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陳列平 鳳凰網《CC情報局》特約撰稿員 免疫學博士
核心提要:

miRNA(小分子核糖核酸)是什麼?它為何會贏得2024年諾貝爾獎?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出所料,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KI)的評委們,像往年一樣,將這個眾所矚目的獎頒給了一個冷門研究:miRNA(小分子核糖核酸)的發現者,麻省大學醫學院自然科學教授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發現m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他們的發現有助於解釋地球上覆雜的生命是如何出現的,以及人體是如何由各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MicroRNA 影響著基因(生命指令)在生物體(包括我們人類)內部的控制方式。

▎Victor Ambros教授,1979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79-198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目前是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的自然科學教授。他因在哈佛大學進行了這項研究並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Gary Ruvkun,1982年從美國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於1985年成為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PI,目前是遺傳學教授。
2024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與2023年持平,合人民幣744.117萬元。

miRNA(小分子核糖核酸),又稱微RNA(微核糖核酸),是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的一種長約21到23個核苷酸的RNA分子,可調節其他基因的表達。自1993年發現miRNA以來,微RNA領域的進展和發現顛覆了科學界對基因調控的認識。從胚胎髮育開始,到細胞凋亡,乃至腫瘤生長,miRNA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種遺傳、代謝、傳染病和腫瘤相關的miRNA為科學家進行病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可能成為可靠的疾病生物標誌物。如果基因調控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或自身免疫。因此,瞭解基因活動的調控,幾十年來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目標。
微小RNA的異常調控可能導致癌症和一些疾病,包括先天性聽力損失和骨骼疾病。一個嚴重的例子是 DICER1 綜合徵,它會導致多種組織癌症,是由影響微小 RNA 的突變引起的。
科學家們也正積極地透過改變miRNA的功能、研發新的體內遞送方法,尋求對疾病干預治療的手段。

20 世紀 60 年代,人們發現一種被稱為轉錄因子的特殊蛋白質可以與 DNA 中的特定區域結合,並透過決定產生哪些 mRNA 來控制遺傳資訊的流動。從那時起,人們已經鑑定出數千種轉錄因子,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基因調控的主要原理已經得到解決。
然而,1993 年,今年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發表了意想不到的發現,描述了一種新的基因調控水平,這種水平被證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並且在整個進化過程中都得到了保留。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博士對不同細胞型別的發育方式很感興趣。他們發現了 microRNA,這是一類在基因調控中起關鍵作用的新型微小 RNA 分子。
他們的突破性發現揭示了一種全新的基因調控原理,事實證明,這種原理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生物至關重要。現在已知人類基因組編碼了超過一千個 microRNA。他們的驚人發現揭示了基因調控的一個全新維度。
這也是他們獲得2024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的原因。
去年,該獎項授予了卡塔琳·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 和德魯·魏斯曼 (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們在 MRNA 疫苗方面的工作,該疫苗是遏制 Covid-19 傳播的關鍵工具。


▎Ambros教授、Ruvkun教授、以及另一位英國學者David C. Baulcombe教授曾因發現“調控基因功能的微小RNA”,獲得了2008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對小蠕蟲的研究帶來了重大突破:miRNA的發現與命名
20 世紀 80 年代末,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是Robert Horvitz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Horvitz教授與Sydney Brenner、John Sulston共同獲得了 2002 年的諾貝爾獎。)
在 Horvitz 的實驗室中,他們研究了一種相對不起眼的 1 毫米長的蛔蟲,秀麗隱杆線蟲。
儘管體型很小,秀麗隱杆線蟲卻擁有許多特殊的細胞型別,例如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這些細胞在更大、更復雜的動物中也存在,這使它成為研究多細胞生物組織如何發育和成熟的有用模型。
Ambros 和 Ruvkun 對控制不同遺傳程式啟用時間的基因很感興趣,這些基因可確保各種細胞型別在正確的時間發育。他們研究了兩種突變的蠕蟲菌株 lin-4 和 lin-14,這兩種菌株在發育過程中表現出遺傳程式啟用時間的缺陷。他們想要識別出突變的基因並瞭解其功能。Ambros 此前曾證明 lin-4 基因似乎是 lin-14 基因的負調節因子。然而,lin-14 活性是如何被阻斷的尚不清楚。Ambros 和 Ruvkun 對這些突變體及其潛在關係很感興趣,並著手解決這些謎團。
博士後研究結束後, Ambros 在哈佛大學新成立的實驗室中分析了 lin-4 突變體。系統地進行基因圖譜繪製使該基因得以克隆,並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發現。lin-4 基因產生了一種異常短的 RNA 分子,該分子缺乏蛋白質生產程式碼。這些令人驚訝的結果表明,來自 lin-4 的這種小 RNA 負責抑制 lin-14。這可能是如何起作用的?

與此同時,Ruvkun 在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新成立的實驗室中研究了 lin-14 基因的調控。與當時已知的基因調控功能不同,Ruvkun 表明,lin-4 不會抑制 lin-14 的 mRNA 生成。這種調控似乎發生在基因表達過程的後期,透過停止蛋白質生成來實現。
實驗還揭示了 lin-14 mRNA 中有一個片段是 lin-4 抑制 lin-14 mRNA 所必需的。他們比較了各自的發現,並取得了突破性發現。短 lin-4 序列與 lin-14 mRNA 關鍵片段中的互補序列相匹配。Ambros 和Ruvkun 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表明 lin-4 microRNA 透過與其 mRNA 中的互補序列結合來關閉 lin-14,從而阻止 lin-14 蛋白質的產生。
一種由以前未知的 RNA 型別 microRNA 介導的基因調控新原理被發現了!
該研究結果於 1993 年以兩篇文章的形式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這種基因並不編碼蛋白,而是表達一種長度為22nt的小RNA,並且這種小RNA可以抑制一種核蛋白LIN-14基因的表達從而調節線蟲的發育。
他們推測這種抑制的機制在於lin-4能夠與LIN-14 mRNA的3’ UTR區域上獨特的重複區域相互補。發生在線蟲第一幼蟲期末尾的這種抑制作用,將啟動線蟲從第一幼蟲期向第二幼蟲期的發育轉變,因此這種小RNA又被稱為“小分子時序RNA(small temporal RNA,stRNA)”。

最初,科學界對發表的研究結果幾乎保持了沉默。
儘管研究結果很有趣,但這種不尋常的基因調控機制被認為是線蟲的特殊之處,可能與人類和其他更復雜的動物無關。
這種看法在 2000 年發生了改變,當時 Ruvkun 研究小組發表了他們發現的另一種由 let-7 基因編碼的 microRNA。與 lin-4 不同,let-7 基因高度保守,存在於整個動物界。這篇文章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在隨後的幾年裡,人們發現了數百種不同的 microRNA。今天,我們知道人類有超過 1000 種不同 microRNA 的基因,並且 microRNA 的基因調控在多細胞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2001年10月,Thomas Tuschl、David Bartel和Victor Ambros三人分別領導的三個研究組在《science》雜誌同期發文,將這種小RNA命名為microRNA,簡稱miRNA。
這一次,主流學界終於意識到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隨後的幾年裡,成千上萬的miRNA在各種物種(包括人類、小鼠、大鼠、果蠅、斑馬魚、擬南芥、水稻等動植物的幾乎所有類群)中被發現,開闢了一片全新而廣闊的科學研究領域。


參與幾乎所有生理病理過程的miRNA
微RNA基因調控機制最早由 Ambros 和 Ruvkun 博士發現,這一機制使得越來越複雜的生物得以進化。
我們從基因研究中得知,沒有微RNA,細胞和組織就無法正常發育。微RNA的異常調控可能導致癌症,人類已發現編碼微RNA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先天性聽力喪失、眼部和骨骼疾病等疾病。微RNA生成所需的一種蛋白質發生突變會導致 DICER1 綜合徵,這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綜合徵,與各種器官和組織的癌症有關。
Ambros 和 Ruvkun 在小型蠕蟲秀麗隱杆線蟲中取得的開創性發現是出乎意料的,並揭示了基因調控的新維度,這對所有複雜的生命形式都至關重要。
近年來,miRNA已成為包括心衰在內多種疾病的極具前景的治療靶點。在心臟病理學中,miRNA表達和功能失調與不良結局和心衰進展有關。
自2005年以來,我國已有五個與RNA有關的國家重大專案。我國科學家在腫瘤、心血管病等領域,也已取得一些好的成績。世界各國已有多種核酸技術進入生物產業,過百種的各類核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從生物學機理上來說,miRNA有成為腫瘤標誌物的優勢。它是腫瘤細胞主動分泌的,隨著腫瘤細胞的生成、凋零,miRNA的表達量一直在變化,所以每種miRNA的表達量代表了在某一刻人類體內健康或者疾病的資訊。MiRXES在人體這2000多種miRNA中,他們找出了與胃癌高度相關的12種miRNA,當人體中出現胃癌細胞時,這12種miRNA在血液中的濃度會出現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