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智慧化「新戰役」打響,博世「搶跑」全域智慧

全球汽車產業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智慧化變革,資料、算力、演算法構成的“新三駕馬車”,正在重構全球汽車產業的市場格局。
423日開幕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博世不僅推出了基於端到端模型的城區輔助駕駛,還推出了AI智慧座艙平臺,以及智慧執行器,助力整車協同智控。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博世智慧出行集團主席馬庫斯·海恩博士表示,人工智慧正在從即時決策到駕駛體驗個性化,全面賦能下一代汽車實現全面智慧化、自適應。
現階段,汽車智慧化邁入了2.0時代,核心競爭焦點演變成了“整車智慧”與“跨域融合”。一方面,智慧座艙和智慧座艙開始走向“全面AI化”,以打造更加個性化的駕乘體驗。
在本次上海車展上,博世首發了AI智慧座艙平臺。據瞭解,該平臺融合了多個技術生態中的大語言模型,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智慧化的人機互動體驗,預計在2026年正式推出。
而面向高階智慧輔助駕駛市場,博世早在2025年初就推出了基於端到端模型的城區輔助駕駛方案,並計劃在年底將端到端模型拓展至高快路及城市記憶行車輔助駕駛方案。目前,博世已經與國內5駕主機廠達成合作,大部分專案將在今年量產落地。
此外,博世還在研發視覺語言模型,從而提升輔助駕駛系統對語言與交通場景的理解。例如,對潮汐車道、公交專用道等複雜場景的識別與處理能力,幫助使用者獲得更便捷、安全的駕駛體驗。
另一方面,伴隨著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開始向跨域融合演進,智駕域與底盤域、艙駕融合等已經成為了新趨勢。馬庫斯·海恩博士表示,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所用的域控制器數量正在大幅減少,但功能則越來越強大。
近期,博世在中國市場已經獲得首個具備艙駕融合能力的高效能座艙域控制器專案。據瞭解,這款高效能域控制器可支援客戶具備AI功能的智慧座艙,還將能夠支援智慧座艙和輔助駕駛等多個系統功能集成於單個SoC晶片。這將幫助減少車輛的佈線空間、減少電子架構的複雜度與相關成本。
智慧出行變革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智慧底盤在提升車輛的安全、舒適、效率與操控體驗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尤其是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動態駕駛體驗,同時為跨域協同控制提供了堅實基礎。
線上控制動領域,博世已經推出了全乾式電子機械制動(EMB),同時還可以提供基於成熟制動元件的液壓線控制動執行器BWA+ESP®解決方案。據瞭解,博世BWA+ESP®10方案將在中國某主流主機廠的車型中應用。
而線上控轉向方面,博世本土研發的線控轉向解決方案已獲得三家中國主機廠訂單,計劃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開始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輔助駕駛、智慧底盤、智慧座艙和熱管理等功能的提升,車輛功耗持續增長,整車低壓電網將加速從12伏向48伏的轉型。博世預測,未來3-5年,中國市場以48伏為主幹低壓電網、並輔以特定功能的12伏分支電網的車輛將逐步投入量產。
馬庫斯·海恩博士表示,博世不僅可以提供新一代48V低壓電網架構解決方案,還可以提供區域控制器、48伏電網電池、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熱管理產品、舒適電機等,幫助主機廠打造更智慧化、更輕量化、更高效率的整車方案。
資料顯示,2024年博世智慧出行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4%達到1166億元人民幣。馬庫斯·海恩博士表示,去年博世在中國獲取的未來五年新業務中,65%都與智慧化和電氣化解決方案相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