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二第6天,到底崩了還是沒崩?

昨天我沒有做飯。
連續做了四天的飯,我給自己按了一下暫停鍵,感受非常不錯。不做飯意味著不用買菜,無需勞神搭配,沒有油煙爆炒,走進廚房,不會心揪起一塊,琢磨著:這麼亂,什麼時候收拾呢?
難怪小陳在家的時候,晚上睡覺前最後一句話,常常是:我真的不想再做飯了。
新加坡人基本不做飯,傍晚時坐公交去接妹,很多人提著打包的餐盒,我能聞到很多食物直衝腦門的香味,炸雞,蝦餃,炒粿條……外賣不健康這個觀點,在這反正毫無市場。小陳出差前,留下友情建議,你不用做飯,天天外面吃就行。鄰居也說,做啥飯啊,外面那麼多吃的。
結果我勤勤懇懇做了四天飯,為什麼?
原因肯定不是外賣不健康。而是另一個令人心累的場景,假如跟兄妹倆提議出去吃,必然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有人想吃這有人想吃那。俗話雖然說,趕一隻羊也是趕,趕兩隻羊也是趕。問題孩子不是羊,我也不是牧羊犬,無法用狂吠的方式,讓他們朝一個目的地奔去。
在搞不定前,還是選擇在家悶頭做飯,四天內炒了三次蛋炒飯,做了幾次麵條,都是以前中學放暑假鍛鍊的手藝,果然小時候種下的種子,長大了受益無窮。
這幾天我抓緊讀完了《看見孩子》,想系統解決一下家裡的矛盾。上一篇裡講過,在一拖二的日子裡,怕的不是家務多家務累,怕的是小孩忽然不配合。我家矛盾非常豐富,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矛盾,二胎碰到一起又能撞出新的矛盾。
看書過程中,我常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受,啊,原來是這樣!啊,原來這道題應該這麼解!週二家裡大爆發了一陣後,養過小孩的朋友們知道,一般鬧過後,家裡總會消停兩天。我一邊看書一邊竟然心想:可惜,孩子們現在沒啥狀況,他們又穩定了。
書裡的方法,也就是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痛苦和失望,以上種種,真的有用嗎?還是跟好多網友評論的一樣,只是紙上談兵,給大人的心靈按摩而已?
昨天晚上,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跟往常一樣,爭吵發生前,家裡很平靜。晚上9點,我打算快速帶妹洗澡上床講故事,在10點前睡著,這樣她明天就可以早點起。這是我當時心中唯一所想。
一開始妹不願意,她說她不想洗澡,她要吃東西。這時艾文也沒洗澡,兩個任務都沒結束,毫無疑問必須先結束一個。我提出,要不你倆石頭剪刀布,誰輸了誰先洗。
妹聽到玩遊戲,樂呵呵立刻去找艾文石頭剪刀布。一局定勝負的前提下,艾文輸了。
對成年人來說,這時僵局終於打破,老大趕緊去洗就完了。
但是沒想到,平靜在這時候被完全打破。我快12歲的兒子,他開始耍賴了,他說妹出得慢了,所以他才輸,這樣不公平,除非再來兩局,三局兩勝。
我很生氣,說好一局定勝負,輸了你還賴皮,你還不如4歲的妹。請注意,這些都是心理活動,沒有說出口。但或許言語表情之中,稍許透露出了這些情緒,此時我離爆炸快不遠了。
兩人辯解過程中,艾文忽然打了妹一下,這下我的怒火徹底被點燃,什麼?你輸了耍賴竟然還打人?這到底是什麼人啊?!不行我今天必須要讓他知道我不是吃素的!
不不不,冷靜冷靜冷靜,我不能撲上去打他。
這都是書上的題,書上說,遇到矛盾先要深呼吸,我大口深呼吸,深呼吸好幾下。
第二步,要制止不好的行為,大聲說,我決不允許你打妹妹。
我說了。
書上還說,行為是行為,孩子是孩子。孩子做了錯的行為,不代表他就是個壞孩子。他的行為,他的崩潰,他的失控,說明他內心的什麼?
是什麼來著?當時我的大腦像一鍋粥,兩個小孩驚愕地看著我,他們正在圍觀我解題。完了,這書是不是騙人的?為什麼我還是感覺這麼糟?
冷靜,理解他,理解他!他為什麼打她?挫折感?不甘心?看到我一味維護妹他在產生強烈的嫉妒?
我嘗試理解:“你是不是玩石頭剪刀布輸給妹妹,覺得很丟人啊?“
艾文愣了一下。
以前碰到這種事,對他總是嚴厲批評,你怎麼可以這樣,你看你像是哥哥的樣子嗎?你比你妹妹大這麼多,就不能讓一下她嗎?從來沒怎麼想過,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為什麼他每次考試沒考好,石頭剪刀布輸了,或者什麼遊戲輸了,總是在找理由,要不說考試時候別人影響他了,要不說妹妹故意出慢了,為什麼?因為他壞,他沒擔當?
我仔細想了想,對兒子又充滿愧疚。可能是因為以前,我總是在不經意中說,怎麼這個都不會啊?小學數學這麼簡單,也能考成這樣?
他想找個理由挽尊。我沒有去感受他的難過,只是簡單粗暴地歸結為,你沒有努力。
《看見孩子》的作者,很喜歡用感同身受的方法來解決育兒問題。如果我考試失敗了,我媽跟我說,你平時到底在幹嘛?
我會怎麼樣?
這事以前當然發生過。我有次考得一塌糊塗,我母親大失所望,說了一大堆老生常談的喪氣話。
我們對待小孩的方式,常常是復刻上一輩的樣子,雖然我不想承認。我母親他們這一代人,特別喜歡渲染自己的苦難,每當小時候我遇到了什麼問題,不管是問她要零花錢,還是任何煩惱,她都一個勁說自己的不容易,希望我能理解她的不容易,自動成為一個懂事聽話不花錢愛學習的小孩。
小時候特別討厭這一套,長大了發現,也能理解我媽的初衷,他們那一代成長的時候太苦了,以至於他們完全不理解,你都有吃有穿了,你在瞎痛苦啥啊?
當我兒子出現種種問題,在家制造衝突時,雖然我不會跟我媽一樣,跟他談上一個小時“你知道你媽過得有多累多辛苦嗎”?但潛意識裡,我也希望艾文能夠看見我很辛苦,轉身變成一個無需大人操心,我說啥他做啥的懂事小孩。
也就是說,我沒看見他,他內心真正的需要。
我只是希望,你快點懂事啊大哥!你媽真的要頂不順了,誰能一天到晚圍著你轉?
昨晚圍繞著石頭剪刀布,當我開始真正試圖接納他的情緒時,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為什麼妹總是有點至高無上?我比她大這麼多,應該她聽我的才對。
確實,生活中,我常常會要求艾文,你讓一下妹妹,她才四歲,你肯定比較懂事。
過了一會,艾文給妹說了對不起,本來一場軒然大波,就這麼在家化於無形。
讀書還是有用的。
看到這裡,想到有人說,好累,憑什麼老是讓我去理解孩子,誰來理解理解我?小孩哭就讓他哭好了,生氣就讓他生氣,把他們關房間裡,消停了再說。
書裡有句話很對,“養育時要尊重孩子本身和他們的需要,而不是關注我們自身和我們的需要。”
有點慚愧,我小時候經常哭一兩個小時不罷手,我父母絕不讓步。因為很多人都認同這一點,孩子一哭就妥協?那不是在慣小孩嗎?絕不可以,就讓他們知道哭沒用!
是的,小時候我哭的時候我父母沒理我,成長過程中碰到任何問題,我絕不會主動去找他們。

作者是這麼建議的,小孩哭了,你不能立刻妥協。需要做的,還是接納他們的情緒,我知道你很難過是不是?我知道你很想再玩,但是不行啊,要去睡覺了。
小孩當然會繼續哭,但是他知道你理解他的難過,能陪著一起不開心,就行了。
這好比一個人做了好幾天的專案策劃書或者寫了一個月的小說稿,今天被斃了,心情很難過。如果有人安慰,這點事不至於難過吧,馬上重做一個重寫一個不就好了?
我想我也會翻個白眼,大人都如此,何況小孩呢?
“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所獨自面對的痛苦感受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今天早上,我女兒起床說,不想上學。
她表現得很堅決,而且一天比一天堅決。週五了,看得出她很想讓我請假,名正言順待在家裡玩,看動畫片。
我當然不會幫她請假,因為今天我還想好好活一天。
但是我採用了書裡的一個方法,遊戲力。
當小孩不想洗澡,不想睡覺,不想上學,不想跟著你的安排走每一步,該咋辦?她覺得無聊,所以得有趣一點。
這點是我不如小陳的地方,小陳對付妹妹方法很多,我就單調多了。
所以今天早上我跟妹說,如果你快點去刷牙,我就跳個舞給你看。
老天啊,我四十年沒跳過舞。
果然我女兒很感興趣,立刻就去刷牙了。
不想上學,我說你真的不想嗎?可是今天英國小公主會來啊!
路上她一直問我小公主在哪?我們在每一輛雙層巴士,教堂塔尖上找,沒找到。到幼兒園的時候,妹說:可能小公主今天不想出門吧。
我告訴她:小公主每天必須出門,不然別人看不到她會很難過。
以前上學的時候,因為特別愛看書,別人經常叫我書呆子。
我都四十了,依然覺得,讀書真的很有用,一拖二沒有崩,全靠這本書了。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