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一種嚴禁男人學習的文字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絡
即將上映的一部紀錄片,《密語者》。這是一部講述“江永女書”的紀錄片,英文名字是《Hidden Letters》。“密語”也是女書本身的一個特質。舊時代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所以江永當地的女性發明瞭女書,作為女性之間的秘密通訊方式。過去,女書嚴禁男子學習,一般男子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
壓抑中生長出的女性表達,用偽裝避開了男性的粗暴踐踏,只在女性之間流傳。這是在男權社會里女性之間相互傾吐心聲的隱秘渠道。所謂“身為女子心意相通”。
最初我會預設這部電影會回顧江永女書的歷史,或是一個紀錄片版本的《雪花秘扇》(導演馮都說,自己對女書產生興趣正是因為看了小說版的《雪花秘扇》)。但影片切入的角度是——現實。現實裡,當下的,基層女性們真實的命運,和“女書”相互映照。
當女書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的女書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一種旅遊景點,女書傳人為遊客(包括油膩的男遊客)表演書寫,一群女孩舉著女書在遊客(還是包括油膩的男遊客)面前起舞。是一種帶著男性凝視的奇觀,化好精緻妝容演唱,主持人介紹“她會書法”。是一種糟糕的商業,男人誇誇其談如何實現女書的跨界,用女書設計男裝,用女書聯名農產品,在快餐店裡把女書當做一種logo去傳播。這種冷峻的紀錄視角讓我大受震撼但又深受啟發,我只是從歷史去搜索瞭解過女書,可我從來沒有想過女書的現在是什麼。紀錄片裡看到的那種反差非常諷刺,這就是當下最容易發生的事情。正如女性主義一次次被迫扭曲變形和售賣一樣。
可能引發爭議的是片中呈現的女書傳承人的處境。
留在江永的女書傳人胡欣有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她感覺到了自己遭受了某種不合理,前夫一直要求她生兒子,社會要求離異的女人必須努力重新回到婚育的位置。但是她本人的想法似乎也有些,不夠“先進”,她還是會期待愛情,期待婚姻,然而一旦思考“擇偶”就會讓她感到壓抑。
另一位去上海發展的思慕則是用女書給男友寫了一封信而定情,跟著男友到了“未來婆家”。這部分的記錄我認為相當精彩。因為足夠白描,以至於不同的人看到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傳統人士會覺得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次“未來兒媳婦進門”,真是圓滿幸福啊。沒有性別平等意識的男性會覺得,這男的真是好男人啊。
而我這樣的女觀眾,則會從那個男人的第一個笑聲就感到窒息。那是一種,“懂的都懂”的窒息感。在“傳統”標準裡的“正常”,從一個想要自由的女性的視角來說,處處都是窒息。拍攝之白描甚至讓我害怕導演的視角不會也是肯定這種“大家都這樣”的婚戀吧。好在,越往後看,越能明白導演的意圖。“普通而窒息”的那種空氣被很細膩地捕捉到。到了真正體現衝突的部分,男友對思慕提出生育要求,開始試圖限制她的工作和時間安排,這種更直白的矛盾反而戲份很短,思慕始終是用微笑掩飾尷尬的狀態,如同每個普通的懂事的有禮貌的女人一樣。我們女人是這樣的,我們善於維持“禮貌”。情節戛然而止,故事線回到思慕時,她已經分手了。這種處理的節奏我也非常喜歡。能體會到前面那大段大段窒息的人,自然也明白思慕所感受到的壓抑,如何分手反而是最不需要表的部分。重要的是,思慕告別這種“普通的傳統的婚戀”,立刻就獲得了自由。
我能理解之前點映場之後有些爭議是因為這樣的拍法似乎不夠鮮明,不知道導演是在記錄一種普通,還是抗議這種窒息。
但我感受是,現實如此。女性依然處在巨大的壓力和規訓中,更何況是一個縣城裡的女性們。《密語者》的記錄裡無時無刻不在展示,這依然是一個男權社會,性別歧視無處不在,女性時刻會被工具化、邊緣化。
年邁的女書自然傳承人何豔新經歷了舊時代的盲婚啞嫁,體會過所有對女性極致的壓迫,她度過了承擔母職卻壓抑自己的一生,在女書中她才有喘息的機會。年輕女孩們跟她的處境比,肯定是有進步,但是本質也許並沒有太大改變。紀錄片鏡頭裡的女性們是被抑制的,但也是努力用自己的直覺去掙扎的,這恰恰回答了那些掌權的男人在推動“女文化開發”而產生荒謬奇觀的背後,一個真正的問題:女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女性始終在承受的壓迫和苦難,才會讓女書誕生。女書就是女性之間相互傾訴的情感連線。一直到今天,苦難沒有終結,女性相互訴說和結盟才能讓女性保護好“自我”,去一點點砸開父權制那堵堅實的圍牆。每一點縫隙都能讓光亮照進來產生新的改變。
網路上的議題早就進展到對父權制婚姻的全面批判,有人已經開始實踐6B4T,《密語者》中的女性看起來好像還是太溫和太順從了。但我會覺得,現實裡基層女性承受的壓力如此之大,呈現現實對我來說同樣珍貴。何豔新這樣的老人是用一生明白,當妻職和母職結束時,才是她自由的開始。而胡欣和思慕也許並沒有那麼系統的女權理論知識,也到現在都不會說更激進的口號,可是她們有保護自己的直覺。當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她們會退出婚姻,退出戀情。也許社會施加給單身女性的壓力讓她們還沒有想明白要把擇偶這件事放在什麼樣的人生順序裡,但她們始終堅持著一種不要損壞個人自由的“直覺”。這已經是一種很可貴的關於自由的實踐。
甚至於我會想到,我自己,在我非常懵懂的時候,我也只是用“這樣的生活選擇帶來的限制是我不能忍受的”如此簡單的念頭,不知不覺走上了一條只有我一個人願意走的道路。
改變是很難的,因為“傳統”時刻會壓到你的頭上,控制你的一呼一吸。但是改變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只要我們都保護好自己嚮往自由的心,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由呼吸的機會。
《密語者》對當下的“男權社會”,有細細密密的真實的呈現,看似普通卻怪異的每件事,那就是“女書”得以產生和需要傳遞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