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nyoungism:
新一輪“愛自己”風潮席捲 TikTok


“Your life is boring, live like Wonyoung instead.”
這是 TikTok 上一條140萬播放量的影片文案,也是正在踐行 Wonyoungism 的外網女孩們的心聲。
Wonyoungism(元英主義)是指粉絲們在韓國藝人張元英的啟發下,從外在到心態全面 “提升自我” 的一套理論與實踐方法。
張元英,13歲參加韓國選秀節目並獲得第一名,2021年代言悅詩風吟,2022年代言SK —— 前者是韓國國民品牌,後者是韓國最大的通訊公司,影響力可見一斑。如今,她在 Instagram 上有1241萬粉絲,隨便一張生活照就是200多萬點贊。在國內,她的 “舞臺轉圈” 影片透過抖音突破 K-Pop 粉絲圈層,滲透至各個年齡段的網路使用者,引起一波模仿熱潮(關於她,我們曾發過👉 張元英:“油膩”的主體性)。
粉絲對張元英的喜愛並不侷限於她的顏值,還有她極度自律的生活習慣與積極強大的心理素質。比如:
面對負面評價,她回應道 “沒問題,我不在乎。你是你,我是我”(“No problem, I don’t care. You are you,I am me”);
別人買走她想吃的麵包,她並未表現沮喪,反而要感謝幸運女神 “能讓她買到新麵包”;
日程排滿,她不會抱怨,時刻保持狀態線上,不在鏡頭面前展示疲態。
在網友看來,張元英不僅時刻美麗,還情緒穩定、核心強大、懂得愛自己,簡直魅力無限。

時下,“張元英” 這個名字已經從公眾人物變成了一種令人嚮往的概念,一種新時代獨立女孩嚮往元素的集合體,Wonyoungism 就此誕生。從去年起,Wonyoungism 於 TikTok 上流傳,最近延伸到了 YouTube 博主和西方媒體的視野中。如今在平臺上搜索相關詞彙,你會看到各個膚色(亞洲面孔居多)、各個地區的女孩們分享自己如何在飲食、鍛鍊、護膚等方面踐行 Wonyoungism。
Wonyoungism 的實踐可以分為行動和心理兩部分。行動上,網友們效仿張元英在公開資料中展現的個人生活 Routine:
早起 —— 普遍建議5-7點起床
鍛鍊 —— 起床後拉伸或普拉提
洗澡 —— 有人建議一週至少三次,有人建議一天一次
保持清潔 —— 包括認真護膚,處理臉上的痘痘,注意清理指甲
吃得健康 —— 少油,多吃水果,多喝水
好好學習 —— 拿高分

在心理層面,Wonyoungism 提倡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主張 “自律”、“自我提升” 和 “自我關懷”。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影片標籤為 “Wonyoungism Motivation”,通常是張元英的舞臺影片配上 “I can’t cry over you, it’s bad for my skin.” 等類似雞血文案。
另一種常見的 Wonyoungism Motivation 是一位女生正在鏡頭面前護膚,配上文案:分手後,前男友以為我正在心碎流淚,其實我在(享受生活/護膚變美)。總之,影片傳達著一種 “大女主” 心態:為了自己而努力,用我的美貌、好身材、高分等成就驚豔眾人。

最能代表這種 Wonyoungism 氣質的影片之一,是一個穿短上衣和低腰褲的女生站在鏡頭面前洗漱護膚,沙漏一般的腰惹人注目。影片傳遞的大致意思為:有人說 Wonyoungism 沒用,我要用我現在的身材和外貌向你證明,它有用。

該影片為這名2萬多粉絲的創作者帶來了500萬瀏覽量
從 TikTok 上的影片內容來看,Wonyoungism 是一種審美,也是一種心態。對於參與者來說,“自我提升” 是踐行 Wonyoungism 的目的,護膚、減重、努力學習等是實現目的的具體途徑,
而張元英,就是她們的最大動力。

東亞版 “clean girl”,
女性版 “looksmaxxing”?

至少從社交網路上看,Wonyoungism 的兩個關鍵詞 —— “自律” 和 “自愛” —— 已經成為當代女孩的共同追求,全球女生通用的電子社交貨幣。
2022年在歐美地區流行的 “clean girl” 審美和 Wonyoungism 十分相似,核心都是向外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Clean girl 追求身體乾淨、妝容乾淨、穿搭乾淨、身材幹淨(有健身痕跡)、飲食乾淨,因此洗澡、護膚、健身等元素經常出現在 clean girls 的影片中,同樣高頻出鏡的還有奶昔、酸奶碗、果蔬汁和各種 “高蛋白” 食品。

中國女性的 Wonyoungsim 則是這幾年在小紅書上常見的 “高能量女孩” 等成長博主釋出的內容。博主們展示著自己旅行、打球、滑板等豐富的業餘活動,主業、健身、副業三合一的日常生活,或者早起、護膚、做飯、工作、健身休閒的規律日程。
“如何擁有高能量女孩的同款燦爛人生?” 大多數博主都會給你類似的答案:多運動、吃得健康、少內耗、注重自我投資(這裡通常也是廣告插入之處)。

追求健康,自律,自愛,本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當這些概念變成一種可以用來剝削和內卷的流量密碼後,“自我提升” 就成了困住年輕女孩們的陷阱。
Wonyoungism 的流行已經引起了西方媒體的擔憂。英國雜誌 Dazed 稱,“愛豆生活方式” 類的網路內容有著黑暗的一面,一些帶有 Wonyoungism 的 TikTok 影片中出現了具有節食傾向的、違背健康的審美標準,比如推崇過度纖細的腰,追求過輕的體重,宣揚無法滿足身體攝入需求的進食量。根據 Dazed 的調查,Wonyoungism 在 TikTok 上的受眾多為11到16歲,其中不少女孩已經將節食等同於健康飲食,過度追求完美身材,甚至有些人面對食物會出現罪惡感,羞恥感等精神壓力。
這份精神壓力不止來自女孩們對 “愛豆身材” 的強烈追求,還來自這套過度嚴苛的審美體系對 “失敗者”的排斥:
“Get off your lazy ass and get to work!”
“挪挪你的懶屁股,快去工作/學習!”
“You are starting to smell like shit.”
“你現在太難聞了。”(鞭策女孩洗澡清潔)
“Just go outside for once like a normal person.”
“像個正常人一樣多出出門吧。”(鞭策女孩社交,不要總是玩手機)
這些帶有侮辱性甚至精神虐待傾向的語句都來自 “Wonyoungism Motivation” 的標籤下,被稱之為 “harsh motivation”。這些內容以強硬的方式鞭笞女孩們 “自我提升”,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這麼做,如果你不像鏡頭前的張元英一樣身材完美、堅持早起鍛鍊、成績優異、永遠樂觀,你不僅會被 Wonyoungism 排除在外,甚至連 “normal person” 都算不上了。


TikTok 上的 Wonyoungism Motivation 影片截圖
其實張元英本人在採訪時極力遏止未成年粉絲控制飲食,但是 Wonyoungism在不斷地發展中,其核心似乎已經不再是張元英本人了,而是她營造出的 “完美形象”,以及一種將 “自我提升” 過分指標化,功利化的概念。
這種行為似乎與我們之前講到的 “looksmaxxing” 十分相似(“Looksmaxxing” 正在取代男子氣概,成為男孩們的最新焦慮),只不過 “looksmaxxer” 的終極目的是獲得他們眼中的社會地位(女性/金錢/身份等),而那些過度踐行 Wonyoungism 的女孩們追求的,不僅是擁有外形、心態、事業學業上的 “完美”,更是一種 “愛自己” 的過程。
在女性覺醒的時代開啟社交平臺,似乎有關女性成長的所有問題都可以用 “愛自己” 來解決。看過高流量博主們的經驗傳授後,你會發現 “自我提升” 似乎就是 “愛自己” 的絕佳方式。
“自我提升”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慕強?


張元英的自律純粹是為了 “自我提升”嗎?或許沒那麼簡單。作為一名韓國藝人,自律和完美是她的工作,也是韓國娛樂行業 “高壓”、“強商業化” 等特點的一種縮影。長江商學院曾分析,韓星背後是 “高度工業化的造星機制” 和 “龐大的商業閉環”,藝人在這條利益鏈中作為 “商品” 而非 “人”,被賦予了反人性的期待,以獲得大眾的喜愛,從而實現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同理,國內一些博主展示出的 “高能量”,也並非完全真實,多少有點利益和流量導向。新週刊曾發文揭示了自律 vlog 的商業化路徑,表示這些博主展示出的精緻生活的背後,或許都是聯合品牌方精心設計過的 “生意經”。Dazed 也指出,在社交網路中,越極端的內容越容易獲得流量,比如過於纖細的腰等。以流量為目的的 “自我提升”,更像是一場符合 “女性覺醒” 時代話題的觀賞性表演。
但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影片和風潮過分鼓吹 “自我提升” 心態和所謂的 “大女主” 形象,並將其功利化。長期浸泡在這種單一論調中的女性受眾,是否會逐漸偏離 “愛自己” 的初衷,走向慕強心態和優績主義?
在 wonyoungism、clean girl、“高能量女孩” 等體系中,美貌、好身材、好心態、好工作、好成績都成為了可以用來向外展示,以收穫認可,流量甚至經濟回報的 “優點”。這十分符合邁克爾•桑德爾優績主義原則:社會與經濟的獎賞應當依據才能、努力和成就等 “優點” 來決定。
項飆曾指出,優績主義在國內作為一種個人策略,讓青年陷入不斷的競爭當中,拼命扇動翅膀只為留在原地。過分強調 “人生贏家” 的輸贏概念最終導致成功焦慮與人生困惑,這似乎正是過度充斥在網路上的 “女性成長” 內容帶給女孩們的現實感受。“我的骨架太大了!”、“我無法擺脫臉上的痘痘!” 很多女孩展示自己 “入坑” Wonyoungism 後的收穫時,都會或多或少地看到一些散發著焦慮意味的評論。
這種一邊焦慮一邊又追求情緒穩定、核心強大的狀態背後,是優績主義催生的 “慕強” 心態。在 “自我提升”、“愛自己” 等詞彙的重新包裝下,Wonyoungism 等風潮看似符合當代女性主義語境,其實對 “大女主” 的過度追捧暴露了一種 “慕強恐弱” 的心態。
上野千鶴子在和戴錦華的對談中提到,她發現身邊的一些日本精英女性不願承認自己是弱者:“自我決策、自己負責的新自由主義邏輯已經深深內化至她們心中,凡事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論輸贏都自己承擔。” 在她看來,這種邏輯 “是個騙局”,因為其規則設定從一開始就更有利於 “勝者” 陣營。
而戴錦華則認為, “當一切都在鼓勵我們成為勝利者,成為贏家時,所有的軟弱,包括女性的軟弱、男性的軟弱,所有的蔑視以及踐踏失敗者的邏輯都似乎成了一種必然。”

美劇《亢奮》中的很多角色都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希望活成大眾眼中的 “贏家” 模樣,整部劇也透露出一種又堅強又脆弱的 “青春疼痛文學” 風格
雖然 Wonyoungism 等風潮的口號是 “愛自己”,但不少深陷其中的女孩其實正在討厭自己,渴望變成別人。戴錦華在講述自己的 “恐弱” 經歷時也指出,自己這些感受的本質是“厭己”:“近乎所有讚美女性的品格上我都不及格,那背後是一種極大的自我厭棄與自我否定,而這也是促使我努力工作、讀書的直接力量,我覺得我必須要補償。”
在愈演愈烈的風潮之下,已有人提出質疑。不少女孩選擇跳出對完美、自律、高能量的無限追求,接受真實的自己。在開頭提到的那條 “Your life is boring, live like Wonyoung instead” 的影片下,有人評論道:“Just be yourself.”

參 考:
Dazed:Wonyoungism: Is this K-Pop trend repackaging ED content on TikTok?
新京報書評週刊:上野千鶴子對談戴錦華實錄:“恐弱”是“慕強”的翻版
澎湃新聞:項飆對談邁克爾·桑德爾:我們如何擺脫“優績主義”?
長江商學院:“完美”的韓娛工業化,“不完美”的人
新週刊:被自律vlog刷屏,我真的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