巴菲特就曾說過:“女性天生是很好的投資者。”
當前女性消費特點可以總結為兩大趨勢:被理性種草、更多元的消費主張。
理性:從被種草到被科學種草
感性種草開場,理性比價收尾,女性消費是一門典型的種草生意,但在消費理性時代,種草需要加上一個前提:被科學種草。
相較於男性,女性消費決策週期更長、偏好做足攻略,在理性比價和對比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產品。以線上購物為例,女性對品質、評價和運費險的關注度顯著高於男性[10]。

圖源:後浪研究所

以美妝護膚等為例,人均“成分黨”的女性消費者,在聊起產品功效時甚至比品牌自己還懂——就連歐萊雅CEO葉鴻慕都在業績會上“倒苦水”:“中國市場更加註重物有所值,高階市場的表現一直不如大眾市場……在中國的‘遊戲’可能更加艱難。”
科學種草也成了品牌投放時關注的焦點,小紅書、阿里媽媽、巨量引擎等營銷平臺,都有各自的種草模型,把人群、貨品和種草以更科學的方式聯結,貼合女性的真需求和真場景去賣貨,是理性種草時代,所有品牌的必修課。
多元:從單一的消費主張走向動態複雜
精打細算只是一環。女性消費早已步入“既要、又要、還要”的動態發展,既重視產品的質價比,也看中品牌的理念,以及產品以外的附加價值,告別單一因素,多元的消費主張才是當下中國女性消費的真實現象。
多元和複雜體現在哪裡?我們認為,有兩個關鍵轉變——
一是傳統女性的顏值消費正在瓦解,多元的審美消費正在崛起。女性豐富的知識和鑑賞力,催生出更多審美消費場景和產品,嗅覺經濟、療愈經濟和東方審美,都是典型的審美消費場景。
二是女性消費決策半徑從產品功能延伸到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沉強互動和強體驗的品牌與業態更容易出圈。
04

專為女性設計?

新品類的打造沒有捷徑
英國作家、記者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在《看不見的女性》提到,由於女性資料存在缺口,許多物品都將“適合男性”等同於“適合所有人”。
隨著“她經濟”的發展,讓女性被重新看見,市場也湧現出一批專為女性設計的新品類和新品牌。
新能源車企大打的“女性車”、影視圈的女性綜藝爆款、更懂女性的服飾品牌、女性向的遊戲,抑或是湧現出的“全女經濟”——全女健身房、全女酒吧、全女圖書館…等等。
IT桔子資料顯示,國內女性賽道創業高峰在2014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就有超170家企業誕生。但在其收錄的1300多家女性相關垂類企業中,目前宣佈關閉的有368家。
我們統計了其中成立時間2018年及以後的46家女性賽道公司名單,其中電商零售領域佔比約六成,涵蓋服裝、美容護理、跨境電商等細分領域,社交網路、醫療健康、本地生活、遊戲等行業緊隨其後。
這些“專為女性設計”的新品類和新品牌一定程度彌合了市場缺口,但也存在諸多爭議。
看似“女性友好”,但含金量到底高不高,要打上一個問號。
就以新能源車為例,作為增量市場,各大車企為了討好女性,推出為女性量身定製的車型——有的主打顏值造型,有的喊出“女生專屬座駕”口號,但實際上,在女性購車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安全效能、空間大小、動力操作[11]。
在2024年興起的一批“全女生意”,也經歷了一輪閉店潮,全女酒吧、全女書店,沒有逃開線下實體的重資產生意。
而專注女性的垂直電商,無論是母嬰、服飾抑或是美妝,在綜合電商和達人主播的夾縫間求生存,蜜芽創始人劉楠曾說:“電商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供應鏈基礎設施已經變得非常的完備,垂直電商的黃金時代也就過去了,綜合電商擁有演算法能力之後,可以讓垂直人群在綜合電商上看到垂直內容。”
從這一點來看,“專為女性設計”本質上遵循品類創新的基本規則——時代紅利、行業競爭和品牌基本功,缺一不可,沒有捷徑。
05
女性生意難做?是告別天真懵懂
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湧入女性市場,“女性生意”越來越難做似乎成為很多品牌的心聲。
近年來,一面是存量市場,美妝、服飾、母嬰等賽道跨界玩家不斷,內卷加劇;另一面,消費融資環境收緊,消費創業的門檻也被不斷抬高。
不是女性生意難做了,而是市場已經開始洗牌——女性市場已告別曾經天真懵懂,迴歸到產品力、人群力和品牌力的競爭。
新週期下,圍繞女性消費,品牌究竟應該如何做?不妨關注三個重點:
迴歸產品力,發現女性真需求
深切洞悉女性真需求的產品,會被消費者看見,品牌需要以更多觸點、渠道與女性使用者溝通,這都需要回歸到產品力的打磨上。
女性的真需求在哪裡,品牌可以關注三個關鍵詞:功能價值、情緒價值、平替價值。
功能價值是一場技術、原料和營銷的綜合戰,女性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對品牌而言,就需要在產品和營銷上以功效和功能打出心智。
情緒價值已不必多說,無論是潮玩圈的泡泡瑪特,抑或是被歐萊雅投資的中國香氛品牌觀夏,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和文化內涵是最好的產品故事。
而平替價值則是需要在品類和價格上做文章,在一些弱品牌的品類裡,可以利用供應鏈和技術優勢卡位一部分核心人群,瑜伽褲、羽絨服中誕生的新品牌就是一大印證。
迴歸人群力,精準卡位真使用者
如前文所言,女性消費早已進入一個“人以群分”的時代,瞭解你的“她”是誰、細化她們的人群標籤,層層深入地講述賣點、傳遞品牌心智,這是迴歸人群力的正確打法。
高舉高打的流量時代過去了,關注人群,本身對品牌來說就更有價效比,但怎麼找對“她人群”、做好“她人群”滲透,耐心和細心,一個都不能少。
所謂的“耐心”是指,女性消費者已從衝動性消費轉型專家型消費,過去品牌常說的“快種快收”其實也有代價,衝動剁手之後確是高退貨率,這對品牌建設是不利的。
因此,瞄準女性市場的品牌,首先要意識到,品牌和目標使用者間的關係建設是一場馬拉松,需要長期、反覆的連結和觸達。
所謂的“細心”則是指品牌需要建立自己的女性人群模型,過去小紅書強調的“反漏斗模型”、巨量引擎的“O-5A人群”都在強調聚焦人群的重要性。
迴歸品牌力,開啟真誠對話
女性生意離不開品牌營銷,以婦女節為例,越來越多的品牌都能講出不錯的故事,但請記住,真誠是唯一的必殺技。
女性營銷早已告別了說教式的雞湯文學,保持真誠和尊重,描述女性的真實現狀,才能縮短和使用者間的距離。
在今年的婦女節營銷中,我們也觀察到,更輕盈、更真實、更多元視角的女性營銷敘事已走上前臺,替代過去沉重的品牌自嗨。
例如京東的婦女節TVC就關注到女性生活的療愈時刻,把吹頭髮、護膚和泡咖啡等場景,以更豐富的形式呈現;SK-II的主題依舊延續了過去的“素顏敘事”,用#素的我敢#展現女性素顏面貌;而Lululemon則以#活出生動#為主題,以懶人輕鬆的第三方視角,講述了一位“高齡健身女性”的煩人故事。

圖源:品牌官方

巴黎歐萊雅則直接選擇了更輕的媒介——將播客平臺“小宇宙”作為38節營銷投放的新陣地。

圖源:品牌官方

用真誠和女性使用者開啟新的對話,重塑一段新的關係,或許是品牌需要思考的事。
女性是一種處境,並非只是性別,消費文化塑造女性,但女性也在重構消費文化,當消費邁入新週期,“她經濟”也值得被重新理解。
畢竟,歸根到底,真正的“她經濟”,不是製造標籤,而是尊重每一個“具體的人”。
*免責宣告: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這裡認真推薦你:
報名新加坡&印尼遊學
2025年4月20日-26日,與創業黑馬一起,帶你深入新加坡和印尼的商業生態,連結本土資源,助力企業出海!
費用:56800元/人,早鳥價:49800元/人。
目前,僅剩5個早鳥價名額先報先得,詳情可在文章末尾掃碼諮詢
活動詳情如下
↓↓↓

掃碼諮詢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