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餐桌上的配角,美國為何緊追不放?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魚肉加工

看了《哪吒之魔童鬧海》,很難不被天生火爆、不服軟、不好惹的哪吒“感染”,他太燃了。

若將這一個性,投射於尋常可見的魚類,更契合哪種魚呢?
我個人覺得,可能是羅非魚。
今年2月底,重慶媒體釋出了一則訊息,提醒市民注意,諸多外來水生物種禁止放生,包括鱷雀鱔、藍腮太陽魚、食蚊魚、暹發鱷、美國牛蛙、蛇鱷龜、克氏原鰲蝦(小龍蝦)、巴西紅耳龜、所有羅非魚等。
為什麼是“所有羅非魚”?
附上的“禁止放生外來水生物種名單”,做了相關介紹,稱羅非魚:“原產於非洲,由於其幼魚存活率高於本土常見的鯉魚、鯽魚等魚類,從而逐漸擠壓本土魚類生存空間,取代當地很多原生魚類,是全球入侵性最誇張的一個物種。目前主要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自然環境相對溫暖,冬季沒有冰封、水溫偏高的地區形成入侵。”
同樣在今年2月,泰國漁業部宣佈,他們成功培育出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黑顎羅非魚,這種改造後的四倍體羅非魚和自然的二倍體羅非魚交配的後代不能繁殖。
之所以讓其後代“不能繁殖”,是想努力減緩羅非魚的入侵,“以扭轉對生態的破壞”。
據報道,目前,黑顎羅非魚正在泰國多達19個府氾濫,持續破壞當地的水生生態系統,以至於科學家直指,黑顎羅非魚的泛濫是“泰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破壞事件”。
黑顎羅非魚何以如此兇猛?
據“食通社”報道指出,黑顎羅非魚完全不挑食,“植物、動物、浮游生物、魚卵、幼蟲、蝦、分解後的有機物等,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
與此同時,繁殖能力超強,一次可產150~300個卵,最高可達900個,且存活率達到90%至95%,全年不休。
將上述兩件事結合起來看,一言以蔽之,羅非魚存活率高,入侵性強,生態破壞性強,作風彪悍。
從這個角度看,將羅非魚比作“魚中哪吒”也不算太離譜。

哪吒雖然是魔童,卻有一顆追求公平正義的心。

羅非魚雖然是魚中“流氓”,卻也有備受青睞的一面。
就食用而言,羅非魚刺少(肌間刺是魚類肌肉中的細小魚刺,羅非魚僅背鰭和尾鰭基部有少量小刺,幾乎沒有肌間刺,適合兒童、老人及怕魚刺者)、肉多,肉質細嫩鮮美,且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穀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尤其高。
正因如此,羅非魚有“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的名號。
其中,“21世紀之魚”的名號源自聯合國糧農組織。
不過,在中國,羅非魚更多是餐桌上的配角,國人大多習慣食用鯽魚、草魚、鰱魚、鱅魚、青魚等,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淡水魚消費的“大頭”。
廣泛食用羅非魚的國家中,美國較為搶眼。
在美國,羅非魚位列餐桌第四大水產品,僅在對蝦、三文魚、金槍魚之後。
2017年1月,釋出新版魚類消費建議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環境保護署(EPA)特別提到,蝦、鱈魚、三文魚、鯰魚、羅非魚等都是適合孩子、孕婦和哺乳期女性吃的“最好水產品”。
美國人愛吃羅非魚,但由於養殖成本遠超進口價、氣候限制等原因,本地養殖規模極為有限,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高度依賴進口。
有市場需求,就有中國人出手。
其中,20世紀50年代,廣東茂名從非洲引進羅非魚,開始規模性繁育、養殖,逐漸發展成“世界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基地”。
2024年的資料顯示,茂名羅非魚以出口為主,出口量約佔70%。在茂名,全市有16家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羅非魚出口量約為10萬噸,貨值超20億元,主要銷往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整體來說,美國是中國羅非魚最大的出口市場。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資料,2024年,我國羅非魚總出口額達到14.05億美元,總出口量47.9萬噸,其中對美出口量為31.2萬噸。
一條不大受國人待見的魚,一年拿下百億元出口額,無疑是我國水產品出海、“遊”向世界餐桌的一個標杆。
問題是,在美國不斷加碼的關稅風暴中,這條魚被盯上了。

對中國羅非魚加徵關稅,特朗普上一任期便已開始。

彼時,準確地說,2019年5月,美國宣佈對中國羅非魚產品徵收25%的關稅,當時就開始實施。
造成的一個結果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冷凍羅非魚片從2020年的10.3萬噸大跌至2024年的8.25萬噸,跌幅達20%。
如今第二任期,特朗普變本加厲。
先是決定從2月4日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緊接著,2月27日,特朗普又簽署行政令,宣佈從3月4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額外加徵10%的關稅。
在新的關稅政策下,包括羅非魚在內的中國水產品稅率由從前的25%增加到45%。
稅率飆升,直接影響的是,中國羅非魚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大幅上漲,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隨之變弱。
廣東某大型羅非魚出口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表示:“關稅一加,我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價格漲了不少,很多老客戶都流失了。”
老客戶的需求沒有消失,只是轉移了。
首先,向其他國家轉移。
2024年,美國從巴西進口的新鮮羅非魚片激增118%,推動部分巴西供應商將內銷市場加速轉向美國。
其次,向其他國家的替代性魚類產品轉移。
去年,越南巴沙魚(幾乎沒有小刺,屬於低脂高蛋白白肉魚,價格通常低於羅非魚)出口額達到20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美國市場增長較為顯著。
為了抓住市場機遇,今年,越南漁業局將巴沙魚產業的增長目標從140萬噸提升至165萬噸。
另一方面,美國擬取消越南巴沙魚的反傾銷關稅,此舉“將進一步鞏固越南巴沙魚在美國市場的地位”。
據垂類媒體“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報道,一位國際水產貿易商分析稱,若美國市場同時對中國加稅、對越南減稅,中國羅非魚份額可能被快速蠶食。
多方夾擊下,中國羅非魚產業面對的挑戰越發嚴峻。

該如何應對挑戰?

一方面,要持續瞭解北美市場。
剛剛在美國波士頓結束的海產展會給出口商提供了觀察視窗。
在這裡,可以進一步瞭解北美市場的最新動態,研判新挑戰新機遇,助力產業和企業調整策略,更好應對美國市場的變化。
另一方面,嘗試轉戰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只是,探索、拓展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短期內,新興市場也沒法真正取代美國市場,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行業轉型陣痛在所難免。
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企業必須持續最佳化供應鏈,降本增效,政府和行業協會則需要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援,全方位、系統性推動產業升級。
對於後一方面,一些羅非魚主要出口地已經在行動。
以茂名市為例,制訂了羅非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分別從種業提升、標準化養殖、最佳化調整養殖品質結構、建立特色產業叢集、品牌主體培育、扶持加工工程、內外貿一體化、科技攻關、金融保險支援等方面發力。
從國家層面來看,美國關稅風暴席捲而來,中國已宣佈反制,自3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徵15%的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徵10%的關稅。
從羅非魚產業來看,這是中國羅非魚產業外部環境的至暗時刻,亦是行業加速轉型、提升自我的蛻變時刻。
在影片中,哪吒說:“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直面現實困境,踏出一條新路,或許,也是“魚中哪吒”的渴望與救贖。
 /// END /// 
No.6261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西門忘我
作者簡介:前媒體人,現自由撰稿人。
參考資料:食通社Foodthink,《羅非魚入侵吃光養殖魚蝦,漁民向正大集團索賠》;新重慶-重慶日報,《小龍蝦、羅非魚……@市民注意,這些外來水生物種禁止放生!》;凍品攻略,《羅非魚輸美關稅上升至45%!》;凍品攻略,《美國加徵中國羅非魚10%進口關稅,市場重構在即!》;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美國客戶流失+越南巴沙魚搶市場,中國羅非魚遭雙面夾擊!》。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