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向前延伸,光一樣的世界|一週薦書

記者 | 實習記者 關哲
編輯 | 姜妍
《羅馬教授》
李秋生 著
作家出版社 2024-12
博士凌麗畢業論文答辯的這一天,她的導師羅馬教授卻遲遲未到場。在她的回憶中,上次與導師羅馬有聯絡已是一星期前他在自己的答辯申請書上簽字。文學院答辯現場的評委們都是羅馬教授的熟人,經過交流,大家發現一星期內任何人都沒有和他見過面或透過電話。羅馬教授失蹤了?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嗎?在緊張的猜測氛圍下,凌麗的答辯延期,文學院選擇報警。
隨著警方和凌麗分頭對羅馬的尋找和對線索的層層挖掘,圍繞其失蹤的謎團也逐漸清晰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羅馬過往的私人生活故事也被娓娓道出:有留在故鄉從事慈善事業的初戀索維維,受羅馬嫉妒、才華橫溢而淡泊名利的摯友林濤和因嫉妒羅馬而利用其雙向情感障礙進行精神壓迫的大學同行梁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宿命和時代印記,作者李秋生在終筆時,伏案淚奔,其在耳順之年創作此書,透過講述這些人物的故事,來記錄伴隨著共和國成長的一代人的生活、傷痛和奮鬥。
《失蹤孩子檔案》
[墨]瓦萊裡婭·路易塞利 著 鄭楠 趙禕麟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1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對從事聲音紀實工作的夫婦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從紐約開車前往美國西南部旅程的故事。在這段旅途中,妻子決定透過記錄難民兒童的聲音開展一個有關邊境兒童危機的聲音紀實專案;丈夫則開始致力於研究美洲印第安原住民阿帕切人的歷史。小說曾獲得2021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愛爾蘭作家科爾姆·託賓評價其“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在路上的故事,也更講述著他們旅途經過的複雜的世界”。
小說中所講述的“複雜的世界”也正是作者瓦萊裡婭·路易塞利寫作這本小說的最初動力。美墨邊境衝突問題由來已久,特朗普政府對待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的強硬態度更是使得美墨邊境移民處境持續惡化,危機不斷加劇。現實中,相較於無證件移民的成年人,難民兒童正在經歷更為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許多兒童在遷徙中不僅要面臨嚴酷的生存條件,還可能經歷虐待、幫派威脅等。即便如此,等待他們的往往也並不是期待中安全有保障的生活,而很有可能是在沙漠中消逝。
來自墨西哥的路易塞利一直密切關注著美墨邊境的難民兒童問題。除了透過文學創作進行批判和諷刺,路易塞利在現實生活中也在積極實踐,她從2015年開始便在紐約移民法庭擔任志願者,為從墨西哥入境的無人陪伴的兒童進行庭審翻譯。路易塞利在寫作和訪談中多次強調這樣的事實:美國政府認為移民危機是別國問題,而並非本國需要積極應對的責任,但實際上這一危機早就變成美國自身問題的一部分。
《嗜血製藥》
[美]傑拉爾德·波斯納 著 何文忠 桂世豪 吳夢涵 譯
中信出版社 2024-12
“製藥行業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行業。”本書作者美國調查記者傑拉爾德·波斯納在前言中這樣寫道。波斯納表示,寫作這本有關20年前製藥行業的書的靈感來源於美國的一位傳奇調查記者詹姆斯·菲蘭。當兩人聊到調查新聞愈發糟糕的處境,菲蘭向波斯納提議可以透過寫書的方式來承載調查任務的高風險和長週期,且在書中有足夠的篇幅來講述好一個故事。而在波斯納問到什麼樣的主題具有挑戰性時,菲蘭毫不猶豫地回答了製藥行業。
“《嗜血製藥》打開了一個罕見的局內人視窗,展現了科學家和高管之間如何圍繞藥品和金錢展開內部鬥爭。本書講述了那些家喻戶曉的公司不為人知的秘密世界,以及它們對‘重磅炸彈級’藥品的尋求是如何削弱和扭曲該行業最初的治病救人的使命的”,波斯納這樣寫道。透過閱讀這本書,將有機會對19世紀萬能的“奇蹟療法”和如今年銷售額高達100億美元的龐大製藥集團時代有深入瞭解。
《製造三文魚:
海洋生態危機與經濟不平等》
[挪]西蒙·賽特爾 [挪]謝蒂爾·厄斯特利 著 梁友平 李菁菁 譯
萬川·工人出版社 2025-2
提到三文魚,很多人不免會想到日本,但其實遠在北歐的挪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出口國。據統計,我們平時所吃的進口三文魚中有超過一半的比例來自於挪威。本書是由挪威的兩位記者西蒙·塞特爾、謝蒂爾·厄斯特利創作的一部非虛構作品。
在採訪了挪威三文魚養殖業的開創者特里格沃·耶德萊姆後,塞特爾和厄斯特利實地走訪了挪威、智利和加拿大等世界上主要的三文魚養殖國家,採訪了包括三文魚養殖戶、魚類科研人員、養殖和飼料生產企業高管和三文魚養殖場附近的社群居民在內的相關人士,最終梳理出了世界人工養殖三文魚近50年的發展歷程。同時兩位作者還在書中表達了對三文魚養殖產業影響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問題的關切。從提問“三文魚真的健康嗎”到探究海蝨對三文魚的危害、飼料汙染和養殖設施問題等,都展現了他們對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命題的深刻思考。
《隱逸之間:
陶淵明精神世界中的自然、歷史與社會》
唐文明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5-1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其出自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在他的詩歌中,有許多經典之作都表達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而關於陶淵明的思想定位,歷來備受討論的便是陶淵明之隱的性質是逸民還是隱者的問題。本書作者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唐文明指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應避免對其進行標籤化的解讀。他認為,雖然陶淵明並未寫作過所謂的哲學性議論文,但他透過詩歌和散文的創作表達了自己的思想。
本書從《陶淵明集》中選取了三篇作品,其分別是《形影神》《飲酒》和《桃花源記並詩》。作者透過對上述詩文及歷代詮註進行深度哲學視角解讀,並結合陶淵明的生存處境與政治現實,對其作出了思想定位在“隱逸之間”的回答,即“以儒者為底色,以隱者為歸宿”。作者展示了陶淵明由儒而隱的心路歷程,並帶讀者走近了其精神世界中的自然、歷史和社會。
《1914年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迷惘一代”的誕生》
[美]羅伯特·沃爾 著 曾小楚 譯
理想國·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5-1
本書是一部由美國曆史學家羅伯特·沃爾撰寫的歷史著作,其透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青年群體進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戰爭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一代人的命運與思想。該書以獨特的青年視角和豐富的史料研究獲得了198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將1914年一代從虛幻的神話中拯救出來,讓他們迴歸真正的歷史。”在本書中,對“1914年一代”這個概念的研究跨越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五個國家的國界,聚焦於“一戰”前後歐洲青年人群體共同的命運和情感。這些青年在戰前滿懷理想與熱情,渴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世界,然而在遭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現實後,他們的理想被擊碎,最終淪為“迷惘一代”。沃爾透過對大量一手史料的研究,包括小說、詩歌、回憶錄、日記、信件等,展現了這一代人的個人經歷與集體心態。他在書中寫道,“它有可能幫我們理解那些關鍵的事態發展,例如悲觀和絕望情緒的蔓延、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價值觀的衰落、共產主義和法西斯運動的興起,以及1914年至1945年間歐洲最進步的國家突然爆發的狂熱行為。”
《極北森林:移動的林木線》
[英]本·羅倫斯 著 王晨 譯
未讀·海峽書局 2025-2
“林木線”簡稱林線,也稱為森林界限,是生態學、環境學及地理學中的一個概念,一般指因氣候、環境等因素而分隔的森林生長界限。在該線以內,森林植被可以正常生長,而一旦越過該線則會因風力、水源、土壤或其他其他氣候原因而無法生長。據統計,由於氣候變暖,根據地區的不同林木線每年會向北遷移10至100米,森林越來越接近高海拔和高緯度湖泊,這一變化將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本書的作者是英國非虛構作家本·勞倫斯,在書中他追蹤了威爾士的歐洲赤松、挪威的絨毛樺樹、俄羅斯西伯利亞泰加林帶上的落葉松、阿拉斯加的雲杉、加拿大的香脂白楊和格陵蘭島的山楸六個能夠經受高緯度嚴寒的樹種情況。在記錄、展現森林的運作過程和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的衝擊的同時,勞倫斯也在向讀者傳遞著“森林預示著地球的命運”的訊息。
《聲音裡住著小野獸》
龍向梅 著 盧心遠 繪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4-12
給小路一匹馬
給大海一艘船
給那個遠行的人一雙鐵皮鞋
只有那個木偶什麼也不要
小路向前延伸,光一樣的世界
在荒草地上拐一個彎
前面就是森林了。他什麼也不要
……   
這首名叫《吧唧吧唧》的童詩來自童詩集《聲音裡住著小怪獸》,書中收錄了兒童文學作家龍向梅的近百首童詩作品,插圖由繪本創作者盧心遠繪製。全書由三個小輯組成:從擬聲詞“滴答滴答”“咔嚓咔嚓”出發的第一輯“聲音裡住著小野獸”、充滿童真和奇幻色彩的第二輯“小野獸的國度”和連線自然與心靈的第三輯“野獸國的森林”。
在具備童詩的淺語、童趣和音樂性的同時,龍向梅用文字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而盧心遠的插圖則為文字賦予了更豐富的視覺想象,每一小輯後的跨頁整圖,都用圖畫講述了文字之外的故事,進一步拓展了孩子們的感知力。它鼓勵孩子們用心靈去傾聽世界,用想象力去探索未知,用詩意去理解生活。當然,這本書也同樣適合所有希望重拾童真與詩意的成年人閱讀。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關哲,編輯:姜妍,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