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家華人餐廳,有一名殘疾人士來到店裡借用洗手間,他並不是店裡的客人,但因為夠不到洗手液,竟告餐廳歧視。
這家華人餐廳的老闆表示,考慮到打官司費用更高,而且很大可能敗訴,所以不得不接受和他私了,賠償五、六千元。

律師表示,類似案件其實不少見,一些殘疾人士故意去商家找茬,只要店裡有任何對殘疾人士不便的地方,都有可能被揪住,引來法律糾紛。

律師建議,最好掛一個牌子,拒絕非本店客人入內使用洗手間,也改善店內裝置,方便殘疾客人使用,避免捲入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對於餐廳洗手間是否借用給非店內客人,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近日,星巴克CEO都公開表示未來或將不允許未在店內消費的顧客使用店內衛生間,即“不對外開放衛生間”政策。
而在加州洛杉磯的另一家華人餐廳,附近許多遊民出入,老闆好心經常免費給他們提供食物,也讓他們借用廁所。
但是沒想到,好心沒帶來好報。

竟然有遊民佔用店內廁所長達2小時,餐廳馬上就要關門了還不出來。
於是,老闆就驅趕這個遊民出去,誰知還被毆了一拳,隨後與對方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
律師表示,在美國,有人來到自己店內,業主就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為了把可能出現的風險降到最低,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非本店客人入內使用洗手間。




關鍵詞
遊民
廁所
餐廳
華人餐廳
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