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桌子先生|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最近,一個叫《毛毛告狀》的紀錄片,吸引了無數人關注。
點贊、在看都超過10萬,有2.8萬人線上留言。

這一個未婚先孕的女子,帶著剛出生的嬰兒,遠赴上海尋父的故事。
可是這“尋父”的故事卻充滿了曲折離奇,催人淚下。
在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故事要從30年前說起。
30年前,上海某旅館地下室傳來嬰兒的整夜啼哭,引起了很多住戶的注意。
那裡住著26歲的單身媽媽諶孟珍,和她3個月大的女兒毛毛。
諶孟珍面容清秀,可消瘦的身材,顯示出她營養不良。
在那個簡陋的地下室,母女倆住了大半個月。
每天房費8元,她一天只敢吃一頓飯,花一兩塊。

有時是飯上淋點肉湯,有時是一個青菜。
吃完,有了奶水,就喂孩子喝點奶。

可她自己都吃不飽,孩子怎麼可能不餓?
那整夜的啼哭,就是孩子飢餓發出的抗議。
可儘管這樣,從湖南老家帶過來的200元,也所剩無幾。
“如果不是好心人給點吃的,我馬上就要餓死在馬路上了。”

諶孟珍等不起了。
她這次來,是找男友趙文龍,希望他承認毛毛的身份,承擔起父親的責任。
一個父親為什麼不認孩子?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嗎?
原來,趙文龍一直認為,毛毛不是他的孩子,是諶孟珍和別人鬼混來的。
那年,諶孟珍和趙文龍談戀愛,並同居在一起。
趙文龍39歲,腿腳殘疾多年,他自認為沒有生育能力,判定孩子是諶孟珍給別人看孩子的時候,出軌懷上的。
為了這個,原本感情很好的兩個人,幾乎反目。
趙文龍將身懷六甲的諶孟珍趕出家門,而倔強的諶孟珍,選擇生下了這個孩子。
“我生下她就是害了她。”
面對鏡頭,一直堅強的諶孟珍哭了,她愧疚地親吻著小毛毛柔軟的胎髮,懷中懵懂的嬰兒,毫不知情地笑著。
可那個年代,一個女人要自證清白,何其艱難!
她不願揹著“蕩婦”、“劈腿”的惡名過一輩子,哪怕未婚先孕早已千夫所指,她也顧不得這麼多。
於是,她在湖南老家生下孩子後,就帶著3個月的毛毛,隻身前往上海。
“生下來,是我的,我就養。”
趙文龍斷定孩子不是他的。
而且,他還是一個殘疾人,沒有一門手藝,賺不到錢,更不想去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
可是,憑什麼他推卸責任,就要一個弱女子去承擔?
那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女人,一個“外地來的鄉下女人”,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決定“告狀”。

這個訊息,讓導演王文黎知道了,她決定幫助她,並拍下這個故事。
一個沒過門就生下孩子的女人,還敢大肆宣揚,甚至討要權益?
不怕被唾沫星子淹死嗎?
這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還要有撕開傷疤給世人看的覺悟。
可諶孟珍不怕,她就像一頭困獸,即便自身難保,也會發出低吼,保護懷中幼崽。
親子鑑定結果出來的那天,諶孟珍特意給毛毛穿上漂亮的衣服。
在法庭上,她抱著毛毛和趙文龍坐在同一條凳子上。
趙文龍的眼神里,有不耐,有不屑,他篤定這個女人是自取其辱。
兩個人之間,像隔著銀河。

可結果出乎他意料,法庭宣判,趙文龍和趙毛毛之間,存在親生血緣關係,他必須每個月付50元撫養費。

諶孟珍嘴角的笑,壓都壓不下來,這是屬於她的勝利。

這是為自己這麼久以來,遭受的重傷和汙衊的最好反擊。
所有的誤解、冷眼、苦難和屈辱,在這份判決面前,都煙消雲散了。
她為自己和女兒,贏得了應有的權益。
而那一刻,趙文龍這個混不吝的男人,好像被擊中,一直愣在那裡,審判長問了幾遍,他才有所回應。
庭審結束,導演王文黎抱著孩子走到他面前:這是你的親生女兒,不抱抱嗎?
他的眼神突然柔軟下來,定定地看著哭鬧的嬰兒,帶著自己也沒意識到的微笑。
王文黎說:(毛毛)太委屈了,你太讓她受委屈了。
這個男人忽然頓悟了,他小心翼翼伸出手,觸碰孩子踢蹬的雙腿,真實的觸感瓦解了他的防線,他哭了。

鏡頭之外,諶孟珍掩面痛哭。

庭審結束,趙文龍寫了一封信,託王文黎轉交給諶孟珍。
是道歉,也是求和。
那封信裡,他坦白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對不起她們母女,使她們吃盡了苦頭…….在我這不幸的四十年裡,能夠遇到孟珍這樣的好姑娘,是我不幸中的大幸。才能使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父親。”

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想過,這一生還能有這樣的幸運,擁有自己的女兒。
他一連給諶孟珍寫了很多信,想要求複合。
一開始諶孟珍沒搭理他,但自己的女兒需要有一個父親,也架不住身邊的人一直在勸。
為了女兒,在一次促膝長談後,諶孟珍選擇了原諒。
結婚當天,導演王文黎成了他們的證婚人。
王文黎一針見血地對諶孟珍說:你雖然贏了官司,卻輸了自己和半個女兒。

但是當初的環境很喜慶,諶孟珍也沒有在意。
觥籌交錯之間,婚禮結束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以為故事就結束了,但我們真正要寫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王文黎導演真正牛的地方,是跟拍了這個家庭20年。
時間一晃十年過去,2003年,毛毛10歲了。
我們的鏡頭,再次對準這個家庭。
這10年裡,王文黎導演經常去諶孟珍家裡走動。
每年,諶孟珍一家都會去拜年,她家有什麼困難,王文黎也總是毫不吝嗇幫助。
趙文龍的身體一直不好,他的收入,勉強支撐著家裡的水電煤氣等日常開銷。
養家、教育的重擔,諶孟珍挑起了一大半。
十年間,諶孟珍剪了短髮,輾轉於一個個零工:託兒所、快餐店,營業員……
儘管她那麼拼命工作,但日子依然窮困。

毛毛六個月大的時候,就被放到託兒所,諶孟珍出去打工。
別人的孩子三點多就被家人領走,毛毛只能等到七點多,媽媽下班後才能帶她回家。
有一次毛毛髮燒,諶孟珍急忙給單位請幾個小時的假,和趙文龍抱著孩子去看病。
看完病,孩子餓,大人也餓,家裡冷鍋冷灶,什麼吃的都沒有。
而她馬上又要繼續去上班。

這其中的苦,她每每說起,都會落淚。

這種時候,十歲的毛毛會給媽媽擦眼淚,輕撫媽媽的背,也會打趣媽媽:
發生在我身上,我都沒哭,你哭什麼?

沒有學歷,她只能做體力活。年齡漸長,也很少有工廠願意用她。
但只要有活,她就去幹。
當清潔工,時薪6塊錢,女兒的輔導班費用50一個小時。她不想去算這筆賬,只是埋頭苦幹。
她說,那些年,人是麻木的,成了一個賺錢機器。
孩子,成了夫婦倆苦難生活裡,最大的慰藉。
樂觀,積極,不自卑,她像是一束光,照亮了那些晦暗的日子。
她最覺得愧欠的,就是自己的女兒。
女兒10歲生日那天,諶孟珍答應,帶女兒去看一場她心心念唸的電影。
她們興奮地趕到電影院,準備去買她最喜歡的《哈利波特》,卻發現要30元一位。
那時,諶孟珍一家的收入,不過千元。
女兒看著媽媽稍顯猶疑地樣子,懂事地拉著媽媽轉身走了。
她故意掩飾母親的尷尬:晚上10點多才結束嗎?我明天還要早起上學呢。

那一刻,諶孟珍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
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生活的困頓,媽媽的不易,她全看在眼裡。
趙文龍和諶孟珍經常和女兒開玩笑:太笨了,生在這樣的家庭裡。
毛毛說:一點也不笨,(生在這樣的家庭)太好了。
當媽媽繼續逗她,當初就該拋下他們父女時,毛毛伶牙俐齒地反擊:你找個好老公不會啊,為什麼找這個人?
諶孟珍在一旁沉默不語。

有句話說:愛是常覺得虧欠。
當年那場官司後,趙文龍對毛毛,一直覺得虧欠。
儘管條件不好,但趙文龍給予了女兒全部的愛。
結婚之後,趙文龍包攬了照顧毛毛的大部分職責。
餵飯、換尿布,都是他做,極其有耐心。
每個月的工資、補貼,包括存摺,他都悉數上交給諶孟珍。
但一個殘疾人的工資又有多少呢?
她覺得自己很累很累,一個人養活三個人,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
“你贏了官司,卻輸了自己和半個女兒。”
王文黎導演當年說過的話,一語成讖。
又一晃,10年過去,王文黎導演再次採訪到了諶孟珍一家。
諶孟珍長了些許白髮,但笑容還如從前般爽朗。
這十年,女兒的成績很好,20歲的女兒考上了美國的大學,已經讀大三了。

對諶孟珍來說,未來充滿了希望。
她讀書不多,也無學歷,但在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他們養出了一個最好的女兒。
苦盡,甘來。
這個忙碌了大半生的女人,終於等到了最好的訊息。
第一次送女兒去美國,毛毛哭得雙眼紅腫,諶孟珍不敢看自己的女兒。
怕女兒看到自己紅紅的雙眼,怕她捨不得離開。
更怕,再多看一秒,自己也會哭出來。
她瀟灑揮手,轉身就走了。
可毛毛不知道,每一次離開,媽媽都會獨自在機場外等一小時多,直至飛機劃過天際,她才會離開。

“飛遠了,就讓她飛。”
女兒是她手上的風箏,可她不願扯那根線。
因為來去美國的機票很貴,女兒常常幾年不能回來,她就盡全力去打工供養女兒。
毛毛在美國的監護人,曾邀請諶孟珍去美國做客,提出幫她買機票。
她謝絕了。
諶孟珍說:“別人給毛毛提供那麼多,又提供吃和住,我怎麼可能要她的錢買票。
哪怕是借錢,我也要去一趟,至少,要當面向別人表示感謝。”

這個要強了一輩子的女人,始終有自己的堅守。
當年,為了挽回自己和孩子的名譽,她拋卻面子,奮勇一戰。
後來,為了孩子能有個完整的家,她大度原諒。
這些年,再苦再難,她只在無人處,在深夜裡,痛哭吶喊過。
醒來,依然是盡職的妻子、媽媽。
正如那句話說的:人只有往前走,苦才會退後。
一個女人,用一生的付出和努力,讓那句“我生下她就是害了她”,沒有應驗。
儘管生活困頓,儘管物質匱乏,但她給予了自己能給的所有。
這是一個母親的成功,也是無數好心人的託舉。
為什麼我今天要寫這個故事呢?
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善良環環相扣的故事。
一個大城市不負責任的父親,遇到了來自小地方未婚先孕的母親,但她的生命力像野草一樣,感動了導演王文黎。
片中每一個主人公,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偉大的母親,當年的審判員,遠在美國的夫婦,幡然醒悟的父親,再加上王文黎導演持之以恆記錄一個普通家庭20年的鉅變。
就是這一環扣著一環,才會促成這樣曲折離奇,催人淚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