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越來越熱鬧了。
沒想到,一部新上映的大片,爭議極大。
這就是《超人》。
魚叔知道,內地觀眾對這部電影熱情不大。
從它目前尷尬的豆瓣評分,和連續走低的預測票房也能看出來。
超英第一男神,該撲還是撲。


之所以還想聊聊它。
除了因為詹姆斯·古恩(《X特遣隊:全員集結》《銀河護衛隊》系列)是我喜歡的超英電影導演之一。
還因為《超人》在海外爆了。
口碑和票房,都與內地的狀況截然相反。
不僅首周票房各種破紀錄,爛番茄觀眾好評度也達到了93%。



怎麼會差別這麼大?
好奇的魚友們,咱們一起找找答案——
《超人》
Superman

實不相瞞,這版《超人》的劇情讓魚叔有點意外。
「超人」在大眾印象中是美國符號,但電影卻拍成了一部「反美大片」。
比如反派盧瑟的所作所為,基本就是明著黑。

他不顧毀滅世界的風險,建立起一個「口袋宇宙」空間。
不僅能做任意門使用,還私刑關押各國政治人物、超人類等等。
低價向這些國家提供軍事武器裝備催發戰爭,介入他國內政。
事成後拿土地、成立國家、繼續擴張,直至稱霸地球。
這是在說誰,懂的都懂。

那就奇怪了。
這麼喜聞樂見的劇情,怎麼反而國內撲街國外大爆?
首先,確實跟「超英」題材近年來的疲軟有關。
各種爛片層出不窮,觀眾已經不止審美疲勞,而是乾脆看煩了。
在這個基礎上,DC既不如漫威在國內的路人盤大,「超人」IP的國別屬性又比較強。
文化、心理、受眾的隔閡,讓不少觀眾直接放棄了這個選項。
哪怕真要選好萊塢大片看,也會選隔壁大恐龍版「美女與野獸」——《侏羅紀世界》。

其次,這版《超人》的風格對於部分粉絲受眾而言,也有點接受勉強。
畢竟扎克·施奈德版本的暗黑史詩感《超人:鋼鐵之軀》在前,頗具好評。
亨利·卡維爾出演的超人帥得人神共憤,成了白月光級別的角色。
新版換人換風格,變成了喜劇版陽光開朗愛寵大男孩,這落差挑戰到了不少人的認知。


兩版記者造型對比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問題。
造成國內外口碑差距的根本原因,還是電影的主題表達。
還得從劇情說起。
故事的起點,是超人現身阻止了一場國際衝突。
他叫停了一場爭議戰爭,並迫使開戰國領導人承諾放棄出兵。


這一頓操作,確實救下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很快,就引發了一場全球輿論轟動。
網路上各種質疑聲鋪天蓋地。
比如超人是否代表美國?如果代表,他的行動又與美國政府沒有任何協商。
超人的行為是不是非法入侵他國,背刺國際盟友,攪亂國際關係?
以及這場戰爭的兩國關係是綿延幾個世紀的歷史遺留問題,這能靠超人自以為是的拯救真正解決嗎?


從這些質疑聲中,不難看出電影涉及的政治議題討論。
片中的戰爭也有俄烏戰爭、巴以衝突等諸多國際紛爭的影子。
甚至,電影直接聯絡時事拍內幕。
所謂的國際紛爭都是反派盧瑟的手筆,連開戰國領導人的發言稿都是盧瑟集團準備的。
盧瑟與領導人在口袋宇宙裡會面的場景,跟特朗普澤連斯基的白宮會面笑話集差不多。

政治議題的討論熱度在兩地是不同的,也就帶來了電影熱度的差別。
而將對嚴肅議題的娛樂化簡單處理,又帶來了更多觀感上的差距。
比如超人阻止戰爭的手法粗暴,目的更是簡單:
父母告訴他,要做個好人。
所以什麼國際關係,什麼政治目的,都無所謂。
單純因為有人會死,所以必須阻止。
沒有傷亡,就是太平。

甚至,不僅限於人類。
打怪獸的時候也要講超人道主義,搞不殺原則。
甘心步入反派的陷阱,是因為小狗被對方抓走。
連機器人都要平等相待,賦予名字聯絡感情。


主打一個極度理想主義的單純善良。
就像電影裡超人與女友路易斯的對話。
「真正的朋克是願意相信所有人,相信他們人性本善」

於是對於如此簡單的憨憨超人,反派的反擊也不必多高超。
簡單來說,就是化身對家黑粉。
先衝到超人老巢,開啟他的外星電腦,扒出其氪星父母留下的遺言影片。
修復剪輯上傳,給超人造出一個前來統治地球的身份黑料。
甚至還造黃謠,稱超人擁有一個人類後宮,就是為了重造氪星佔領地球。
一切經由各種節目和媒體發酵,毀掉了超人的公眾形象。

背後,則控制網際網路社媒。
在口袋宇宙中操控猴子大軍充當專業黑粉,日夜發表抹黑超人的言論。
無形的網路暴力既影響大眾認知,也讓超人氣到破防。
最後致命一擊:偷走了超人的狗。
直播超人上門討狗的醜態,誣賴其欺負平民。

過家家式的打鬧,確實讓電影的娛樂性拉滿。
樸素的正義感,也具備某種共識潛力。
但,這一切嫁接在一個文化屬性強、現實議題複雜的內容土壤中,就顯出這樣那樣的違和來。
比如戰爭場面雖經處理,但有現實呼應就難以輕鬆看待。
於是,違和也就進一步分化了觀感的不同。

除此之外,主角的人物塑造手法又帶來一些分歧。
主角至純至善不是原罪。
很多作品裡,這樣的主角都代表了一種極致的人類理想,又是一面足以映照出人類各種不堪的鏡子。
他常常足夠脆弱,因為什麼都能傷害他。
又總是足夠堅強,因為什麼傷害都不足以動搖他。
因為擁有某種心靈信仰,他能接納一切,原諒一切,卻不被摧毀。

而心靈信仰是一種基於經歷的選擇,是個人思考後的結果。
這個選擇的過程和得出的結果只要能說服觀眾,那人物就是成立的,主題表達也就自然而然。
可惜,由於電影省略了前情鋪墊,豎起觀影門檻。
缺乏文化共識的內地觀眾僅憑電影內容,會覺得超人「做個好人」的決定是很孱弱的,方法也是武斷的。

比如片中,氪星父母的遺言影片後半段被損壞,超人其實也從未看到過。
當反派復原剪輯釋出後,他知道自己的原生父母是出於殖民目的送其來到地球,一度崩塌迷茫。
他回到養父母家中,由家人告訴他,是自身而非他人決定自己的未來。
意思是,做個好人可以不是父母遺命,而是個人選擇。
這才讓超人重整傷痕再次出戰。
這種轉變,給人一種當個好人還是他人幫忙選擇,只是決定者從原生爹變成了養父的感覺。
超人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模糊的,失真的。

另一邊,「好人」也有具體的當法——拉架。
也就是拒絕衝突,彌合分裂。
分裂在如今已經無處不在,電影裡的分裂也都十分具象:
超人類之間的戰鬥觀念,愛人之間的政治分歧,國與國之間的衝突與戰爭。
盧瑟造出的口袋宇宙坍塌吞噬世界,也是從一條巨大的裂縫開始。
而超人在最後與戰友一起彌合了這條裂縫,也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立場表達。

這些內容對於身處議題中心的國外觀眾來說,顯然參與度更高。
很多人欣喜於在支離破碎的世界局勢前,看到這樣一部直面分裂話題的片子。
緊跟時事,輕鬆娛樂,還是歐美最具國民度的IP之一,好評不奇怪。

英文大意:看到一部如此龐大的電影敢於面對我們世界分裂和破碎的現狀,真是令人鼓舞

英文大意:這部時長兩小時、充滿善意的大片,以它謙遜的方式,對於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日益膨脹且自命不凡的漫畫改編電影而言,起到了一種糾偏的作用。
但對內地觀眾而言,顯然效果差了很多。
很多人覺得,沒有實感的超人站在世界中心呼喚真善美,給人一種愚蠢的天真感。
現實戰事被拿來給角色貼金,也讓不少觀眾反感。


就比如電影裡,反派困住超人後,又再一次發動了戰爭。
曾被超人救下的孩子,在戰場上豎起超人的旗子呼喚他的到來。
最終,隨著綠燈俠、鷹女前來救場,戰爭又一次被超人一方阻止。
但將他國塑造成呼喚被拯救的孩童姿態,仍被視為美國英雄主義的傲慢表現之一。
畢竟,天降正義只是空想,為之慶賀以及閤家歡的結局,都更顯諷刺荒誕。


大概,現實的分野也是這樣。
在沒有信仰的年代,神明被量產,又被批次銷燬。
沒有什麼,能再升上天空帶來希望。
畢竟腳邊是深淵時,人只顧自救,無暇抬頭。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白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