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藍字,設為星標,以防失聯
《2023年新職業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
有17.5%的年輕人在嘗試傳統以外的新職業,
58.5%的年輕人對新職業抱有強烈興趣。
過去一年裡,
一條一直關切著年輕人的新職業選擇。
有人走向亞洲和非洲的“冷門”國家,
出海淘到人生第一個百萬;
有人湧入“宇宙中心”,
北至曹縣,南至義烏,
在縣城熱潮中找機會;
也有人在小眾賽道里挖掘搞錢機會,
在意想不到的地點——宿舍開店,
在寵物行業、旅遊業裡開創屬於00後的新玩法。
編輯:金 璐
責編:魯雨涵

過去一年裡,“出海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前往門檻更低的“冷門”國家工作,搶佔商機,改變命運。他們在非洲、中東、中亞和東南亞,找到了自己全新的生命力。

95後,
在非洲實現財富自由
根據搜狐四象工作室的資料統計,同樣的一份崗位,在非洲中資企業的收入約為國內薪資的2-3倍。此外,包機票、包食宿等福利津貼,可以讓到手工資悉數變為存款。不少應屆生在非洲無痛攢下“人生第一個100萬”,長達1個月的年假、反捲的工作環境,讓非洲獲稱“就業天堂”。
非洲改變了小鐘的命運。在非洲的7年裡,他從一名普通大學的本科生,變成了百萬粉絲博主。
大四上學期,他就曾應聘過一家有駐外崗位的國企單位,畢業後就留在肯亞做專案管理,月薪1.2-1.5萬元。一年後,他辭職,揹包旅行8個月,走遍14國,遇到了現在的妻子。
因為妻子在多哥從事援外工作,小鐘就隨她移居西非,學習法語,開始做市場調研工作,月薪3萬元。

疫情期間,因為大量空閒居家時間,他開始嘗試拍攝非洲文化影片。四個月後,慢慢有了起色,他記錄非洲巫術、酋長選舉、賣鱷魚的叢林市場、非洲版“華強北”……在各大平臺的粉絲量加起來有將近350萬,他也靠此攢下了人生第一個一百萬。
如今,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在成都買了300多萬的房子,辦了婚禮,沒有要過家裡的一分錢。
在小鐘眼裡,對於沒有背景的年輕人來說,非洲是平等的、開放的,這讓他在事業與生活上都找到歸屬,享受簡單而自由的生活節奏。

Abby大學畢業就來到迪拜
在中東掘金的Z世代
有人說,中東是目前全球難得的增量市場。在遍地富豪的阿聯酋和沙特,從美甲、奶茶、母嬰等實體經濟,到MCN、房地產、虛擬貨幣這樣的大熱領域,到處都能看到掘金的中國人。
99年出生的Abby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畢業後就來到迪拜做房產租賃生意,她的生活被遍地的富豪和創業的外國人環繞,在這裡積累人脈、開闊眼界、改變思維方式。
2022年畢業時,學英語專業的她面對疫情下的就業困境,拒絕了考研或“躺平”:如果留在國內,估計沒法賺到大錢,不如去海外工作,還有語言優勢。在非洲、南美洲和中東的offer中,她選擇了商業環境自由的迪拜。
她考慮到,阿聯酋的稅收政策非常友好,個人工資不交稅,公司年淨利潤10萬美金以上才收9%的企業稅。其次,阿聯酋的本地人口只佔15%,剩下的85%都是外國人,可以認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初到迪拜,她在華人超市工作,月薪5000迪拉姆(約1萬元人民幣),包吃住卻失去自由,還因性騷擾問題和公司打了官司。

Abby的訪談影片系列
一位瑞士人是為了迪拜的“零稅收”政策來的
現在她從事房產經紀的工作,主要為華人提供迪拜房產租售的服務。迪拜的房產市場門檻低,沒有房產稅,平均房價每平方米3.3萬元,所以會吸引來很多中國富豪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Abby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資源”,她擅長社交,喜歡參加各種線下活動,結識了很多中國和外國的朋友。
另外,她還透過經營自己的社交賬號來吸引新客戶,比如訪談在迪拜的外國人,為什麼現在來迪拜定居,用這些影片說服更多的中國客戶來迪拜發展和買房。

袁袁,現居哈薩克
90後在中亞:“未來十年都不再焦慮了”
中亞五國也成為了很多人的目的地。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23年,中亞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優於世界平均水平。不少人在國內生意做不下去,或工作不好找,轉向中亞尋找機會,或是計劃以中亞為跳板,去工資水平更高的國家工作。
袁袁被國企外派到哈薩克,已經在那裡工作將近三年。去年4月底發工資後,加上公積金,她就已經邁入了“百萬富翁”的行列。
作為一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袁袁在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北京一家礦業國企,負責市場開發。儘管工作環境穩定、無加班,但是月薪稅前9000元的收入在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下,還是讓她難以存下足夠的錢,實現買房買車的夢想。
她覺得,如果一直在北京工作,可能一輩子都實現不了夢想。當時她每天都特別焦慮,甚至到了失眠的程度。

袁袁在工地
春天冰雪融化和深秋入冬時,到處都是泥巴
選擇外派後,海外工程條件的艱苦程度還是超過了她的想象。專案地位於距離首都阿斯塔納300多公里的草原深處,冬季氣溫常降至零下30多度,四周無人,只有整片的茫茫大草原。空氣太過乾燥,剛來的時候她水土不服,還得了鼻炎。
她每天工作9小時,每週單休。生活條件雖艱苦,但公司提供免費住宿、餐食和生活用品,幾乎沒有額外開銷。袁袁現在已經欣然接受無聊,打發無聊的方式,就是用Excel計算現在有多少存款,未來幾個月工資到賬了,能存多少錢。
兩年間,她積累了超過100萬元存款。她計劃專案結束後回北京,將重心轉向個人生活。
在袁袁看來,世界上沒有一份高薪工作是不需要付出的,有人加班犧牲健康,有人出國遠離家鄉,而她選擇了後者。犧牲兩年的青春,以沒有個人生活為代價快速攢一百多萬,換來接下來十年二十年不焦慮,就足夠了。


在東南亞做母嬰生意的Gina收入超過辭職以前,時間也更自由
90後在東南亞做跨境母嬰
在國內生育率和意願持續走低的當下,東南亞誘人的生育基數,正在吸引玩家入局,透過母嬰產品的跨境電商,汲取這片新興市場的紅利。
Gina15歲時就來到新加坡讀書,對本地多種族的環境比較瞭解。在這裡,她發現:商場裡的玩具價格普遍偏高,比中國貴了70%。她觀察到,華人家庭注重玩具的材質與質量,而馬來家庭則更看重孩子的需求,雖然收入較低,但他們願意花錢給孩子買玩具,這啟發了她的創業想法。
儘管新加坡的生育率較低,但政府鼓勵生育,Gina覺得購買人群不會有很大的銳減。

剛剛開始創業
2021年,Gina在新加坡的一家中國電器品牌分部工作。居家辦公期間,她就已經決定開始副業,開設一個電商網店,賣玩具。一邊學習網店運營技巧,一邊透過1688,或者是從義烏進貨採購玩具產品。
她的長期目標其實是線下開店。跟國內不太一樣,東南亞的實體經濟還是很火,商場裡很多人,非常繁華,而且線下容易衝動消費,沒有線上那麼價格敏感,客單價比較高。


在新加坡的倉庫
2022年,她辭去工作,在商場租了一個攤位,售賣一些高品質的玩具,且每週能賺回1000多新幣。
挑戰還是很大的。東南亞電商的競爭非常激烈,網站的平臺費很高,而且這兩年入局的人很多,價格戰打得很猛,很多母嬰用品,價格壓得很低。
有一些產品是Gina第一次在新加坡賣的,賣火了之後別人也開始跟風從國內進貨,兩邊打價格戰,幾毛幾毛地降,利潤空間越縮越小,Gina就只能放棄,再更新一輪選品。
國內的社交媒體在東南亞興起得特別快,接下來Gina的計劃是做社交媒體營銷,爭取更大的競爭力。

《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顯示,2023年,GDP超過1000億元的“千億縣”增至59個。“縣城經濟”成為越來越炙手可熱的話題,從“宇宙中心”曹縣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各種產業自然萌發生長起來,嗅到商機的年輕人接踵而至。

“宇宙中心”曹縣
曹縣:一條馬面裙,重回宇宙中心
2024年春節期間,馬面裙火爆全網,曹縣又一次回到“宇宙中心”。據央視財經報道,2024年前兩個月,曹縣馬面裙銷售額接近5.5億元,2023年全年漢服銷售額超70億元,這個山東縣城有2282家漢服企業,近10萬人從事漢服行業。
從那一年的臘月開始,姚弛行就忙得不可開交,原本計劃在2024年春節前多備點貨,結果沒到年二十九,布料就已經做完了,馬面裙在網上賣爆了。她以為可以早點放假,還沒高興多久,電話就被打爆了。
網傳的00後、90後放棄北上廣,回到家鄉曹縣,不是無稽之談。姚弛行也算是其中之一,她原本在北京的航空公司工作,丈夫是曹縣本地人,幹了10年的電商,因為不想接手家族的傳統木雕和棺木生意,於是把妻子帶入了這個行業。
本來他們已經在大城市定居了,但因為預判到漢服的市場前景又舉家搬了回來,孩子也回到老家上學。
“一手托起棺木,一手托起漢服”,說的就是姚弛行一家。

曹縣的馬面裙生產車間
現在姚弛行是當地最大的漢服直播基地的負責人。面對這一波市場的需求量暴增,姚弛行的生產能力已經從每天100條提升到1000條,直播銷售額每天能維持十幾萬,但產量只能完成需求的20%。
能做到低價,和曹縣是小城市有關係。這裡運作成本不高,拿地、稅收都有政策優惠。曹縣是人口大縣,人工便宜。在曹縣,姚弛行把電商做成一個倉儲式的直播,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自己囤貨,自己售後,不需要經銷商,都是靠自己來播,這也省去了中間商的成本。

00後負責設計,阿姨們負責縫紉
姚弛行的員工有00後,也有50多歲的阿姨。00後負責設計,操作電腦。四五十歲的阿姨把孩子送去上學,到工廠計件製作,平均收入月薪六七千。
姚弛行覺得,曹縣能在漢服上彎道超車,也是有原因的。它是書畫之鄉,最早是做影樓壁布,漸漸發展成做拍攝的服裝、演出服、廣場舞服裝。如果開啟淘寶,會發現前幾位的演出服很多是曹縣做的。
從加工廠到外貿到電商,從一塊壁布,到全民廣場舞的服裝,再到馬面裙。漢服產業鏈的形成是環環相扣,一個階段都不能少地遞增過來的,它並不是爆發的,姚弛行說,曹縣為彎道超車做足了準備。
曹縣有一個口號叫“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寶”,有些孩子從國外或者大城市回來,想看看家鄉這個網紅城市這麼多年的改變,就順勢留了下來,真的是放棄了北上廣。“他們在大城市,可能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但是你回家鄉,可以做個雞頭。”

左:曾年薪百萬的雪麗,來義烏的第一年實現了營收2000萬
右:研究生學歷的阿甜,在義烏直播賣年貨
裸辭大廠人,湧向義烏
義烏被稱為世界小商品中心,因為創業氛圍濃、門檻低、商品種類豐富等特點,吸引了很多年輕人。2023年上半年,義烏電商成交額同比增長12%,電商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長54%。
失業、裸辭的90後大廠人正扎堆前往義烏創業。他們將在大廠積累的電商、運營、策劃經驗,運用在賣日常用品上。

大廠工作時期的阿甜,常常直播完已經是半夜12點,
窗外燈火通明,全是加班的打工人
1991年出生的阿甜在來到義烏前,和丈夫在深圳一家大廠工作,她做課程講師,工資一萬多,老公做了五年多的程式設計師,已經成為管理層,工資兩萬多。
他們逐漸感到自己只是一顆螺絲釘。工資雖然不錯,但常常需要加班到十一二點,下班後打車還要排隊一個多小時,非常耗人。雖然沒想好下一步怎麼走,他們也毅然地辭職了。
後來,一個在義烏創業的朋友告訴阿甜,一天就能賺她一星期的錢。他們聽得很心動,於是2023年的6月,他們就收拾好行李直接來了。

阿甜和老公透過直播賣年貨
最初,他們在朋友的工廠進了一批文具,練習拍品、運營等,到了10月,他們開始獨立選貨,主攻年貨產品,如春聯、窗花、福字等。
投入了一萬多,目前賺了四萬多塊。他們是義烏創業者裡是最底層的,因為請不起人,所以進貨、拍品、賣貨、打包、覆盤都是兩個人親力親為。

進貨、打包都是兩人親力親為
大廠經歷對阿甜創業的最大幫助是“覆盤”。很多時候就算工作再累,她也會去覆盤。比如直播資料不好,就去研究粉絲使用者群體,發現60%都是阿姨,然後去思考,她們愛看什麼、聽什麼?
他們也嘗試了AI直播,之所以想到這種方式,也是源於阿甜老公做程式設計師時瞭解到的前沿資訊。
義烏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商業模式,但不同的是,這裡的創業氛圍格外濃厚。不管是喝茶還是捏腳,聽到別人聊的都是生意。
在這裡,工作和學歷是無關的。在深圳工作,大家都會問你學校、專業、學歷、工作經歷,但在義烏,周圍許多人都是初中學歷,他們只會問,“你爆單沒”、“搞的什麼貨”、“資料怎麼樣”、“能去你直播間看看嗎”。
阿甜現在在做自媒體,努力為自己打造一個人設。不管賣的是什麼,只要別人喜歡自己,就能賣出去。

當傳統的職業路徑充滿不確定性,年輕人們開始另闢蹊徑,重新探索小眾新行業的可能性。他們踏足養老銀髮經濟,邁入寵物行業,緊跟“入境遊”熱潮,或是在自己的宿舍裡開啟了小店。在風雲詭譎的世界裡,靈活地舒展自己的能力。

在宿舍開美甲店的小鹿
05後大學生,在宿舍搞出最牛小店
近兩年,大學生、高中生有了搞錢新思路:宿舍開店。全國大量高校,都能找到種類繁多的宿舍小店,堪比商圈:美甲、化妝、甜品、咖啡、列印……
與校外創業相比,宿舍開店不用交房租、不用選址、不用裝修,“窮鬼也能開”;客源穩定、量大,工作時間靈活。通常一天只需花一兩個小時,就能賺足生活費。
宿舍開店三年來,小鹿已經接待了600多位客人。節假日前是旺季,大家都想做新美甲過節,小鹿常常要加班到半夜十二點。想要約上她,需要提前大半個月。

小鹿的美甲店

小鹿做的美甲
隔壁的空宿舍,是小鹿的“美甲店”。這裡沒有人住,宿管阿姨允許學生在這裡做想做的事。一張小鹿自己購入的寬敞雙人桌,擺滿了美甲裝置:幾臺美甲燈、打光燈,各類甲油膠、甲片、水鑽、搓條、打磨機……
在小鹿的學校,有宿舍咖啡店、宿舍化妝店、宿舍酒攤……這一屆大學生早早地就為未來做起了打算。
小鹿是04年的,北京人,在西安一所985學校讀大三。大一時,課業輕鬆到有些閒得發慌,每天只用上課兩小時,她逐漸產生了在宿舍開美甲店的想法。當聽說今後同寢能夠免費做美甲後,幾個室友一致同意了宿舍開店的請求。
小鹿是美術專業的,學的是產品設計方向,審美、技術非常線上。加上價格低,做一次幾乎比外面便宜兩三百,周圍又沒有其他的美甲店,不愁沒客人來。除去飾品、甲油膠等成本,“淡季的時候,最少每個月能掙三千多,旺季甚至能達到八九千。手頭寬裕了很多。”

寵物偵探陳營(左)與找回的長毛
90、00後開拓寵物新職業
越來越多不願意走進婚姻的年輕人,試圖透過寵物獲得“養娃”的情感體驗。多樣化的養寵需求,也衍生出很多寵物新職業。
為治療寵物慢性病,有人花錢為寵物請針灸師,寵物中醫越來越受歡迎;有人花錢為寵物請心理諮詢師,試圖瞭解寵物究竟在想什麼……根據艾媒諮詢的資料,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5928億元。
寵物偵探是一個新興職業,陳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幫助主人把丟失的寵物找回來。他2020年正式入行,後來建立團隊,這些年來一共找回1000多隻寵物,平均每年200~300只。
之前,陳營在廣告行業做總監。2019年,他養了三年的藍貓丟了。他第一次在網上聽說有尋貓團隊,那時收費非常高,最低的也要8000塊。他就自己研究找貓的技巧,還花錢去北京學習,最後也沒有找到自己的貓。
但他用自己總結的經驗幫一些人找到了寵物,找他的人越來越多,就這麼被動入行了。

左:寵物主人釋出的尋貓啟事
右:陳營與找回寵物的主人

各個角落的貓毛為寵物偵探提供了線索
被委託尋找的大多是貓狗,也有鸚鵡、烏龜和兔子。陳營團隊找過最貴的是一隻10萬塊的馬爾濟斯。
每隻寵物的性格都不一樣。尋寵第一步,就是花大量時間瞭解它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邏輯。再收集寵物毛髮,尤其是貓毛。下一步,他們會回到寵物丟失的原點,向四周擴散搜尋。

左:尋找寵物的探測器
右:陳營被找到的小貓咬破四處傷口,有一根手指幾乎被咬穿,連夜跑了三家醫院才打上疫苗
陳營告訴我們,寵物偵探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一個寵物偵探的培養週期,至少需要一年。需要高強度體力勞動,經常熬夜和出差,很少陪伴家人,好多人接受不了就離開了。
每個月他有20多天在外面跑,最遠的一次去了新疆伊犁。每天走3萬步是很正常的,每棟樓、每個樓道、每個單元,都要找一遍。陳營曾經最多一天走了8萬步,整整17個小時,爬樓梯到大腿拉傷,在床上躺了一星期才恢復過來。
工作中的使命感讓他堅持下來:“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們也在找寵物,我們也想好好過節,但如果我們不去,也許就再也找不到了,那意味著一輩子的分別,而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私人導遊丹牛帶領的騎行團
入局“China Travel”,帶薪吃喝玩樂
“China Travel”有多火?在2024年的前11個月裡,全國入境外國人高達2921.8萬人次,同比增長86.2%,其中,透過免簽入境的外國人佔比近60%。近日,“入境遊”再次升級,時間延長為10天,並進一步擴大停留區域。
據多家諮詢公司的估算,入境遊有望為中國帶來高達上萬億元的收入。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入境遊也成為最受歡迎的搞錢賽道。
2024年3月,90後男生丹牛辭去了一份長達7年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的入境遊導遊。目前,他的工作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帶騎行團,跟旅行社對接客源;另一個是做地陪,相當於私人導遊,從小紅書上找到散客。
大學時,丹牛讀的是經濟學的投資方向,畢業後,他入職了上海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從2022年開始,上海的金融行業開始大幅度降薪,丹牛所在銀行的薪資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降薪後,季度獎大概只能拿到原先的1/3,年終獎也沒了,收入一下腰斬。

丹牛帶來自美國的遊客在上海復興公園遊玩
2023年,過境免籤政策開始實行,“144”簽證剛開放的時候,一個星期可能只有幾個散客;直到2023年9月,旅遊旺季開始,客流慢慢地穩定下來,一個星期會有4到5個團。最大的變化是在2024年春天,客流量明顯增長,丹牛才辭掉了銀行的工作。
騎行團相當於城市半日遊,4到5個小時,一次20人以內。從上海的法租界出發,騎到外灘,然後從人民廣場回來,一個圈,十四五公里。沿途會經過上海的弄堂,老外很感興趣本地人的生活,像是寫書法的、打太極的、唱戲曲的。如果是週末,丹牛還會帶他們去人民公園看相親角。
9到11月是入境遊的高峰期,每個月平均下來只能休息一兩天,丹牛一半時間帶騎行團,一半時間接地陪。現在旺季的收入,比起金融行業降薪後的工資還高很多。騎行團,一般是500塊4小時;做地陪的收入是800~1000塊每天,而且歐洲的客人普遍都會給小費。
2024年11月,丹牛參加了國際導遊證的考試。報考的人數特是2023年的兩倍多。從辭職到現在,丹牛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到滿意,因為自己是E人,跟人打交道會讓他更有能量,工作也更有意義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