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美團官微釋出公告,宣佈將推出八項舉措以進一步改善演算法、保障騎手權益。
此次改進演算法的主要舉措,包括建立演算法公開常態化機制、在全國落地和完善騎手防疲勞機制、逐步取消超時扣款等等,透過增加演算法透明度,兼顧各方感受與權益,讓演算法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
一直以來,演算法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熱詞。此次演算法公開,回應了外界對騎手的關注,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使公眾能更客觀地看待演算法與平臺,也是對社會訴求的一個積極回應。
企業花大力氣持續改善演算法,促進演算法透明性,不僅僅是回應社會與監管需要,實際上,它也是企業自身發展所需。
在改善演算法、提升演算法透明性的過程中,制定演算法的人,能夠傾聽執行演算法的人的感覺,就可以高效地改進演算法,達成更大的協調,更高效地調配資源,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一方面,公示演算法推薦服務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圖、主要執行機制等,可以消除不理解,彌合各界認知差距,形成基本的治理共識,進而產生主體性和主人翁意識。這對企業發展是有利的,所以企業也有動力去做。
另一方面,演算法的透明化,有利於建立更好的勞資合作關係。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中,勞資雙方並不是被動的關係,而是一種合作的關係。這幾年,外賣平臺的騎手數量迅速增長,並逐漸變成靈活就業的最大蓄水池。與之對應的,面對這份帶有“有勞有得、多勞多得”等典型零工經濟特徵的職業,外賣平臺也在不斷推動演算法改善,並吸納來自一線勞動者的意見,以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則,兼顧騎手勞動保障和他們“多勞多得”的自主性選擇。
演算法說到底,是一種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它廣泛地存在於所有的工作崗位,不管是國企、機關單位都有自己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只不過,在網際網路平臺,它體現在有計算機系統來觀察、執行,這會給人一種不透明的印象。由此,在勞動者和公眾中,產生一種神秘感,滋生不理解,產生一種被動感。
比如有學者提出,圍繞騎手話題熱議的“配送演算法”,只不過是上世紀“泰勒制”在數字時代的新體現,它本質是一種勞動規則條款,是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在交易市場裡多方博弈的取中結果。“泰勒制”由美國企業管理者弗雷德里克·泰勒發明,透過制定工作定額、挑選培訓工人、工作流程標準化、差別計件工資等措施,改進生產組織方式,大大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
但應該看到的是,在演算法問題上,社會上流傳的一些觀念有認知偏差,不少人還停留在“演算法困住騎手”的二元對立體系之中。同時,外界輿論和一線騎手的真實想法,更是存在一定認知差。比如,此前美團試點騎手防疲勞機制時,也有騎手明確表示“還想多跑幾單”的反對聲音。

對於演算法,勞動者當然擁有最後的“關鍵一票”,換職業或者換平臺。但他們的意見,卻代表著這個群體的共同心聲:如前段時間美團召開的騎手懇談會上,就有騎手明確表示如果防疲勞機制時限變成八小時,那肯定會選擇跨平臺跑單,或者是“乾點別的”;也有騎手錶示,自己也會利用休息日時間跑單,背後是因為有生活、經濟各方面壓力推動。
這意味著,演算法治理並非能夠一蹴而就,也並非完全滿足大眾的情緒,而需要客觀地考慮多方面的訴求。在保障安全的底線基礎上,兼顧勞動者主觀意願和消費者利益,更科學、合理地探索改善配送演算法。

現實遠比流行的認知複雜
從更大層面來說,演算法只能解決外賣騎手的履約問題,但在他們面臨的“生活演算法”中卻無能為力。而且從就業結構來看,騎手只是就業市場的一小部分人群。他們的權益與整個市場中勞動者的權益保護息息相關。
騎手其實是一個有網際網路紅利的崗位。騎手這個崗位,是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青年農民工群體中,能夠穩定獲得確定性收入的兜底選擇。雖然這個紅利,比起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位普通的體力勞動者而言,要比送快遞、在電子廠打工更划算,比如時間自由、收入穩定。
但是,他們的紅利不可能高於同等素質的其他勞動者很多,在藍領就業市場中也是處於中位數以上水平,這本身也是市場規律所決定,而不是“配送演算法”所決定。同時,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所面臨的城市融入性、職業發展、城鄉社會保障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更是一項複雜的社會治理難題。

所以,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面臨的問題,不止於演算法問題。技術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除了平臺在推動的演算法改進、勞動者權益保障外,社會各方也要形成合力,幫助騎手背後更大的青年農民工。只有這樣,演算法透明帶來的騎手權益提升,才可能真正地保持下去。


熱文回顧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