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鉛含量超標有哪些影響?專家詳解→

2025.07.11

本文字數:1926,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鄒臻傑
鉛等重金屬元素一旦含量超標,機構與個人應如何做好應急處置並提前預防?
日前,多位公共衛生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兒童血鉛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尤其是自我國2000年開始禁止使用含鉛汽油後,土壤、水源與空氣中的鉛元素已經得到很好控制。那麼,應對可能產生的鉛等重金屬汙染,篩查、檢測與治療都有哪些方式?機構與個人的預防工作如何做?

早有診斷路徑
血液中鉛含量超標對人體會產生哪些影響?
上海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教授徐紀文表示,通常正常人體內也會有一定的血鉛含量,一般在50μg/L(微克/升)以下,這是一個正常值。
徐紀文稱,血鉛進入身體有三個途徑,包括消化道吸收(佔到70%~80%的比例)、呼吸道吸入(含鉛汽油揮發等)和皮膚直接接觸(塗抹化妝品等)。血鉛在身體內也會分佈在血液、大腦和骨骼三個地方;其中,血鉛沉積在大腦的海馬體中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血鉛沉積在前大腦額葉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症狀,血鉛沉積到小腦則會造成行走不穩;因此血鉛對兒童智商下降的影響不可逆。
對於驅鉛(也稱排鉛)治療,徐紀文也表示,排鉛渠道較為單一,通常就是透過胃腸道進行排洩,一些血鉛含量較高的患者還需要增加熬合劑使其加快排洩。不排除也有情況是血鉛指標恢復正常後,之前沉積在骨骼中的鉛還會緩慢析出,分佈到血液和大腦,還需再接受治療。
那麼,血鉛篩查、檢測工作應如何開展?事實上,國家衛生部門2006年釋出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預防指南》(下稱《預防指南》)稱,近年來,我國兒童血鉛水平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大多數城鄉兒童血鉛水平等於或高於200μg/L的比例很低,因此無須進行兒童鉛中毒普遍篩查。但對於存在或懷疑有工業性鉛汙染地區,可考慮進行兒童鉛中毒的篩查。
國內一位三甲醫院檢驗科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儘管血鉛檢測能力與設施配備並不複雜,但能提供這項服務的醫療機構並不多。一方面是因為血鉛檢測需採取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測定方法,該方法應配備相關試劑、裝置,定期還要接受質量控制與檢查,但需要進行檢測的病例數很少。另一方面政策不鼓勵醫療機構開展鉛、鎘、汞等微量元素的收費檢驗。
記者注意到,與上述《預防指南》同期釋出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試行)》檔案則將“靜脈血鉛水平(而不是指尖末梢血)”作為了診斷的依據,同時該檔案還規定了診斷分級、處理原則。
檔案稱,連續兩次靜脈血鉛水平為100~199μg/L的為“高鉛血癥”,連續兩次靜脈血鉛水平等於或高於200μg/L的為“鉛中毒”,鉛中毒也包括輕度、中度和重度(血鉛水平分別為200~249μg/LL、等於或高於450μg/L)。檔案還對後續的治療與用藥給出了明確指導。

控制與預防
記者梳理過往資訊發現,從全球近10年發生的重金屬中毒事件看,其多為環境汙染(土壤、水源、空氣等)、資源回收汙染(電池等)這兩類。對於此類情況,機構應如何做好日常監測與應急處置?個人又該如何預防?
一位疾控部門資深專家告訴記者,兒童血鉛超標診斷、救治屬於臨床範疇,而與“人群”相關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則需要由疾控來開展,包括預防事件發生、控制汙染源擴散等來保障人群健康,“任何一起人群中毒事件或傳染事件都需要透過詳實調查來完善證據鏈,最終確定汙染源。”
對於機構的日常監測與應急處置,該專家表示,首先,一些糧食、蔬菜等農業種植基地需要進行重金屬元素的土壤排查,符合條件方能投入使用,未達標準則需要進行一定的土壤修復。其次,幼托、小學等重點場所裝修、教學器具選購,應符合教育部門制定的相關標準。應著重關注塗料、油漆和過於鮮豔的玩具和用品,儘可能排除重金屬汙染的可能性。
“再次,各地環保部門也會針對重金屬等指標進行持續監測,這些監測結果一旦出現大幅度波動也需要即時與相關部門進行聯動處置。”該專家還稱,借鑑國際經驗也非常重要,一些發達國家曾因鎘、汞等工業汙染引發了“水悞病”“痛痛病”等,相關處置方法可以作為前車之鑑。
個人又該如何預防?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急危重病主任申捷表示,對於一些高危的、可能接觸鉛等重金屬的兒童或成人(有職業暴露風險的),還是要注意進行相關的篩查,必要時要行監測。
上述疾控部門資深專家給出建議稱,一方面,成人和兒童都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洗衣物。尤其是對於給兒童食用的食品,家長要特別注重其衛生,應從正規渠道去購買和獲取。
另一方面,應注意兒童器皿的安全。對於兒童使用的用餐、飲水器皿,要儘可能採用高溫瓷具,少用顏色過於鮮豔、裝飾過多的盛具;此外,幼兒園、小學等重點機構也需要應定期重點關注飲用水、餐飲方面的安全,採購的玩具、課桌椅等用品也需要嚴格把關,以保障兒童的安全。
微信編輯 | 小羊
實習生 | 小朱
推薦閱讀

“黃金平替”,單日大跌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