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絕經前後大腦對比,觸目驚心:35歲後,斷崖式衰老要來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這週末很想跟姐妹們聊點私房話題,中年以後你們有沒有感覺到乏力、失眠、頭痛、記憶力減退、代謝變慢、月經量少、月經不準時、皮膚幹、眼睛幹、生殖系統幹、脫髮之類的問題?
我是這周看了主持人李靜拍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才更深入的瞭解到女人更年期要面對的症狀居然有這麼多。
紀錄片裡反覆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羞恥
一直以來,我們能大大方方的談論青春期,有無數的專家和書籍教父母怎麼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怎麼照顧好青春期的孩子。
但是很少有人會坦然的談論更年期,很少有人科普35歲以後就要為更年期做準備,很少有人說起更年期會面對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樣的應對方法。
很多媽媽自己也不太知道,為什麼原本7天的月經,變成了3天,量還變少了。
為什麼原本溫和的性格,變暴躁了;為什麼原本好好的身體,現在經常容易疲憊、記憶力變差那麼多……
咱們今天就來把這層窗戶紙捅破,說點兒35歲+女人該知道的事兒。
那些被我們
忽略的身體訊號
不知道姐妹們看沒看過李靜主持的節目,我當年很喜歡她主持的《超級訪問》和後來的《非常靜距離》。
印象中,她總是一個精神很飽滿的主持人。
但是她說自己37歲的時候,從家裡出門到公司的路上,都是要用手揪著眼皮的,不是困,而是眼皮抬不起來。
有時候壓力大,她的手指會發抖。
那時候身體其實已經給了她警告,但是她沒有在意,還在堅持高強度工作,直到一次主持某個小型釋出會,來賓是趙麗穎。
李靜在臺上突然感覺渾身潮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滿身是汗,腦子裡也記不住臺本。
原本計劃30分鐘的釋出會,她匆匆20分鐘就走完了流程,草草收尾。
趙麗穎關切的問她怎麼了,李靜回覆“我更年期”,內心無比的沮喪,因為她意識到自己的主持生涯結束了,覺得自己太糟糕了。
李靜這件事兒讓我特別有共鳴,有一回我跟傑森媽媽還有幾個小夥伴開會,找了一些選題,還定下來了幾件要落實的事兒。
當時沒有記錄下來,等我第二天去回想的時候,發現好像很多都不記得了。
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記憶力都挺有信心的,整個學生階段都是尖子,工作了也很要強,生完孩子之後有過記憶力衰退的階段,但後來也慢慢恢復。
不能說過目不忘,但工作、家庭一堆事兒,大體還是能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是現在竟然回憶不起頭一天說的內容,當時心裡還是挺沮喪的。
現在才意識到,這就是更年期的一些前期訊號。
所謂更年期,其實是通常發生在45-55歲。這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的過程,標誌性事件就是絕經。
絕經前後的時間被稱為圍絕經期,圍絕經期之前還有一個前圍絕經期。

35歲以後,隨著女性激素水平的緩慢減退,女性的身心就會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
乏力、疲憊、健忘、失眠、身體疼痛、脫髮等等這些,都是可能在35歲以後就出現的。
這是身體給我們的警告,也是在提醒我們現在就需要開始為更年期做準備了。
就像李靜說的,這個階段如果10個問題不解決,到了更年期之後就有20個問題、30個問題等著你。如果在30多歲、40歲就開始面對,可能在50歲就只有5個問題。

早點積極的面對問題,才能更從容的解決問題。
提前十年
準備的智慧
姐妹們有沒有看過女性絕經前後大腦的對比圖?我覺得太扎心了。
咱們之前分享過青春期孩子的大腦,能直觀的看到大腦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而更年期女性的大腦,則是能直觀的看到從成熟到衰退的對比。
協和醫院神經科的醫生指著大腦圖解釋,那些發紅發亮的地方,代表著活力很好,左邊絕經前女性的大腦,紅色區域幾乎佔據了一半,而右面絕經後女性的大腦,紅色幾乎很少了。

而這些發亮的紅色區域,掌管著我們的邏輯、思考能力、語言判斷能力、記憶力,所以更年期這些方面的衰退,是客觀事實。
李靜也說,自己前兩年記憶力下降很厲害,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素治療,記憶力又恢復了一些。
更年期的衰退,並不是不可逆的,它是一個大腦重塑的過程,度過更年期之後,還是會有機會回到更好的狀態。
但是如果想要更加平穩的度過更年期,必須提早佈局。
比如說35歲以後建立身體資料庫,每年檢測AMH(卵巢儲備)、性激素六項;做骨骼掃描:40歲起每3年做DXA骨密度檢測。
比如說多做運動、減少高油高糖的食物攝入、建立規律的作息,這些都是特別有幫助的方法。
愛自己,
也總有人愛你
之外在網上聽過一句話:“一個好媽媽,能旺3代人”。但突然發現,原來更年期也是會影響3代人的。
李靜在做紀錄片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媽媽更年期時候症狀非常嚴重,經常心悸乏力、孤獨抑鬱,沒有人能夠傾訴,是自己一個人熬著的。
而母親更年期最難受的時候,她才32歲,正在國外特別開心的度假,對一切都不知情,所以內疚自責,哭著問母親為什麼不讓她知道呢?
李靜自己更年期的時候,女兒才20歲,正在上大學,妥妥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更年期,讓女性更能理解自己的母親,理解她情緒為什麼反覆無常,理解她為什麼“矯情易怒”。
坦然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也會讓女性更容易爭取到家人和孩子的理解和支援。
一位媽媽就說,她先生是資深骨科醫生,但是她最開始進入更年期時,總覺得先生不能理解自己。
先生對此的解釋是,不希望強化更年期這件事,他會默默的在妻子不舒服的時候切水果、做飯,但不想過多的談論更年期。
但是她女兒就很貼心,每次都是先肯定媽媽的情緒和感受。
當媽媽說沒睡好,女兒就會說,媽媽好辛苦啊;當媽媽說很累,女兒就會說,媽媽確實很累。
這種語言上的肯定和支援,會讓媽媽覺得好了很多。
片中也有很多女大學生表示,在發現媽媽更年期不舒服之後,會每天給媽媽打電話聊聊天,幫媽媽紓解情緒,這些都對女性特別有幫助。
我前兩天跟朋友聊天,還說起二女兒明年開始申請大學,大女兒後年參加高考,再過兩年多,我就是“空巢老人”了。
希望到我步入更年期的時候,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吧。
不過外界的幫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自己提前準備著。我也結合專業醫生的建議以及一些談更年期的書籍,整理了一份清單,姐妹們可以參考。
為更年期做準備的頭一件事兒,就是運動。
更年期各種問題,都跟身體機能下降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
規律運動能提高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幫助我們清除過多遊離雌激素,維持激素穩態。
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游泳,能增加盆腔血液迴圈,為卵巢提供更多氧氣和營養。
《生殖醫學雜誌》還公佈過一組資料,每週運動≥150分鐘的女性,卵巢儲備指標(AMH)下降速度減緩23%。
我在前兩年開始跳舞,堅持了一年之後,發現自己有了馬甲線,雖然體重沒有變化,但肌肉更緊實了,以前正好的褲子也肥了一圈。
第二件事兒就是注意控制飲食和補充營養。這個涉及到的比較多,我給姐妹們每一種都簡單說一下哈。
一、補充植物雌激素:卵巢的“智慧調節器”
卵巢功能下降的時候,雌激素會銳減。引發潮熱、失眠這些問題都跟雌激素下降有關。咱們平時可以多吃點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比如無糖豆漿。
《更年期》期刊就有一個研究:每天攝入60mg大豆異黃酮(≈300ml豆漿),潮熱頻率減少26%。
二、補充Omega-3脂肪酸:細胞炎症的“滅火器”
卵巢衰老其實跟慢性炎症密切相關,而Omega-3脂肪酸,正好被稱為細胞炎症的“滅火器”。
這東西深海魚裡面就有,有研究顯示說每週吃≥2次深海魚的女性,AMH值(卵巢儲備指標)比不吃的高17%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還有個研究:Omega-3攝入量前25%的女性,自然絕經年齡推遲1.3年。
三、補充鈣+維生素D:骨骼的“防盜系統”
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會導致鈣吸收率嚴重下降。
姐妹們可能不知道,女性35歲後每年流失1%骨量,絕經後增速至3%-5%。協和醫院還有個資料是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患病率32.1%,是男性5倍。
所以強烈建議大家多吃含鈣量比較高的奶製品、豆製品。我家各種奶製品和豆製品都是全年持續不斷的,感覺補鈣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四、補充鎂元素:神經的“鎮定劑”
鎂是更年期特別需要補充的,更年期女性尿鎂排洩量增加,就特別易出現焦慮、失眠。
平時可以多吃含鎂的食物,像是南瓜籽、紫菜、黑巧克力、香蕉裡面都有鎂元素的。
五、適度營養補充劑
最後這點,我有點猶豫要不要寫出來,因為我自己雖然查過很多資料,也問過專業醫生,但是忙起來確實做不到吃特別全。
經常是隨便訂個外賣了事,最近外賣還總塌房。所以家裡和辦公室都會備上一些營養補充劑。
補鈣的、補鐵的、補維生素的、補葉黃素的,還有什麼人參、枸杞、牛肉乾,感覺抽屜裡都有點兒十全大補小藥鋪的味道了。
去年開始有意識地保養卵巢,每天喝卵巢保養氣血飲,這種補充劑好處就是比較方便,不用吃那麼多樣和那麼多量,適合我這種又忙又懶的人

市面上同類產品挺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斟酌品牌。我自己在喝的是超級原料家的,之前還專門給大家分享過。裡面主要成分是麥角硫因、肌醇什麼的,適合成分黨。
我知道一位媽媽也一直在喝,她去年因為乏力、月經不規律、氣色不好去查內分泌,結果顯示抗繆勒管激素(AMH)明顯低於參考值,這個值是評估女性卵巢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醫生跟她說是卵巢衰退。
喝了一段時間之後,再配合運動、飲食等等調節,她今年的AMH值迴歸正常,還跟報喜說自救成功。
大家也可以選一些適合自己情況的各類補充劑,如果需要這一款的話,咱們店鋪裡現在也還有,需要的姐妹可以點選下面圖片,能直接跳轉到詳情哈。

👆點選圖片進入樹媽優選,立即參團
最後想用李靜的一句話來結尾:
女性更年期,更像一種儀式感。它只是把你帶到了一種生命新的狀態,是生命另一個狀態的開始。它不是剩下,而是盛夏,盛開的夏天。
沒有什麼難以啟齒的,坦然面對自己,本身就很酷。
再插一句題外話,現在北京這邊特別重視程式設計,大女兒公立學校,二女兒國際學校,都開了程式設計課,在學Python。不知道大家對程式設計怎麼看,這兩年陪孩子一路升學過來,越發感覺到,以後程式設計可能會像用電腦一樣,會成為基礎能力。
強烈建議大家有機會讓孩子多瞭解一些程式設計知識。很多人會把它妖魔化,覺得學程式設計,就是打遊戲,或者以後就是做程式設計師。這種理解肯定是有偏頗,第一少兒程式設計就像其它特長班一樣,反而我會覺得它比一般興趣班還要實用;第二,很多職位不是要你去開發,而是要了解它的底層思維和邏輯;第三,現在AI時代的發展這麼快,未來對科技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一定會大幅增加。所以,我還是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下,對升學也有幫助,我給大家爭取到了西瓜創客的線上少兒程式設計探索營體驗名額。他們家專做少兒程式設計,10幾節課程下來,足夠0基礎到入門,完全可以試試孩子喜不喜歡,也幾乎沒什麼費用。預約直播就可以到直播間領取。
這周的免費贈書活動也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客廳板凳已擺好!
速速點選關注樹媽影片號
謝謝你們的小愛心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