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米SU7Ultra開售2小時達成目標
2月27日晚,小米15 Ultra暨小米SU7 Ultra新品釋出會上,雷軍發表演講,宣佈小米SU7 Ultra的價格:52.99萬元。
凌晨,雷軍宣佈小米SU7Ultra開售2小時,大定突破10000臺,達成一個關鍵目標。
2月28日早間,雷軍又連發兩微博稱:“昨晚釋出會,有點激動”“昨晚有點失眠,今天早上特別困。”

評價:小米Ultra開售兩小時即達銷售目標,折射出國產高階機市場突圍的爆發力。產品力聚焦影像與效能升級,疊加定價策略精準卡位,成功撬動消費者換機需求。現象級搶購背後既有供應鏈高效備貨的支撐,也暴露出“飢餓營銷”與真實需求的博弈:若首批放量有限透支市場熱情,恐影響長尾銷售勢能。當前手機行業創新趨緩,使用者對差異化體驗敏感度提升,短期銷量狂歡需轉化為使用者口碑與生態粘性才能鞏固高階化成果。廠商需警惕“引數內卷”陷阱,從技術突破轉向場景化創新,構建“硬體+軟體+服務”的立體競爭力。高階化是一場持久戰,產品首發熱度僅是序章,品牌仍需用持續迭代和使用者體驗證明溢價合理性。
2、Fendi將中國結稱為韓國結引不滿
近日,奢侈品牌Fendi與韓國手工藝人合作推出了新款聯名包,其設計中使用了類似中國結的編制工藝,官方賬號在品牌宣傳中稱,該工藝為韓國傳統文化而來,是韓國工藝,引發爭論登上熱搜。
對此,Fendi中國客服中心工作人員回應,已關注到該情況,目前反饋給相關部門進行核實處理,暫時沒有接到處理結果和相關資訊,消費者可以後續留意。
Fendi作為義大利知名奢侈品品牌,隸屬於LVMH 集團,唐嫣、檀健次等擔任品牌代言人。截至發稿,品牌官方及代言明星尚未就上述事件進行公開回應。

評價:該事件爭議焦點在於品牌與韓國手工藝人合作的聯名包設計中使用了類似中國結的編織工藝,卻在宣傳中將其歸為“韓國傳統文化”,且未明確標註其中國起源。儘管韓國文化遺產廳官網承認繩結技藝是三國時代從中國傳入,但部分韓國宣傳仍淡化這一歷史淵源,加劇了文化歸屬爭議。網友指責此舉為“文化挪用”,認為品牌既誤導消費者,又助長文化誤讀。
事件暴露了國際品牌在跨文化傳播中的認知偏差,反映出非遺符號在全球商業化過程中被模糊化、曲解的深層問題。目前Fendi已刪除爭議內容,但客服僅回應“已反饋公司”,尚未正式道歉或澄清,可能進一步損害其在中國市場的形象。此次爭議再次警示奢侈品牌需強化文化溯源責任,尊重文化核心而非僅消費符號,方能維繫消費者信任。
3、大疆回應“強制員工9點上班”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有爆料稱,大疆公司調整考勤制度,要求員工提前至9點上班。對此,大疆公司表示:“強制9點上班”為謠傳,大疆一直是9點到10點半之間,彈性上班制度,方便員工根據自己的通勤和個人情況靈活安排。這一制度已實施超過十年,目前沒有調整計劃。

評價:大疆回應"強制員工9點上班"爭議,折射出科技企業在效率管理與人文關懷間的平衡難題。企業強化考勤制度或為提升組織效能,但在以創新為生命的無人機行業,剛性管理可能削弱工程師群體的創造力與歸屬感。此事暴露出行業從高速擴張期轉入存量競爭時,企業試圖透過組織變革降本增效的焦慮。科技公司若將考勤打卡等同於執行力建設,恐陷入"形式主義管理"誤區。真正激發研發活力,需構建"目標導向+彈性機制+技術賦能"的現代管理體系。勞動權益保護升級背景下,企業管理制度迭代既要守住法律底線,更需尊重知識型勞動者的價值實現規律。
4、問界M7、M9改款車型將提前上市
據多個獨立信源處訊息,問界M9改款車型將於近期上市,較原計劃提前近一個季度。問界M7中期改款上市時間則從原定的今年底大幅提前至暑期檔。
一位接近賽力斯的人士說,“問界今年不打算降價,所以加快改款進度抵禦挑戰。”
改款後的問界M7可能會上調車型價格和定位,與智界R7區隔,同時也和將在今年年中上市的小米YU7錯位競爭。

評價:問界M7、M9改款提前上市,折射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車企加速迭代應對價格戰與技術內卷,但節奏突變或打亂供應鏈節奏,引發市場對產品成熟度的擔憂。依賴智慧化賣點,改款聚焦高階智駕與座艙升級,意在鞏固技術領先性。然而,過度追求“搶跑”可能透支品牌勢能,若交付品質或軟體生態未達預期,反易引發使用者信任危機。當前消費者對“期貨式創新”容忍度降低,改款紅利需轉化為真實使用者體驗才能突圍。新能源賽道已從“堆料競賽”轉向體系化作戰,企業需平衡技術激進與商業穩健的邊界。
5、奈雪的茶市值跌了九成,元老COO辭職
2月27日,港股消費股走強,奈雪的茶(02150.HK)收報2.150港元,漲幅21.469%,總市值36.66億港元。昨日收報1.77港元,漲幅33.08%。
2月26日,蜜雪冰城重新整理港股歷史成為新一代“凍資王,帶動茶飲行業炒高,作為“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也受到行業利好影響,連續兩日股價大漲。但相比2021年6月上市後,市值一度接近300億港元,奈雪的茶市值已經跌了近九成。
奈雪的茶上市後,除了2023年微盈利1300萬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虧損。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奈雪在過去的4年半里累計虧損56億港元。
2月26日當日,奈雪的茶還發布公告,公司元老級員工、營運長(COO)鄧彬因個人事務辭去執行董事及COO職務,即日生效。這一訊息也給奈雪的茶未來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評價:奈雪的茶市值縮水超90%、創始團隊COO離職,折射出新茶飲賽道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上市後遭遇消費降級衝擊,單店模型承壓、產品同質化嚴重,疊加原料和人力成本攀升,規模化擴張反成利潤拖累。核心高管出走或暗示戰略分歧,此時人事震盪更削弱市場信心。當前資本對消費賽道趨於理性,企業需迴歸精細化運營,突破同質化競爭。若能借勢最佳化供應鏈、深耕下沉市場並探索第二增長曲線,仍有翻盤可能。但若繼續依賴資本驅動擴張,恐難扭轉“流血增長”的惡性迴圈。消費品牌必須重構“產品力+運營效率+場景創新”的核心競爭力。
6、縱目科技創始人否認“跑路失聯”,稱正尋求海外融資
被曝“失聯”的智駕公司縱目科技創始人“現身”了。2月27日訊息,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縱目科技創始人兼CEO唐銳以書面形式回應了相關“失聯”傳聞,稱自己並未失聯,目前正在積極尋求海外融資。
此前縱目科技深陷輿論漩渦,“創始人跑路失聯”“全員欠薪”“社保斷繳” 等一系列訊息在業內傳開。報道稱,唐銳承認在與聯席CEO商議之後於春節之前離開國內,且至今暫未回國,理由是“希望能夠在業務重整期間在海外尋求蠶叢(機器人)新的落地業務機會和資金,以推動公司走出困境,尋找跳出盒子的解法。”
他還透露,目前每天仍保持高強度工作,和股東、股東成立的應急小組、部分公司同事,以及相關部門、合作方等保持高頻溝通以解決問題。

唐銳
評價:縱目科技創始人公開否認“跑路”傳聞,並稱正推進海外融資,這一事件折射出初創企業在資本寒冬中的生存困境。創始人直面輿論危機,主動澄清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但其海外融資的可行性仍需觀察。當前國內硬科技賽道競爭加劇,企業尋求全球化資本佈局是理性選擇,但也面臨地緣政治和跨國監管等挑戰。若企業核心技術實力紮實,拓展海外市場或能開啟新增長空間;若僅將出海作為融資手段,則可能陷入“拆東補西”的被動局面。創業公司應平衡短期生存與長期戰略,用技術突破和商業落地贏得資本信任,而非單純依賴融資續命。
7、堅決斬斷體育“飯圈”亂象背後的利益鏈
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2月26日發表宣告,對乒乓球亞洲盃“飯圈”亂象表示強烈譴責。乒羽中心將會同相關部門嚴厲打擊現場辱罵運動員的極端粉絲、藉機煽動網民情緒的自媒體博主,以及對運動員、教練員及管理人員進行辱罵、詆譭、誹謗等惡意行為。
從現場影片來看,決賽現場個別極端粉絲侮辱、詆譭運動員的言行,即使在電視直播中也清晰可見。此類言行不僅嚴重擾亂賽場秩序,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而且嚴重扭曲了體育精神、消解了體育價值、弱化了體育功能,理應被嚴厲打擊。
乒羽中心這次不僅強烈譴責在現場的極端粉絲,還點名“藉機煽動網民情緒的自媒體博主”。“飯圈”亂象存在“線上線下”聯動的特點。每次大賽前後,都有一些大V和營銷號為了賺流量、博眼球,刻意煽風點火,炮製似是而非的“傳聞”,在不同運動員的粉絲群體之間製造矛盾,使得運動員深受其害、有苦難言。

評價:近來各專案國家隊運動員主動解散官方粉絲群,以鮮明態度向“飯圈”亂象說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點贊和支援。但同時,仍有一些自媒體博主在渾水摸魚,將整頓極端飯圈亂象歪曲為“否定粉絲和觀眾”,故意在社交媒體制造對立情緒。因此,要嚴厲打擊由一些極端粉絲造成的“飯圈”亂象,也要嚴厲打擊亂象背後的始作俑者,尤其是那些從中牟利的組織者、煽動者,徹底斬斷這條灰色利益鏈條。
球迷和觀眾對包括乒乓球在內的體育運動專案的支援是中國體育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中國乒乓球隊的輝煌成績和高人氣背後,是多年來每一位運動員紮實訓練、頑強作風、努力拼搏。而狹隘、偏執的“飯圈文化”是對青年一代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是對包括乒乓球在內的中國體育形象的抹黑和破壞。打擊“飯圈”亂象是一場不容懈怠的持久戰,也應該是一場精確打擊的殲滅戰,對於那些為了攫取利益而上躥下跳、不擇手段的“幕後黑手”,必須堅決打擊。
《哪吒·三界往事》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原創番外繪本,由電影主創團隊親手繪製打造,獨家呈現電影中重要角色的未公開故事!水墨筆觸匠心凝聚,東方審美繪三界風雲!196頁精美手繪,超大幅原畫級插圖,8幅超長拉頁,給你寬幅銀幕般的閱讀體驗,拉頁中還有隱藏彩蛋等你發現喲!
今年春節《哪吒2》打破歷史
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一
這部作品讓無數人震驚背後
不單是國漫崛起那麼簡單
這本《哪吒·三界往事》是官方原創番外
能帶你看到更不一樣的哪吒
原價24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117.6元!
一頓火鍋錢,走近哪吒的奇幻世界!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編 |張一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