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太平洋東岸·遙遠的對面是祖國家鄉
圖||泥巴青年2023年12月7日
人畢其一生都在追求生長與獲得,總想要做成點什麼、得到點什麼,也就是“立”。志向大的,有立功立德立言的想法,志向一般的,也要追求個安家立業、安身立命。
孔子說“立”是三十歲該做的事,叫“三十而立”。老天待人不薄,有陽光雨露、沃野萬里,還有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的總體紅利。普通人只要不過於懶惰或慘遭意外,多多少少總能“立”些東西,創造點價值。
然而,煩惱乃至痛苦,並未隨“立”而去,也不隨社會福利的增加和個人財富的獲得而減少。更有甚者,立而傾、立而倒、立而頹、立而散的例子比比皆是,慘痛更甚。
孔夫子洞察人生,給“而立”之後設的境界,並非成長為更大的“立”、不是求更大的“果”,而是“不惑”。從“而立”到“不惑”,智者需要修行十年,得道者四十方能不惑。“而立”之後,若不能避惑,則立不穩、立不久。
“而立”不易,“不惑”更難。
欲知“不惑”,需先知“惑”。惑者,心上有了“或”,心不一、不定、不誠、不堅,有了選擇,有了搖擺,人便受其惑了。
由此看來,“不惑”,不是要腦子多聰明、分析多透徹、計算多精明,而是關鍵在心。心一、心定、心誠、心堅,便可不惑。
心誠是前提。對自己誠實,自己想得到什麼、願意放棄什麼,不能欺騙自己。多少事,都是自己騙自己。
心定是靜慧。心定則眼明。心思浮動,則禍起蕭牆。看看東邊好,看看西邊美,看看南邊富,看看北邊爽,便丟失了自己的位置。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也能沒馬蹄。
心一是簡單。心一是對自己秉性的洞察,對自己選擇的堅守,對自己承諾的負責。一心一意之人,生活簡單,思維簡潔,值得信任。不必投機取巧,不會求全責備、不想苛責於人。
心堅是堅韌。堅韌是一種自我救濟、自我保護。在不得志不如意的環境中,不論熱浪滔天還是天寒地凍,只有堅韌才能存活。
“不惑”二字很妙。要在自己的世界中,保持著清醒,不為外界所擾,見惑不惑,有所為有所不為。
況是好時節,風日生光輝。但願身康健,長與花為期。
拿一支好筆,寫幾句“不惑”,紀念這個日子。
每天18:18推送,堅持日更,一起成長,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