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是一種視覺感受,漫山金黃,落葉滿地。秋天也是一種身體記憶,微風漸涼,陣陣桂花香。
秋意濃,茶亦濃。喝茶的人常說“春水秋香”,春茶柔美,秋茶韻長。而秋茶與桂花相遇,更是收穫季節的饋贈。
10 月 19 日(週六),我們將再度攜手東方樹葉,在北京舉辦一場主題活動。品一杯東方樹葉桂花烏龍,在秋天的味道中回味秋天的記憶。

撲通一桂,咕咚一杯
時間
2024年10月19日
14:00 – 18:30
地點
北京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
365劇場
報名方式
識別二維碼
或點選閱讀原文

本場講者
01.
資佰
職業藝術家
他們沒有把茶看做一個生命個體來理解。

2016年,資佰結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家鄉西雙版納。那時,雲南的普洱茶市場極速發展,從小就跟著父母喝茶的資佰卻發現,自己完全聽不懂茶店對茶的描述。
茶究竟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在懷疑與思考中,資佰用6年的時間展開了對雲南茶山的田野調查。他趴在樹下、站在採茶的斜杆上觀察茶樹,也拜訪茶農、茶人和植物學家。在這個過程中,“去人類中心化”的創作理念開始成形。在資佰看來,茶樹首先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員,其次才是它與人的關係。




▲ 資佰作品《一棵茶樹的理想國》區域性
他用博物繪畫的方式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森林茶園的生態群落,將茶樹的形態以及附生於此的苔蘚、地衣、昆蟲、鳥類甚至是茶農們描繪出來,形成了一個個宏大但絕無虛擬的場景——“一棵茶樹的理想國”。
……………………………………………………
02.
陳重穆
製茶工程師
增添生活樂趣、增加幸福感的卷才有意義。

陳重穆是一位製茶師,每年隨著季節在全國各地不同的茶山上轉。喝茶人中有“春水秋香”之說:春茶湯感好,秋茶香氣佳。因此春秋兩季是他做茶最忙的時候,除了原味茶,也做花茶。
寒露剛過,福建的烏龍茶香襲人,閩北丹桂之鄉浦城的桂花也開了,陳重穆會用金桂或丹桂搭配烏龍,做成桂花烏龍。此外,茉莉、玫瑰、荷花、珠蘭花也都可以用來窨制花茶。不同花的特質、花期不同,窨茶的講究也有所區別。
無論古今,相比於原味茶,花茶經常處於鄙視鏈的底部。但明清以來,人們越發有意識地加工花茶,從文人雅趣逐漸變成新的產業方向。陳重穆想聊一聊,不好的茶才會拿去做花茶嗎?為什麼北京人愛喝茉莉花茶?花茶是怎麼捲起來的?
……………………………………………………
03.
林衛輝
美食作家,《風味人間》美食顧問
知其味,更要知其所以味。

林衛輝是一位博學又多產的美食作家,至今已經出版了八部談吃論食的著作。帶著好奇心和對食物的敬畏,他不僅在國內食遊,也行走全球、尋味東西。他流連於高檔餐廳,也探訪隱匿市井的地道老店。
與常見的美食寫作不同,林衛輝總是將美食文化與美食科學融於一體,既呈現食物在文人墨客的篇章中留下的足跡,同時將食物的具體成分,以及加工和烹飪時的物理化學變化分析得清清楚楚,以現代科學認知重構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在林衛輝的美食筆記中,他既品鑑那些常見的食物,也討論另類食材入菜的方式和原理。比如龍井蝦仁多取用茶葉嫩芽,因為嫩芽所含的單寧少,苦澀味不會太濃;桂花的香味成分不溶於水和油,所以很少用於燉炒煎炸;茶與桂花都富含芳樟醇,二者相遇一拍即合,桂花茶就此誕生。
……………………………………………………
04.
沈冬梅
歷史學家,茶文化研究者
喝茶是看時代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

在中國古時的很長時間裡,茶葉都只是多種植物葉混合煮成的飲料中的一種成分。到唐代中後期,人們依然會將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材料與茶一起煮沸飲下。而宋徽宗則認為,茶有自己的香氣,不主張在其中加香。
到了明代,得益於文人雅士的閒暇與情調,花茶有了極大的發展——“百花有香者”皆可窨制花茶。茉莉、玫瑰、梔子、菊花、梅花甚至是蓮花,都曾被摘來製作花茶。
作為歷史研究者,沈冬梅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古籍中看朝代更替。而喝茶則是其中一扇微小但精妙的視窗,映照著當下的政治格局、文人士夫的審美趣味與人們的生活方式。
……………………………………………………
05.
周重林
茶文化學者,作家
以前是從世界去了解茶,現在是從茶裡發現世界。

十餘年前,周重林在研究茶文化史時驚訝地發現,在17-19世紀,中國茶與英國、美國、印度幾個大國的命運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鴉片戰爭、第一次英國侵藏戰爭、美國獨立戰爭都因茶而起。
為了扭轉大量進口茶葉造成的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輸出鴉片,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其導火索——虎門銷煙中的鴉片,正是林則徐用茶葉換得的。英國將茶從中國引種至印度殖民地後,為了就近傾銷茶葉,又入侵了西藏。
英國依靠茶葉貿易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擴張,也因茶遭遇了抵抗。茶葉被視作英帝國的符號,北美殖民地掀起抗茶運動,拒絕飲茶或者尋找茶的替代品,波士頓傾茶事件則直接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
中國茶曾改變了世界歷史,影響了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如今依然在世界各地留下不同的餘音迴響。
……………………………………………………
參加現場指引
1.請至「一席App」首頁檢視現場詳情;
2.或 進入
一席公眾號的選單,「使用者服務-最新現場」;
3.或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
入場券可在一席App「我的-訂單」或一席公眾號「使用者服務-我的門票」檢視。
注意事項
按活動當日排隊先後順序,兌票入場;
現場兌票時間
10月19日 13:00-14:00;
劇場地址
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4層365劇場
北京市昌平區太平莊中一街與立水橋北路交匯處東南側
* 劇場無對外停車位,臨近華聯可自行停車
點選 閱讀原文報名。
關鍵詞
花茶
茶葉
一杯
烏龍
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