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蘿
大家或許還記得幾年前的魏則西事件,它揭開了莆田系的冰山一角,但其實在全世界任何國家,針對癌症患者的騙局都特別多。為了活下來,患者和家屬幾乎願意相信任何事情。最近《紐約時報》報道的一個故事,又讓我認識到了一種的騙局:洗血療法。
這件事兒也再次證明,無論賺了多少錢,死了多少人,騙子從來不覺得自己是騙子。
(一)
2024年初,在美國的社交媒體裡,開始流傳出一種叫“安提瓜療法”的東西,說對晚期癌症有奇效,一下子就吸引了患者的目光。這個療法一個療程的費用高達4.5萬美元,也就是超過30萬人民幣,任何保險都不能報銷。安提瓜不過是美國南邊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小島國,人口只有10萬,這裡能有啥抗癌的高科技?
確實,安提瓜沒有高科技,但美國的富豪有!這個療法背後的公司叫ExThera,合夥人是美國億萬富翁艾倫·誇沙。在宣傳冊裡,他們號稱是從軍方獲得的這種神奇的血液過濾器,能從患者血液中捕獲轉移出來的癌細胞,也就是“迴圈腫瘤細胞”。透過濾掉這些潛伏在血液中的散兵遊勇,就能讓患者減少復發。如果反覆定期過濾,甚至能實現治癒!
至於為什麼要把公司開到安提瓜,原因也很簡單,美國審批流程太複雜,患者等不起,他們想盡快幫助更多人。
普通人肯定會覺得很有貓膩,但對癌症晚期患者和家屬來說,這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很有誘惑力。
美國的金姆·哈德洛女士就被這個廣告深深吸引了。她丈夫戴維·哈德洛幾個月前剛被診斷出晚期食管癌,癌細胞已經擴散。醫生暗示剩下的日子或許不多了,但她不想放棄。所以,當聽到另一個患者家屬提起“安提瓜療法”時,她就開始到處打聽,最終聯絡到了 ExThera 公司的首席醫生,對方熱情地介紹了這項技術取得的驚人研究結果:僅用血液過濾,不用化療和放療,就有人腫瘤顯著縮小。在克羅埃西亞的一項研究裡,有三名晚期患者已經完全康復,有一名無法手術的結腸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已經去訓練跑馬拉松。
“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麼治療能超過這種效果。”電話那頭的醫生言之鑿鑿地說。
金姆很興奮,但為了保險起見,她還聯絡到了一位當地的美國醫生,他已經推薦過病人去接受“安提瓜療法”。這位醫生告訴她,去接受了洗血過濾治療的幾名患者都表示“感覺超級好”。他還看到過一位肺癌患者的CT結果,腫瘤在3周內就縮小了80%!
“如果這是真的,”這位醫生在電話裡對金姆說,“這將是腫瘤學史上最令人興奮的突破。”
看到連美國醫生都這樣說,金姆和丈夫心中都燃起希望的火焰:一定要去試試!
在繳納了4.5萬美金後,他們很快就來到了安提瓜。即使是2月份,這裡天氣依然悶熱,街頭人聲嘈雜。當他們滿懷希望走進那家診所的時候,卻發現與自己想象的“醫療聖地”相距甚遠:簡陋的小樓、陳舊的裝置、連防感染措施都沒有的病房,都讓人打心底感到不安。

進行安提瓜療法的診所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金姆曾在美國做過護士,對醫療流程很熟悉。只是短短時間,她就發現了這個診所裡頻頻出現的小紕漏:護士不給剪紗布的剪刀消毒,抽完血後隨手就把物品丟到一旁,有護士進病房前不洗手,只在衣服上擦兩把了事……
這些顯然都是非常不好的訊號,但對丈夫活下去的渴望,以及已經付出的成本和代價,讓她選擇心存僥倖,對這些都視而不見。她給丈夫說:“既然已經來到這裡了,那就別往壞處想。”
其實,這句話更是說給自己聽的。
(二)
他們辦理好診所的手續後,很快就開始了第一療程的洗血計劃。一個療程,要連洗三次。
萬萬沒想到,洗血過濾的過程遠比預想中要痛苦。
每次,醫生首先要在戴維的鎖骨下方或腹股溝處切開一個口子,插入透析導管。由於當地醫療影像裝置不行,醫生都是直接憑手感下刀。更糟糕的是,由於護士水平不行,操作生疏,導管經常抽不出血,需要反覆調換位置,戴維臉色蒼白,金姆從沒看過丈夫那麼痛,喊得那麼慘過。
插好管就進入了“洗血過濾環節”,透析機緩緩把戴維的血吸進透明濾筒,裡面裝了上千萬顆特製的微珠,據說能像磁鐵一樣把迴圈腫瘤細胞“吸走”,剩下的血再送回到體內。雖然滿懷希望,但每次洗血結束後,戴維都看起來都比之前更疲憊。

戴維接受洗血過濾的儀器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等第一個療程結束,兩口子回到了美國家裡。但很快,種種跡象就表明戴維的癌症正在加速擴散。
血液中的腫瘤標記物水平比之前翻了六倍,而戴維的背上冒出了一個難看的腫塊,不久後,耳朵上、頭皮上又接連長出了新腫瘤。戴維還出現了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發現肺部積液嚴重,醫生從他肺部放出了一升多紅棕色的液體。
金姆擔心丈夫的情況,打電話給ExThera公司的醫生尋求建議。對方告訴他,做完洗血治療後感覺更糟是個好跡象!因為這說明他“產生了很強的免疫啟用反應”。
當她問是否應該做點化療來控制腫瘤進展的時候,對方說最好不要,因為化療會削弱免疫系統,與過濾器的治療原理衝突。
醫生還神秘兮兮地告訴金姆一件“絕對不能對外說”的訊息:有英國醫生聯絡她,說想用這款過濾器為凱瑟琳王妃治病,因為王妃得了結腸癌。
這當然是純屬瞎編,無稽之談。但在當時,金姆大腦已經無法思考,並不想去求實,而是願意相信任何“積極的資訊”。
就這樣,雖然第一次治療沒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但金姆覺得,可能要多洗幾次才會看到效果。所以不久,他們就決定再次飛往安提瓜做新一輪洗血。這時候,戴維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

身體越來越虛弱的戴維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4月7號,他們到了診所,很快就開始了第二輪的洗血。這次情況依然糟糕,到第二次過濾時,戴維突然脈搏飆升,開始急促喘息,檢查顯示他血液指標極低。護士們趕緊手忙腳亂把他轉到重症監護室,醫生給他輸了血,但呼吸狀況沒有得到顯著改善,他在監護室裡勉強維持。
4月8號,醫生告訴金姆,她丈夫正在走向生命的終點,讓他們考慮儘快回美國。
金姆萬萬沒想到是這個結果,為了不讓丈夫客死他鄉,她只能開始尋找回國途徑。由於戴維身體情況無法乘坐普通的商業飛機,金姆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想辦法私人包機回國。但就算她願意付錢,聽到情況這麼嚴重,前面找的三個飛行員都不肯接單,直到第四個才肯在他們帶好足夠多氧氣罐的情況下起飛。
4月9號,她們登上了回美國的飛機。高壓氧氣罐裡不斷流出的氧氣,彷彿象徵著他們為延續生命所做的一切努力。
4月10號凌晨2點,載著倆人的私人飛機終於在佛羅里達一處機場降落。金姆在機場附近租了輛車,直接把戴維送到當地最好醫院的急診室,她知道醫院不能拒收急診患者。醫生及時為戴維抽了胸膜積液,暫時幫他緩解了呼吸困難。但壞訊息是,他肝上、腎上腺、骨骼乃至軟組織的各處腫瘤都在生長、擴散。除提供臨終關懷外,醫生已經無能為力。
4月16號,金姆把戴維接回了老家,讓他能和家人一起度過生命最後一段時光。兩天後,戴維去世。
(三)
接受“安提瓜療法”的人,並不只有戴維一人。
金姆在網上有個群,裡面都是癌症患者的家屬,都是女性,她們戲稱自己為“癌症妻子俱樂部”。她們會在群裡交流給丈夫治病的心得,包括各種醫學進展以及聽來的各種偏方。“安提瓜療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最終,除了金姆和戴維一家,還有兩個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也同時來到了安提瓜,都繳納了4.5萬美金後,開始了洗血療法。這兩位患者一個叫約翰,一個叫布萊恩,都得了晚期直腸癌,癌細胞已經轉移。這三個家庭的幾個人本來素未謀面,最終卻因為渴望奇蹟,都不遠千里,來到了同一個診所。
約翰的過濾治療也很不順,放置透析導管的那條靜脈裡形成了血栓,同時出現腫瘤溶解綜合徵:腫瘤細胞大量崩解,釋放的化學物質迅速湧入血液,超過身體的代謝和排出能力。最終,他在4月24號去世——只比戴維晚6天。
而布萊恩相對要幸運一點,至少完成了三次洗血,而且剛開始他自我感覺還有點好轉。但不久,他的腫瘤指標就又飆升到治療前的五倍,肝臟轉移灶也在擴散,最終還是又回到了高劑量化療。
除了他們幾位,至少還有另外四名患者在接受“安提瓜療法”後去世。
金姆說,雖然她不確定洗血是否加速了她丈夫的去世,但當她如今回頭看,安提瓜公司宣傳的神奇療效對癌症末期患者和家人就像毒品一般,讓她上癮。“我覺得自己被這些人徹底騙了!”
她現在能做的,只剩下將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更多人,讓想要抓住救命稻草的病友們更謹慎看待這些“海外神奇療法”。她希望不再有人重蹈他們的覆轍。
(四)
儘管近幾十年醫學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進步,但當癌症到了最晚期,可供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法依然有限。面對嚴峻的死亡威脅,很多人會願意嘗試任何有希望的治療。各國都有大量“非主流療法”盛行,就是利用了大家的絕望心理。
有人給患者注射未經證實的幹細胞或免疫細胞,號稱是新型細胞療法;有人聲稱自己有一臺機器,可以透過恢復細胞平衡來治癒癌症。這些療法共同特點是都沒有靠譜資料,沒有獲批上市,但往往收費昂貴。除了多騙錢,更是利用了大家“貴的就是好的”的心理。
10萬塊一次的抗癌療法,遠比1百塊一次的看起來像真的。
後來調查發現,“安提瓜療法”診所大肆宣傳的克羅埃西亞研究,只不過是一個毫無影響力的冷門雜誌《Blood Purification》上的一個特別短的論文,記錄了10位接受過濾治療的患者,說血液中腫瘤細胞數量有所下降,但腫瘤症狀是否有好轉,患者是否還活著,隻字未提。
至於號稱的三人痊癒,一人還去跑馬拉松的案例,根本找不到任何證據。
當初那個信誓旦旦給金姆推薦“安提瓜療法”,說去過的患者感覺都很好,還看到過一位肺癌患者3周內腫瘤縮小了80%的那個美國醫生呢?
現在也完全改口了!
他說不推薦患者去治療,因為沒看到有人出現任何好轉跡象。
幾位患者接連離世,並沒有影響安提瓜洗血療法的運作。推銷這個療法的人,並沒有受到什麼懲罰,也完全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任何事情。
戴維等人去世後,媒體去採訪他的主治醫生,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我對診所提供的高水平醫療質量非常自信。” 公司則發表宣告說,“診所安全且運轉良好”。
他們在倉庫中囤了幾千個過濾器,繼續對外宣傳說他們可以為癌症患者做血液過濾。
而新一批的癌症患者,在網路上看到廣告或被熟人介紹,又抱著對生的渴望和期待,從世界各地踏上了這座小島。
參考文獻:
1.https://www.nytimes.com/2025/01/23/business/exthera-cancer-blood-filtering-device.html
2.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blog-post/killing-cancer-patients-once-payments-clear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