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

2024年,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上映10年了。
過去這些年中,它不斷被重映,解讀,製作成各種語言的迷因(meme),成為太空迷與科幻迷們一再觀看的經典影片。
我們在感嘆無垠宇宙中人類渺小的同時,也為電影中傳達的細膩永恆的愛意而感動。
據派拉蒙影業的訊息,12月6日,《星際穿越》的70毫米Imax膠片版本將在北美進行IMAX重映,併發布了以浩瀚星空為主視覺元素的新海報。
“愛是唯一可以超越
 時間與空間的事物” 
未來某年的地球,農作物因患上枯萎病而滅絕,沙塵暴時常發生。前NASA飛行員庫珀(馬修·麥康納飾)和一雙兒女住在美國鄉下的一棟大house裡,女兒墨菲有時會發現書架上的書莫名其妙地掉在地上,她覺得那是鬼魂,庫珀卻總告訴她要用科學的眼光探究這件事。
一次刮沙塵暴時,墨菲忘記關窗,吹進書房的沙子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些代表地理位置的二進位制編碼。庫珀踏上尋找這個神秘地點的路,發現那是NASA的秘密基地,一群科學家們十幾年前發現了太陽系中的一個蟲洞,蟲洞的另一端可能有12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曼恩博士(馬特·達蒙飾)已經帶領一隊科研人員踏上了探索之路,每人前往一個星球,庫珀也決定抱著這樣的願景離開家人去後援。墨菲不願讓他走,並告訴庫珀自己破譯了書架上掉落的書的摩斯密碼——是“Stay”的意思。但庫珀還是和隊友們執意前往。
在尋找新“地球”的過程中,庫珀一行人見證了人性的黑暗面,在一小時等於地球上七年的星球上體會到了時間的流逝。最終眼看永恆號飛船能量即將耗盡,庫珀為了讓布萊恩(安妮·海瑟薇飾)能駕駛它到達最後一顆星球,主動離開了空間站。
因為被強大的引力吸進了黑洞,庫珀到達了連線著家中書房的五維空間,發現那個讓書架上的書掉下來的“鬼魂”其實就是自己,在地上用沙子擺出摩斯密碼的人也是自己。那些所謂的高維生物,其實就是未來的人類。
最終庫珀還是被女兒墨菲一手建造,並以他名字命名的“庫珀空間站”搭救了,但墨菲早已是耄耋之年,病床前站滿了後代。她鼓勵庫珀再次出發,因為在布萊恩抵達的那個星球上,她正忍受著孤獨,也正承載著人類未來的希望。

《星際穿越》的故事很難通過幾百字講完,很多人在看第一遍時,先是觀看宏大的畫面和了解了劇情梗概,第二遍再細細品味諾蘭安排的各種細節。
即便你不擅物理和數學,一樣會被片中布萊恩的金句臺詞“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所打動。
人類很小,宇宙很大
諾蘭的父親是廣告創意總監,母親是英語老師,這讓他從小就經常去看電影,並有興趣做一些有創意的事情。
父親甚至把家裡的Super 8攝影機給他擺弄,這臺機器最後被他綁在車底,摔碎在馬路上。雖然是一次“失敗”的實驗,但父親還是很鼓勵他拍攝自己喜歡的影片,有一年聖誕節他收到的禮物,就是一臺可以將電影片段拼接在一起的編輯機。

諾蘭為飾演少女時期墨菲的小演員講戲

1977年,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第一部《星球大戰》上映,也是在這一年,美國漫畫家傑克·科比創作的科幻漫畫《2001太空漫遊》連載完結。彼時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只有7歲,這些人類盡情幻想太空時代的作品深深影響著他。
大師們的電影為諾蘭打開了一扇想象力的窗。他還記得第一次在銀幕上看到庫布里克導演版的《2001太空漫遊》時的震撼。
“我不記得自己有多麼關心電影演了什麼,劇情是否晦澀或是令人疑惑。只記得當時看到了宇宙飛船,看到其他世界,內心被帶到了其他的維度,這次經歷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因為它讓我感受到了‘你可以為觀眾創造出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星系’這件事。
五維空間
《星際穿越》的最初構想來自美國電影製片人琳達·奧伯斯特,她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曾於201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基普·索恩 (Kip Thorne)是好朋友。她從2006年起,就想要製作一部“概念源自當今世界的科學”的科幻電影。

基普·索恩為飾演成年墨菲的傑西卡·查斯坦講述片中的物理公式

琳達·奧伯斯特最初請來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來執導,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和弟弟喬納森·諾蘭共同撰寫劇本,基普·索恩為電影提供最初構想和研究理論,擔任科學顧問、執行製片人。但之後因為公司遷離等種種機緣,讓克里斯托弗·諾蘭成為了本片導演。
“我覺得這是一個講述重要故事的非凡機會。將人類之間的聯絡與牽絆,與規模龐大的宇宙進行對比。”諾蘭說道。

諾蘭在片場

“拍這部電影是我童年時期的一個真實夢想,我在片中做了很多我從小就想做的事情。”同時諾蘭也表示,庫珀這個角色為他增添了“擁有更多情感的主角”的可能性,片中的布蘭德即便是一位科學家,但也相信愛能超越不同的維度。
電影幕後照
“我認為《星際穿越》相比於我的其他電影,會更加個人化並且更為明顯地關注情感。我的意思是,這部電影其實是關於人類之間的聯絡,以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它們,可能會意味著什麼。”
未來終究會到來
由於用了基普·索恩的科普作品《黑洞與時間彎曲》作為電影的科學理論來源,在上映後的十年中,《星際穿越》中的科幻元素也時不時被整理出來並論證。
影片中永恆號靠近卡岡圖雅黑洞的一幕,向普通人從多個角度展示了“黑洞”的細節:它是一個完全黑暗的圓形洞,周邊漂浮著由氣體、塵埃等構成的吸積盤,高速旋轉並輻射光與熱。永恆號靠近它的時候,也被它的轉速“帶跑”。
黑洞全貌
這一形象是基普·索恩親自監督製作,他先解出了追蹤光線繞行黑洞的方程式,在數學上描述了近距離觀察時吸積盤的樣子。之後聯合模型製作團隊使用了上千臺計算機,對其計算結果和數學描述進行模擬,歷時一年製作出了螢幕上的卡岡圖雅黑洞。
在影片播出5年後,NASA才釋出了真實黑洞的模擬動圖,與片中的卡岡圖雅黑洞相似度極高。因此這個黑洞也被稱為“史上最真實的黑洞”。
能讓人穿越時空的“蟲洞”,則是基普·索恩與諾蘭基於當前理論的浪漫想象。它是廣義相對論中容許存在的一種特殊結構,可以連線時空中不同維度的兩個點,從而實現時間旅行。
在製作黑洞、蟲洞模型的過程中,基普還專門在物理學的專業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在此之前,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沒有給黑洞、蟲洞建模過。反倒是我們用電影做到了。”諾蘭在當年的中國首映禮上這樣告訴媒體。
諾蘭心目中,太空探索一直代表著人類有史以來最充滿希望和樂觀的事業。他也不止一次強烈地感覺到,人類正處於一個需要重新開始放眼宇宙、更多地探索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節點。
編輯:李大貓 運營:Yidan  監製: Alga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