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汽車產業的競爭重心已經從電動化轉向智慧化,自主品牌憑藉在電動化與智慧化競爭優勢正在強勢崛起。
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完成新能源新車交付1075.13萬輛,同比增長47.89%,銷量佔比達到46.91%。其中自主品牌車型佔比提升至60.11%。
與此同時,智慧座艙已經成為了各大汽車品牌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發力點,並且率先進入了普及化發展的新階段。《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智慧座艙(聯網大屏/多屏娛樂+智慧語音互動)搭載率升至72.58%,預計2025年將跨域80%大關。
在這一過程中,高畫質中控大屏、多屏、全液晶儀表等智慧硬體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趨勢,開始逐漸成為標配,而AR HUD、域控制器等細分賽道同樣進入了快速增長週期。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座艙域控制器交付達到673.19萬輛,同比增長81.55%,前裝搭載率提升至29.37%。其中新能源車型貢獻佔比超過6成,達到64.02%。
而在螢幕部分,搭載10英寸以上中控屏交付量達到1927.17萬輛,佔全部中控屏比重提升至84.08%;全液晶儀表屏交付量達到1479.33萬輛,佔全部儀表盤的比重提升至64.54%。
總體來看,智慧座艙正在成為智慧電動汽車的標配功能,自主品牌車型同時標配座艙域控、10英寸以上中控屏、全液晶儀表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乘用車同時前裝標配座艙域控制器、10英寸以上中控大屏(含多聯屏)、全液晶儀表屏交付量達到412.15萬輛,佔比達到80.07%。
而從自主品牌車型搭載座艙域控及顯示的供應商來看,德賽西威、華陽通用、伯泰克排在前三位,累計市場份額達到45.26%。其中,德賽西威的顯示屏、液晶儀表、座艙域控制器等在近幾年都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並且已經在全球市場取得規模化應用。

而排在第二名的華陽,去年其座艙域控、屏顯示、液晶儀表等產品搭載量實現了135.57%的大幅增長。其中,座艙域控產品已經拿下了奇瑞、長安、北汽等客戶的量產定點專案,銷售收入大幅增長。
排在第三名的是伯泰克,2024年累計搭載量達到78.97萬輛,相比2023年提升了658.75%,搭載量呈現了飛速提升的態勢,市場份額一度躍升至前三名。
在這背後,伯泰克的顯示屏產品、組合儀表、座艙域控制器採用了平臺化設計,可以覆蓋從中低端到高階車型的全方位需求,目前已經為大眾、奧迪、沃爾沃、長城、長安、吉利、奇瑞等國內外主機廠提供配套。
此外,伯泰克基於高通8295推出了智慧座艙域控制器,可以支援4K解析度顯示屏、多達16路攝像頭輸入,同時具備驅動超過10塊螢幕的能力,能夠應對多工處理、高速資料傳輸、複雜圖形渲染等多重挑戰。
去年開始,各大主機廠紛紛搶裝算力更高的智慧座艙晶片,大部分中高階車型的座艙平臺已經升級為新一代高階智慧座艙平臺。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高通8295座艙平臺車型交付已經達到137.07萬輛,2023年同期僅有1426輛。
在這背後,AI大模型正在對智慧汽車帶來顛覆性變革,不斷突破智慧座艙的“上限”,推動座艙體驗從“單點功能”向“主動智慧”進化。一方面,各大車企紛紛加速推動AI大模在智慧座艙的應用,基於AI大模型、多模態感知融合,打造更自然、更擬人、更貼心的使用者體驗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另一方面,智慧座艙Tier1開始著手在座艙域控制器內整合泊車以及相關ADAS功能,艙泊一體、艙行泊一體等整合化方案開始異軍突起。
很顯然,在AI大模型、EE架構升級等大背景之下,智慧座艙供應鏈體系正在加速重構。在《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看來,在車企降本的大環境下,供應商如何快速攻克艙泊/艙駕融合難題,同時滿足主機廠對於產品定義差異化、價效比等方面的需求,將有機會搶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