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天文學·
中外天文學家合作釋出銀河系三維塵埃分佈和特性圖

圖片來源:原論文
星際介質中大部分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都以固體小顆粒——塵埃的形式存在。塵埃會吸收和散射星光,使得遠處的星顯得更暗、更紅,這被稱為“消光效應”(Extinction)。大部分的天文觀測都需要進行消光矯正。但傳統的塵埃研究長期面臨兩難困境:高精度光譜巡天資料,往往不能覆蓋全天,難以將塵埃納入銀河系演化的框架來考慮;而依靠測光的全天觀測,又很難捕捉消光曲線的變化。這導致天文學家在開展相關研究時不得不假設:全銀河系的塵埃消光曲線都相同。這就給宇宙學、系外行星等研究埋下系統性誤差的隱患。
近期,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中國博士生張翔宇和其導師Gregory Green博士合作,利用我國郭守敬望遠鏡和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資料,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億顆恆星級描述星際塵埃對星光吸收和散射特性的資料庫,這項突破性成果將迄今已測量的銀河系恆星視線數提高了兩個數量級,第一次實現了銀河系三維塵埃分佈與消光曲線的同步測繪。這一成果於北京時間3月14日在《科學》(Science)發表,並被選為了當期封面文章。(國家天文臺)
· 科學事件 ·
美國眾議院議案:停止向中國公民發放留學簽證
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上週五,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賴利·莫爾 (Riley Moore) 與另外五名共和黨議員一起提出了一項議案,該法案可能禁止中國公民獲得“允許外國人前往美國學習或參加交流訪問專案”的簽證。對此,美聯社評論道:“該議案不太可能透過,並且已經引起了許多組織和學者的批評,他們擔心針對中國學生的敵對政策和言論可能會損害美國的利益。”(AP News)
· 醫學·
幹細胞療法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將腦萎縮速度延緩近50%
阿爾茨海默病 (AD) 的特徵是認知能力逐漸下降、嚴重腦萎縮和神經炎症。在最新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測試了laromestrocel——一種骨髓來源的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療法——在減緩AD臨床進展、萎縮和神經炎症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2a期臨床試驗。來自美國10箇中心的參與者被以1:1:1: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四個輸注組:第1組(安慰劑;每月輸注四次,n =12);第2組(一次輸注後每月輸注三次安慰劑,n = 13);第3組(每月注射四次,n =13);和第4組(每月注射四次,n =11)。該研究達到了其主要安全性終點;四組在任何輸注後 4 周內治療中出現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此外,沒有報告輸注相關反應、超敏反應或澱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異常。與安慰劑組相比,Laromestrocel減緩了所有治療組的全腦體積下降48.4%,減緩了左海馬體積下降61.9%,並減少了透過擴散張量成像測量的神經炎症。這些結果支援單劑量和多劑量laromestrocel治療輕度 AD 的安全性,提供了對抗腦體積下降和潛在認知功能下降的療效指徵。(Nature Medicine)
· 航天·
Crew-10抵達國際空間站以接替波音星際客機滯留宇航員

2025年3月16日,SpaceX Crew-10任務的四名宇航員(身著藍色飛行服)抵達國際空間站。(圖片來源:NASA)
據Space.com報道,Crew-10的龍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16日凌晨到達國際空間站。Crew-10將接替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了一段時間的四名宇航員,包括因為波音星際客機(starliner)故障而長期滯留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布奇·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蘇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NASA官員在Crew-10發射後表示,幾位宇航員最早將於週三(3月19日)乘坐此前到達的Crew-9龍飛船返回地球。(Space.com)
· 物理學·
黑洞可能轉變成“白洞”

圖片來源:Philip Drury,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中心的奇點被視為時空的終點——物質在此被無限壓縮,物理定律徹底失效。然而,最近一篇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論文卻指出,黑洞奇點可能並非終點,而是通向“白洞”的時空新起點。該論文名為《單模引力中基於么正性的黑洞奇點解》(Black Hole Singularity Resolution in Unimodular Gravity from Unitarity),透過量子力學重新詮釋了黑洞內部的時空本質,為調和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矛盾提供了新路徑。
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簡化模型——平面黑洞,其邊界為二維平面而非傳統球體。分析表明,奇點被量子漲落(空間能量的微觀瞬時波動)取代,時空在此並不終結,而是過渡到白洞。白洞作為黑洞的理論映象,會將吞噬的物質、能量乃至時間重新噴發回宇宙。更關鍵的是,研究提出時間可能由暗能量定義,這也為探索宇宙加速膨脹機制提供了新視角。儘管該設想仍高度抽象,但若奇點確實為白洞入口,理論上觀測者可穿越黑洞並在另一端出現。未來,團隊計劃將模型擴充套件至真實黑洞,並探索量子力學與引力統一的可能性。(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撰寫/編輯:王昱、冬鳶
封面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