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品牌集體爆雷,被央視曝光”,全網憤怒:女人的錢最好賺?

作者:十點肖肖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十點讀書(ID:duhaoshu

最近,你們有沒有刷到一條很離譜的新聞:
A品牌衛生巾推出了一款“比基尼安睡褲”。
主打“減少40%的肌膚接觸面積”,讓女性在經期也能時刻性感。
此話一齣,立刻引起了無數女性的反感:
“在經期,我在乎的是舒適和防漏,誰在乎性不性感啊!”
由於太多女性的抵制,不久後品牌下架了這款產品。
但這並未讓十點君完全放心。
因為就在幾個月前,國內的衛生巾品牌才集體爆過雷。
當時央視報道,一位博主自購十款不同品牌的衛生巾,並用尺子進行長度測量。
結果發現,幾乎所有衛生巾的實際長度都比標註長度更短。
“女性一直在用‘縮水’的衛生巾,卻毫不知情。”
不僅如此,衛生巾的安全性也沒有保障:
有網友在衛生巾中發現了蟲卵、針頭。
然而面對這些質疑,衛生巾商家的回應卻頗為敷衍。
“長度偏差在標準值的 ±4% 都屬於合格,符合國家標準。”
“不知道為什麼衛生巾中會出現蟲卵,若不滿意可以寄回重發。”
當時因為爭議過大,不少品牌都被消費者們罵上了熱搜。
還有的品牌老闆出面道歉,並承諾馬上整改。
然而短短幾個月後,再次爆出“比基尼安睡褲”的爭議。
如此種種,不禁讓人擔心:
如今的商家,難道是一邊賺著女人的錢,一邊在背刺女人嗎?
在消費市場上向來流傳著針對女性的“潛規則”:
同樣的東西,賣給女人時,總要更貴一些。
例如,我們可能需要多支付“粉紅稅”:
當產品標有“女”的字樣或是粉色、紫色等“女性專屬色”時,往往會比同款的其他產品更貴。
同樣是剪頭髮,女士的洗剪吹要比男士貴20元;
同樣是瑜伽墊,女士瑜伽墊比男士貴了3倍;
同品牌同成分同功效的洗面奶,女款比男款貴近70元;
同品牌同成分的止痛藥,標註為“痛經專用”時,相比普通款價格翻倍;
同樣配置的藍牙耳機,針對女性消費者的“口紅特別款”,比普通款貴了700元。
圖源某書博主@oh小飛俠
然後,當我們成為媽媽時,又可能面臨“媽媽稅”。
標註了“歐盟標準,寶寶專用”的面霜,價格比普通國標產品高出數倍;
1瓶80的兒童醬油和1瓶8塊的普通醬油,配料表毫無差別;
一罐8塊的兒童牛奶其實是調味乳,營養價值遠不如2塊的普通牛奶;
動輒幾千的“多功能嬰兒推車”,可能還不如79元的散車輕便好用;
市面上眼花繚亂的“嬰兒餵奶神器”,其實遠不如父母的雙手實用。
而這些,拿捏的是寶媽們的共同心理:
“想給孩子用最好的,寧願多花點錢。”
再者,當我們想保障自己獨居或獨自出行的安全時,可能還要支付“安全稅”。
像“防狼噴霧”就大多屬於國家違禁品。
但商家可能用 “女士應急噴霧”等名稱打法律的擦邊球,還把功能吹的天花亂墜。
可真實情況呢?
成分不明,效果不知,沒有國家的保證。
甚至還可能有安全隱患。
還有銷量破10w+的“防狼定位報警器”。
商家號稱“130分貝警報聲,出門再也不必擔心安全問題”。
但事實上,警報聲過小,甚至不足以讓身旁的路人聽見。
除此之外。
還有一種更隱蔽的收割女性手段:
偷工減料。
像前文所說的,市面上的衛生巾大多“標長實短”。
因為衛生巾每縮短1mm,商家就能節省一定的成本。
而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衛生巾生產國和消費國。
在2022年,國內衛生巾的銷售量已經達到了1203億片。
僅靠偷工減料,商家就能賺取天價的利潤。
以上種種,並非個例。
騰訊新聞就曾表明:
42%的女性商品比同類男性商品更貴,且價格平均高出7%。
圖源@穀雨資料
你們看。
雖然消費主義向來坑害所有人。
但女人,無疑是更被針對的。
如果只是多賺女人的錢,倒還算不上十惡不赦。
但更氣人的,是商家們一邊賺錢,一邊背刺女性。
就像開頭提及的“衛生巾安全事件”。
根據《中國經營報》統計:
女性一生中大概有2535天是經期。
如果按每天使用5片衛生巾來計算,每個女性的一生將需要12675片衛生巾。
可想而知,衛生巾的安全將直接影響一個女人的健康。
然而,作為製造衛生巾的商家,卻不保證衛生巾的絕對安全。
這不是明擺著為了賺錢,連基本的良心道德都不顧了嗎?
更別提被曝出有安全問題的,還是市面上的知名品牌。
但根據2021年的資料顯示,國內只有4成女性在用名牌衛生巾。
剩下的6成,用的則是雜牌,甚至是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
所以啊,女性的衛生巾安全需要更多的保障。
同樣在背刺女性的,還有服裝行業。
女裝設計往往更注重美感,卻忽視女性的真實需求。
例如,女生夏天的衣服、裙子時常沒有口袋,就算有,也只是畫個有裝飾作用的假口袋。
因此,我們出門時要麼得帶包裝隨身物品,要麼只能攥在手裡。
又或者,女裝品牌提供的尺碼範圍太窄,缺乏XL,XXL的選擇。
以致很多大碼女孩無衣服可買。
近兩年,甚至出現把成年女裝做成童裝尺寸的離譜情況。
迫使很多正常身材的女孩陷入身材焦慮:
“女人彷彿過了100斤,就沒資格穿漂亮衣服了。”
圖源某書博主@momo
還有一些女性運動服裝,只追求外觀時尚。
但做的太緊、太短、材質不透氣,導致女性運動時既要忍耐體感不舒適,還要擔心走光。
以上種種,共同傳遞出了市場對於女性消費者的態度:
“比起舒服、實用,女人更應該漂亮。”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還有一種常見的加深女性焦慮的辦法,卻很少被人提及:
廣告。
某超市門店將女裝尺碼標註為“瘦、美、爛、稀爛、稀巴爛”;

某卸妝巾廣告展示一個女性透過卸妝嚇退跟蹤者,暗示犯罪是因為“女人不夠美”;
某化妝品牌的唇釉宣傳圖,讓模特擺成跪姿、被捆綁的sm造型,同時商品名稱叫“親親櫻桃”,充滿性暗示意味;
某健康飲料的廣告語是:
“老公氣我,喝!熬夜追劇,喝!又老一歲,喝!膠原蛋白流失快,喝!”
某洗衣液在母親節的宣傳語是:
“讓媽媽們洗衣服更輕鬆、更省力、更省心。”
你們發現這些廣告的可怕之處了嗎?
它們要麼直接侮辱、物化女性;
要麼隱蔽地製造女性的容貌、身材、健康、年齡焦慮;
要麼把女性的價值繫結在“母親”“妻子”的身份上,加深外界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例如,做家務就是女人份內的事。
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中曾說:
“廣告的作用在於給消費者製造焦慮。
它會先誇大問題的嚴重性,然後再提供一個神奇的解決辦法。
間接傳達:
‘如果你不使用我們的產品,就會陷入‘危險’的訊號。”
然而事實上,危險可能從不存在。
圖源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
黑心商家雖不少見,但永遠有人在做善良且正確的事。
如今有越來越多商場的女士衛生間,出現了售賣衛生巾的小機器。
又或者貼有專門的聯絡電話,如果女性需要,可以立馬送衛生巾來。
圖源某書博主@哈蘇西寧百貨
也有的企業發起“母嬰室共建”專案,在杭州火車站等公共場合設定移動母嬰室,方便哺乳期女性。
“帶口袋的裙子”、“大碼女裝”、“無鋼圈無尺碼的內衣”,也更多地出現在了我們的購物選擇裡。
圖源某書博主@momo
女人向來願意為了“女性專屬”付費。
但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需求被看見。
而非商家的假裝共情,甚至創造偽需求,只為收割更多的利潤。
以上這些努力,或許還不夠完善。
但至少,我們已經在變好的路上了。
不過為了防止大家繼續踩中黑心商家的暗坑,十點君準備了幾條小建議。
希望能幫到你們。
1、購物時,多比較價格、成分、尺寸,尋找最具價效比的商品和服務。
2、非女性專屬商品,可嘗試購買中性或男性產品。
如T恤、洗面奶、瑜伽墊等。
3、一旦發現有不公平的價格差異,要勇於協商價格。
4、警惕商家的“愛女言論”。
例如。
“女人要購買昂貴的商品,才叫對自己好。”
“每個女人都應該擁有一件XXX。”
“女人追求美,不是為了取悅男人,而是為了取悅自己。”
等等。
十點君始終相信:
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在給這個世界“投票”。
只要有越來越多人抵制粉紅稅,和那些對女性不夠友好的品牌。
改變總會發生的。
點個

,希望女性再也不必提心吊膽地消費。

你們有過被商家背刺的經歷嗎?是怎麼解決的呢?歡迎來評論區和我們聊聊~
參考資料:
1、表外表裡:《天價母嬰消費,收割廉價爸媽》
2、十點人物誌:《越來越小的女裝尺碼,隱秘的現代裹腳布》
3、新浪新聞:《唐山事件後女性“防身神器”熱銷,賣家:噴霧型產品多為辣椒素可催淚》
4、騰訊新聞:《專挑女生下手的粉紅稅,害慘了多少中國女孩》

作者 | 肖肖,心裡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章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致親愛的家人們,有讀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頭圖。
因為平臺規則調整了,在這裡提醒大家

設為星標

”。

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圖指示,莫錯過!
贊同戳在看】,喜歡本文就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