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暖爸老白
來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
◐
只要一到假期,手機就一定會成為親子教育問題的“重災區”!
前兩天,就有個媽媽來跟我訴苦:
從放假到現在,我兒子幾乎每天都抱著手機玩,簡直要廢寢忘食了!
我們也知道,不可能完全不讓他玩,所以我們也跟他約定好了玩手機的時間,才堅持了1天,孩子就不肯了,要求解除時間限制。
答應自己會管理好時間,結果 2天下來,幾乎都在玩手機,根本管理不住自己。讓他做的作業,幾乎動也沒動!?
孩子爸爸想強硬把手機收了,我覺得這樣不妥,不知道老師可以教教我,到底該怎麼做嗎?
很多家長都在講,暑假裡最讓他們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不學習,不寫作業,不出門,不溝通,不睡覺。
只要一跟孩子聊手機管理的事情,孩子就會發脾氣,或者直接拒絕溝通,根本不給家長說下去的機會。
就算跟家長談了,也只有一個回答:“我要自己管理!”
鑑於此,那我們今天,就從“孩子自己管理手機”出發,來詳細跟大家講一講,該如何去跟孩子溝通手機管理?怎麼去幫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對此我總結了8個要點,每個要點都很重要,也是環環相扣,只要你能夠靜下心來,看進心裡去,完完全全做出來,就一定可以幫助孩子達成“手機自律”的目標!
01
堅定一個信念:
我的孩子一定可以做到合理使用手機
相信相信的力量!只有我們家長髮自內心,去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可以做到自我管理,孩子最後就一定可以做到!
如果你不相信,也不敢相信,不願嘗試,那麼,我很負責地告訴你,手機這個問題就沒法和平管理了,要麼放任自流,要麼就繼續跟孩子爭吵、對抗,衝突不斷。
02
認清一個現實:
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需要做好費心費力,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能力的培養,就是需要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出現各種狀況,我們只有認清這個現實,才會在孩子沒做好的時候,保持理智和冷靜,不至於焦慮、放棄。
03
打好一個基礎:
一定要跟孩子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把孩子養親了,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如果你跟孩子以前因為手機的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對抗和衝突,整天指責孩子,甚至拔網線,摔手機,導致親子關係不好,那一定要先修復好親子關係,才能接著往下談。
否則,孩子會躲在自己的房間,在手機的世界裡,尋找不被打擾的安寧生活。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跟你處於對抗狀態的時候,你的所有行為和語言,都會被他當成:“你這是想要控制我、改變我,我才不會上當”。
進而立馬升起警惕心,提防著你說的所有話,你的引導和教育將不會有任何作用!
那要怎麼才能跟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呢?
第一步,穩住自己的內心,停止對孩子的指責和批評!
不要再去焦慮、擔憂孩子,也不要糾結這樣下去是否會變本加厲,越來越放縱,積重難返,影響學習怎麼辦。
第二步,不要嘮叨孩子,靜下心來觀察孩子,給孩子一段安寧、安全的時間。
先不要去管孩子怎麼用手機,也不著急立馬跟孩子聊手機的事情,更不要去跟孩子講道理,講學習的重要性,在一段時間內,先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去說,不要去管,讓孩子有一個輕鬆、安寧的,可以靜下心來的安全環境。
當孩子感受到你不再嘮叨他、指責他、要求他,他在你面前就會輕鬆、自在。
第三步,多關心孩子,看見孩子,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多認可、肯定孩子。
只有一個被父母認可、肯定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和自尊感才會高,自尊感高的孩子,會有更多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意識!
一定不要再去整天盯著孩子沒做到的地方,你越糾正孩子,孩子會越逃避,越躺平,越墮落!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關心他的情緒感受,關心他有沒有什麼喜歡的東西,跟他聊自己擅長的事情,一起尋找感興趣的話題。
特別是當你不斷去看見他做得好的地方,每天去認可他、肯定他,他在你面前才能抬得起頭,才會自信、積極、昂揚!才會有動力去做更多有挑戰的事情。

04
跟孩子講清一個現實:
除了手機
這個世界還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有個媽媽跟我說:“跟孩子約好了使用時間,每次他刷影片,刷著刷著就忘了時間,或者停一下,我們一轉身,他又回去刷上了。”
我就問他:“孩子除了玩手機,還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嗎?有其他喜歡、擅長的事情嗎?”
這個媽媽說:“他也沒有特別喜歡哪樣啊,從小也沒有對哪個東西特別痴迷的,所以我也不知道。”
我說,你可以試試這樣跟他說:
“兒子,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手機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你如果某一刻,感覺手機也沒那麼好玩的時候,心裡有一點無聊、空虛的時候,你也可以嘗試去做做其他有趣的事情。”
過了幾天,這個媽媽就來跟我報喜了:
“我按照您教的,跟他說了之後,當時他也沒什麼反應,不過第二天晚上我們下班回來,發現他沒有像以前一樣躺床上刷影片,他自己出去騎車了。”
實際上,這就是在給孩子開啟思路,拉開視野,孩子很多時候其實也蠻可憐,總是被我們家長管著,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最後導致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沒有好奇心,沒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感興趣的東西。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你除了手機,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這就給孩子選擇權,當孩子有了選擇權,他自己就會做判斷,做選擇,去嘗試,去探索。
05
做好一個榜樣:
我們自己要先做到手機自律
才能給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
實際上,我們大人管理好自己的手機,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我們只是很少用手機玩遊戲而已,但用手機做其他事情,看小說、刷影片、看劇、看新聞的時間也很長。
一個媽媽也說:“我現在其實也有點手機控,沒有手機就感覺少點啥,只是因為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才沒看,但只要閒著,也會忍不住想著去刷手機。”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做到“手機自律”,我們家長就一定要先做到!
我們可以全家人約定,把手機都放在專屬的“停機籃”,全家人都可以看見手機放在那裡。然後,利用沒有手機的時間,全家一起做一些深度溝通的交流,或者一起去運動、看書等等。
我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一個示範榜樣——孩子,你看,手機真的是可以被管住的,沒有手機,也還有很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
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是用行動做出來的,我們希望孩子怎麼做,就做給他看,他就一定會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06
開好一次家庭會議:
讓孩子做一個清晰、明確、
合理的手機使用規則
當親子關係到位之後,把手機使用這個事情,拿到檯面上,全家人心平氣和地,在桌子上一起談談各自的想法。
家長可以講出你們的擔憂,比如,玩手機會傷害眼睛,會影響學習,還會上癮,影響大腦發育,以及影響孩子的情緒。
然後再講出你們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娛樂以及負面影響,從這3個方面出發,談談他對手機的看法和使用規劃:
“爸爸媽媽的態度你也知道了,你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都會尊重。”
最後,以孩子的意願為主,讓孩子自己做一個清晰的使用規則。
比如,之前一個媽媽,跟孩子開完家庭會議之後,孩子思考了1天時間,提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規則:
週一到週五,每天可以使用1小時,但不能玩遊戲,這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和睡眠,進而影響學習狀態。週六、週日,以及節假日,自己安排好學習任務,完成後,可以使用3小時。
規則制定好之後,就嚴格按照規則來執行,不能一看到孩子玩,心裡就不舒服,不給孩子好臉色,這會讓孩子覺得你說到做不到,他也會變得不遵守規定。
同時,我們一定不以一次兩次的執行結果,就評判孩子能不能做到,拉長時間線,只要孩子做到了,就立即肯定孩子:
我看到你今天按照約定做到了,我為你的成長和負責任的態度,感到特別開心。
(請注意,表達肯定的時候,只需要原原本本講出孩子做得事,再接上你為他的成長感到高興,就夠了,一定不要提什麼“明天繼續加油”之類的話,這就是在給孩子提要求,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孩子沒做到,我們也不要批評指責,而是用好奇地語氣,問問孩子:
媽媽很好奇,今天發生了什麼嗎?是什麼事情影響了你嗎?下次怎麼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還是說,你覺得現在的約定有些不合理?你希望怎麼再最佳化一下呢?
這個過程中,全部都是在引導孩子,去分析“手機使用”這件事,背後隱藏的邏輯就是——你跟孩子是隊友,是一起在解決“手機”這個問題,而不是你跟手機這個問題,一起去打敗孩子!
只要利用好“肯定”和“引導”這兩個動作,一切以孩子成長為目標,孩子就一定會快速成長起來!
07
要擁有在失敗後
重新再來一次的勇氣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真的會狀況百出,當你看到孩子一週、甚至兩週,都不能脫離手機,一次次突破制定好的規則,你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擔心,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
繼而再次開始焦慮、嘮叨,或者直接上去沒收孩子手機,跟孩子爆發衝突,孩子再次拒絕溝通,直接破罐子破摔。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沮喪,傷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再重新來一次的勇氣!
教育,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自控、自律能力的培養,更是一件見效慢的事情。
所以,我們一定要鼓起勇氣,從頭再來!這一次沒做到,不代表永遠也做不到,堅信光明就在前方,用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任何一點做得好的地方,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正向推動力量!

08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營造一個親密、自由、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
沒有什麼事情,是比一個親密、自由、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更能讓孩子依戀、懷念的了!
我見過無數例子,只要父母把家庭氛圍搞好,讓全家人開開心心、親密有愛,孩子立馬就會發生變化!
從渾身是刺,脾氣火爆,沉迷手機,躺平擺爛的狀態,變成一個和父母相親相愛,陽光溫暖,不被手機控制的努力少年!
教育,就是一場長跑,需要我們家長跟孩子多交流,建立親密的連結,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就會打心眼裡尊重父母,認識到父母是真正愛自己的,是為自己好。
如此,孩子自然也會去整理自己,向父母學習,向父母所期待的方向成長。
而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