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聯商網撰文/韻凝
作為一家開創了新派“杭幫面”先河的知名連鎖麵館品牌,陳八兩秉持“北面南燒”理念,融合浙江烹調技法與北方手工面工藝,以“面勁道、湯頭鮮”為特色,連續3年榮登必吃榜。
它從9張桌子起步,截至目前門店總數超200家,主要分佈在杭州、寧波等,成為浙江省門店數最多的餐飲連鎖品牌之一。它用十幾年時間,以驚人的坪效和超強的品牌力,在粉面賽道脫穎而出,成為浙江面食的代名詞。
在陳八兩店面遍佈杭州後,創始人王少君又創立輕正餐品牌——何文田。在“好吃、健康、不貴”的初心下,為消費者提供工作午餐、朋友家人聚餐等場景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為什麼陳八兩佔領杭州市場後三戰上海灘?為什麼在麵食賽道取得成功後,又開出另外品牌?這背後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策略或者思考,又需要哪些組織能力建設?是否代表了餐飲未來的趨勢?為此,聯商網採訪了陳八兩創始人王少君。
以下為專訪文字實錄(經聯商網整理)
01
找到自己真正的長處和短處
聯商網: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創業?什麼契機讓你創辦了陳八兩?
王少君:2008年那個時候是萬眾創新創業的熱潮,我們是那一批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典型代表。我第一個店開的是奶茶店,但那個時候沒有那麼火。我這個人的性格,相對喜歡做那些看得見摸得著、務實點的東西。那時候對我來說,奶茶在認知上是不匹配的,還是要在麵食賽道上精耕細作。麵食賽道雖然“擁擠”,但品牌生命週期比較長,我可能更傾向和合適做生命週期比較長的事情
從2008年開始到2013年,我做的是杭幫面。創業的想法是,以往外地人吃了杭州本地的麵食,會覺得不好吃。我預估杭州會有大量的外來人口進來,把陳八兩變成一個外地人特別喜歡吃的麵食品牌。

聯商網:創業17年,遇到過什麼挑戰?有哪些反思或者經驗分享?
王少君:從2008年到畢業是非常順利的,但是成功以後就會飄。飄了是因為對社會認知度不夠,認為成功如此簡單是自己能力強。踏入社會以後,其實跟想象中不一樣。成功可能需要你的天時地利人和,但不代表你會一直成功。就是做什麼虧什麼,投什麼虧什麼,靠運氣賺的錢會憑實力輸掉。創業者有一個天然的性格特質是不服輸,但是壞處在於你始終沒有真正地去認識到自己,這其實是非常可悲的。
創業十年,回過頭去覆盤的時候,我給我妻子發過年終總結,在反思時提到:我的長處是善於與人打交道,能夠發現一些優秀的人才,可能有些人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才,但是我能夠看到一個人的能力與閃光點,我能夠把他的力量發揮出來。我的缺點是什麼呢,就是我對產品的理解是不深的。

男人在40歲以前,就是尋找自己的一個過程,你要找到自己真正的長處和短處。能夠篤定這個長處就是比別人要有天賦,比別人要更有競爭力。你的短板在什麼地方,一定要透過團隊和自我的約束,把它規避掉。不然你永遠不可能成長。
從2018年以後,我透過引進合夥人、職業經理人、合作伙伴、合作機構等來彌補我在做企業過程中的所有的短板。
02
未來公司會打造品牌矩陣
聯商網:為什麼陳八兩成功後又創辦了何文田?
王少君: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基於前面十年做的非常亂,品類越多其實做的越不精,所以我在2017年到2021年這五年時間裡面,就堅持做好一碗麵。
到2021年底,我覺得差不多了,因為已經陳八兩已經開到150家店,杭州全面鋪開,寧波也開到40多家店。
我們那個時候思考的是,在杭州做一個跟陳八兩同樣有影響力,但是在品類上完全不同的品牌,所以就做了何文田。

我還是希望它能夠成為一個像陳八兩一樣的品牌,在陳八兩150個店旁邊能夠再開150家店,這樣我們區域的規模就翻番了。再加上像寧波、江蘇等地,不斷進行復制才有影響力。
聯商網:多個品牌背後有哪些思考和戰略?
王少君:我們主要還是圍繞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基於大眾化消費進行品質升級,那麼就會有中低端品牌與中高階品牌。未來公司打造的是品牌矩陣,需要不同的主理人去做不同的品牌。我們可以採取合資的形式,他們做“0-1”“1-5”,我們就做“5-100”。比如可以把香港、深圳、上海成熟的品牌代理到浙江,我們做浙江省總代,這樣可以把華東和浙江做好。
聯商網:為什麼陳八兩在2020年之後放開加盟?
王少君:從2020年疫情開始,商場裡面有一批好的位置,租不掉了或者說沒人敢租。這個時候我們機會就來了,但是你沒那麼多錢。那個時候很多人要加盟,我們就開放了。一開放發現店也多了,品牌勢能也強了。關鍵是什麼?加盟商經營能力比較強,拿結果的能力比你直營團隊高兩倍以上。
加盟直營化與直營加盟化:直營加盟化就是要把直營店都賣給加盟商,讓加盟商去賺更多的錢,我哪怕只有一半的股份;加盟直營化就是加盟店用直營店的管理模式去管理,讓他們經營的更輕鬆。

03
用人需要價值觀同頻

聯商網:如果是一個多品牌的戰略,你的組織管理能力也要相匹配。
王少君:我們用人,第一選擇是價值觀都同頻的,大家都是為品質飲食文化生活做出貢獻。我們公司分三條線,一條是專案線,管理所有的門店;一條是中臺線,賦能所有的門店;一條是供應鏈線,做後端食材供應鏈。
我們之前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把中臺和供應鏈都做完整了,但我們在專案組織層面還不夠完善。所以,我們今年把儲備環節和培訓全部“撿”起來。在中層幹部跟基層幹部中間,需要有一個0.5的儲備階層,在高層跟中層之間,需要一個0.5的一個儲備高層的階層。那這樣子,任何一個人走,都能夠讓專案組織健康執行,也能夠讓更有能力的人快速升上來。
聯商網:這不是讓大家捲起來了?
王少君:就要捲起來,因為最終你需要有強大的組織力去服務加盟商,不然你公司的組織力不夠,反而拖加盟商的後腿。
04
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
聯商網:上海市場攻了三次才成功,為什麼執念於一定要把它攻下來?
王少君:這不是執念,而是我的一個發展路徑,任何一個企業都有根。比如說蜜雪冰城的根在下沉市場,但是你會發現它在上海、杭州也有。我們公司的根在大城市,我們只有把大城市的根做紮實了,未來才有可能像蜜雪冰城一樣佈局。

這其實跟創業者的韌性是有關係的。我做生意開店,喜歡在哪邊跌倒從哪邊站起來。只要企業活著,我們始終想征服上海,跟性格有關係。此外,也跟階段性有關係。2019年那個時候,我們在上海開了三家店,基本都是因為我們自身的不成熟而失敗。那麼第三次為什麼能夠成功呢?我們自己的城市模型已經成熟了,我們的合作伙伴也非常優秀,他能夠選到我們公司永遠選不到的位置,租金特別便宜但位置特別好。
聯商網:上海能夠磕下來,其實跟你找的這種合夥人或者代理商相關,複製到其他城市的話能成立嗎?
王少君:底層邏輯都是一模一樣。第一,你自己首先要夠好,產品有生命力,品牌、組織和週期都跑完了。第二,選擇靠譜的人、合適的人。好的模型加好的團隊在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夠複製成功。
05
未來產品競爭迴歸到食材
聯商網:你認為餐飲行業五年的願景是什麼樣的?
王少君:現在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是專業化的餐飲連鎖團隊。市場競爭的好處是,越來越多優秀品牌的出現,能夠讓消費者獲得不同的體驗。壞處在於內卷,讓所有人在短期之內都很難以承受。
但是我覺得,只有擁有堅持長期主義的專業團隊,才有市場機會。只有停下來穩紮穩打,再往下一步走,才能夠慢慢地把品牌越做越穩。
消費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要服務好才能夠走得更遠。未來餐飲的產品競爭,將回歸到食材而不是口味。
透過食材才能感受到產品的鮮度、口感等,這遠比酸甜苦辣味型更有復購性。此外,店面還要有溫度和煙火氣。只有這樣,消費者才願意復購。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