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自信是擁有健康人際關係、在學校表現出色以及在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然而,
儘管自信在成年生活中至關重要,但它和自尊實際上都是在兒童時期建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學前階段。
當然,隨著一個人經歷人生的不同階段,他們的自信和自尊感會發生變化,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早期建立自信可以更好的面對成長過程中的挑戰。

孩子何時開始建立自信?
自信是指無論面臨何種風險,都對自己的決策和能力充滿信心。據研究表明,人們實際上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這種感知能力。
嬰兒開始學習爬行或走路時就開始接觸自信了,但在接近學前年齡時,孩子才會對自信有更具象的理解。這時孩子內心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他們“我可以!”
紐約大學(NYU)在2017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年僅4歲的孩子可以展現出與成年人相似的自我意識。
他們不僅能將自己視為擁有抽象特質和能力的人,還能對自己的價值進行推理,這對他們的自尊具有重要意義。同樣,而早在2015年,就有研究指出,孩子的自尊感(無論積極還是消極)在5歲時便已形成。
這種在如此年幼時就擁有的強烈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他們的思想受他人影響很大。這種自我認知的產生,也意味著幼兒在面對失敗時可能會更受打擊,而不是之前理論所描述的會成為一個無所畏懼的樂觀者。
2014年的一項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兒童早期在家庭中受到過積極的支援,對成年後培養自信有著重要作用。

孩子自信的表現
5歲以下孩子的自信與成年人的自信有所不同。小孩子透過身體活動、運動和冒險遊戲來更好地瞭解自己的身體,在這些過程中不斷地測試自己的極限。
2015年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冒險遊戲與學習、創造力和社交技能的提升之間存在緊密聯絡。而2019年的研究則進一步表明,透過自主實踐獲得經驗的孩子在整體發展上受益匪淺。
孩子的自信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包括:
1. 表現出獨立性,傾向於自己完成任務。
2. 在參與玩伴聚會或上學時,他們能夠輕鬆融入。
3. 頑皮,不總是遵從父母的要求,但這正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有著堅定的自我信念。
即使只有3歲的孩子也可能已經開始能夠識別出自信。她指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可能會用更貼近他們情感體驗的詞語來描述這種自信,比如“自豪”、“快樂”和“興奮”。
此外,他們還可能用諸如“我能做到!”、“我相信自己”和“我愛我自己”等簡短的短語來表達他們內心的自信。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
雖然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獨立,但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所以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而這些方法主要取決於父母的養育方式。
在教育中我們該溫柔的時候溫柔,該遵守原則的時候遵守原則,在其中取得平衡是關鍵,這樣有助於孩子知道我們一直在那裡保護他們並支援他們。當他們明白這一點時,就更願意嘗試新事物,更敢於冒險。
父母可以在家中嘗試增強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活動有:
1. 鼓勵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當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時,我們應在鼓勵他們的同時,並對他們的感受表示理解和認可。
我們的任務是向孩子表達我們的信心,這樣他們才能逐漸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
成長型思維能夠促使人們變得堅韌不拔,面對挑戰時堅持不懈;而固定型思維則讓人們認為自己能力有限,從而更容易放棄。
因此,培養成長型思維對孩子至關重要,他們更加不畏懼冒險,也不會過於害怕犯錯,會更加自信地面對自己的能力和潛力。
2. 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想要培養自信的孩子,我們還需要幫助他們學會自給自足。讓他們參與家務勞動不僅對你有益,更能增強他們的獨立感和能力感。
有些孩子喜歡參與家務勞動,併為自己能夠模仿父母所做的事情而感到自豪。
例如,當我們在疊衣服時,可以請一個3歲的孩子幫忙找三對匹配的襪子;或者當我們做庭院工作時,他們可以負責給花園澆水。這樣的小任務能夠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價值,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3. 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
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我們應該更側重於鼓勵他們付出的過程而非最終的結果。這樣做有助於他們理解努力工作的價值,進而提升他們的自尊感。
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而非他們的智力更為有益。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展示了一些藝術作品,我們可以說:“我喜歡它的顏色”或者“我看到你正在努力練習線上條內塗色”。
4. 允許孩子犯錯
建立孩子自信的另一種有效方法是教導他們認識到錯誤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樣做能讓他們更加勇敢,比如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而無需過分擔心犯錯。
透過這種方式,孩子們能夠學會從錯誤中汲取經驗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從而更加自信地面對挑戰。
為了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我們可以在牆上設立一個“我想知道”的板塊,把孩子們提出的無法立即回答的問題寫在便利貼上並貼在那裡。然後,和孩子們一起上網查詢答案。
這不僅是一個促進學習的活動,還能教導孩子們認識到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現成的答案,同時強調了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學習機會的重要性。

5. 避免過度保護
這與允許孩子犯錯是相輔相成的。儘管很難不幫助孩子,但研究表明,過度保護和過於控制實際上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並增加他們的焦慮。
不允許孩子進行有風險的遊戲或讓他們在家裡獨立行事,會在他們心中形成一個敘述,即‘我自己做不好這件事。
6. 言傳身教
小孩子會觀察周圍的一切——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他們會從所看到的一切中學習。
可以大聲談論我們的經歷,包括鼓勵自己和慶祝自己的成就。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於消極的態度——或者最好避免這樣做。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意中這樣做了,就及時糾正自己,並向孩子解釋你正在努力,不會輕易放棄。
7. 談論感受和情緒
和孩子談談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這有助於他們年幼的心靈認識到什麼是感受,並學會給它們貼上標籤。我們可以解釋自信是什麼,並教他們自愛。與他們談論健康的關係——無論是與他人還是與自己。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列出他們愛的人時,記得把我們自己也列入其中,並鼓勵他們也將自己列入名單。幫助他們熱愛自己的獨特性,這將有助於他們建立更堅實的自信心。

8.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避免給孩子貼標籤——特別是負面的標籤,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孩子會非常重視並且確信我們看法。
不要把孩子不想要的行為當作性格特徵來對待。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可能暫時精力不足,不要貼上“懶惰”的標籤。
我們對孩子說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成為他們的內在聲音,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所以請儘量用積極的詞語評價他們。
因此,儘量使用正面的描述和反饋,以鼓勵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日常肯定也是向孩子展示語言力量的重要方式,能夠顯著增強他們的自尊。
父母確實是孩子學習的終極榜樣。
我們想教給孩子的所有價值觀和技能,其實都源自我們自身。如果我們與自己的關係緊張,不妨去做一些工作,首先學會愛自己。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bump.com/a/how-to-build-confidence-kids
https://www.mayoclinichealthsystem.org/hometown-health/speaking-of-health/practical-ways-to-raise-confident-kids
https://www.thebump.com/a/how-to-build-confidence-kids
https://www.mayoclinichealthsystem.org/hometown-health/speaking-of-health/practical-ways-to-raise-confident-kids
https://childmind.org/article/12-tips-raising-confident-kids/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