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經濟爆發!誰在靠“毛孩子”悶聲發財?

作者:花花小萌主
2025年,春節假期“紅紅火火”,消費市場“熱氣騰騰”,一片繁榮景象。這期間,一股新的消費潮流也逐漸蔓延開來,即“毛孩子經濟”。據悉,春節期間,寵物年夜飯市場火爆程度令人咋舌。
根據已知的新聞報道,濟南市長清區一家寵物樂園推出“小狗年夜飯”,套餐包含10個菜品,售價188元,一經推出便迅速走紅。在眼花繚亂的年夜飯選單中,佛跳牆、雙色富貴鮑魚飯、惠靈頓牛排成最熱門菜品。甚至有網友評論:貓狗吃的都比自己豐富!
早在1月底,淘寶就曾釋出過《2025淘寶寵物年夜飯報告》。報告顯示,1月1日以來,淘寶平臺上寵物年夜飯搜尋人數同比上漲超過150%,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近60%。從地域來看,上海、北京、新疆、浙江、江蘇的鏟屎官最捨得在寵物年夜飯上花錢。
以前是成人需要儀式感,後來是孩子需要儀式感,現在是“毛孩子”也需要儀式感。其實,近年來,寵物產業不斷拓展,除了“年夜飯”、“壓歲糧”,還有各種寵物版粽子、月餅等寵物鮮食,養兒式養寵,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突破口。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什麼是毛孩子經濟?
圍繞毛孩子,都有哪些小眾賽道
所謂的毛孩子經濟,其實是“它”經濟的一種暱稱,是圍繞著寵物產生的一系列生產、銷售、服務等商業活動。這一概念涵蓋了從寵物的繁殖、交易、食品、用品到醫療、美容、培訓等多個方面。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近5年來,全國寵物經濟相關注冊企業數量翻了整整14倍,截至2023年10月,全國寵物經濟相關注冊企業數量超過154.9萬,超過3/4都是個體工商戶。除了包含年夜飯在內的寵物鮮食之外,圍繞“毛孩子”,還衍生出不少的小眾賽道。
比如,寵物紅娘。年輕人一邊喊著“智者不如愛河”,一邊卻為寵物們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於是,很多人透過線上平臺,比如閒魚、小紅書,進行寵物相親、婚介,甚至還有專業的貓咪相親方案,開啟副業模式。據一位從事該副業的網友表示,基礎服務即牽線費 50-200元/次,成功配對還能收10%-20% 的佣金;增值服務,比如定製“婚禮”儀式,包括攝影、紀念品等,客單價能到3000元+。難怪有網友要說,搞錢的路子,野得沒邊。
圖片來源:小紅書
比如,寵物保健品。想不到吧,保健品的生產推銷物件,除了老年人,還可以是“毛孩子”。根據飛瓜資料統計,2023年抖音寵物保健品市場規模指數約為5587.3,同比增長達367.8%,品類銷售呈逐月持續增長趨勢。且寵物保健品的品類細分日益豐富,主要包括腸胃調理類、護膚美毛類、健骨補鈣類和綜合營養類等。國貨品牌多集中在1-50元價格帶,國際品牌主要佔據100-150元價格帶,中高階消費市場機會空間較大。
當然,還有寵物醫療。嚴格說來,寵物醫療並不小眾,但這一市場,增長率曾從2019年的17.8%降至2020年的5.7%,然而,在2021年出現強力反彈,增長率為27.6%。
寵物消費市場細分越來越多,大家發現,原來,當從人身上賺不到錢的時候,可以從寵物下手,來賺人的錢。
圖片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毛孩子經濟是如何興起的?
消費群體有什麼特徵?
我們會發現,中國寵物市場的規模,是在近幾年爆發式增長的,然後越來越細分的。據《2023年中國寵物市場消費白皮書》中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養寵家庭規模已破億,單隻寵物犬年均消費達2875元,單隻寵物貓年均消費達1870元。在艾媒諮詢最新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執行狀況及消費市場監測報告》資料中也提到,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5928億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500億元。
寵物市場的這塊蛋糕,為什麼會越來越大呢?那我們就要了解,養寵物的主要群體是哪些人?根據可查資料,國內“90後”“80後”的養寵佔比高達77.7%,年輕寵主佔比逐步提升,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六成擁有寵物,他們,成為養寵主力軍。換句話說,“毛孩子”經濟的興起,與這兩類消費群體息息相關,成為寵物市場規模擴大的成因。
一個是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及空巢青年增多。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推動了寵物數量的增加,進而帶動了寵物消費市場的發展。寵物能帶來陪伴和治癒,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透過養寵物來獲取心靈的平靜和精神的穩定。
頭豹研究院釋出的《2024年中國寵物用品行業概覽》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上升至15.4%,老齡化加劇催生了老年群體對寵物作為生活伴侶的需求。
另外,目前,空巢青年超9200萬,單身數接近3億。貝殼研究院釋出的《新獨居時代報告》預測,到2030年,我國獨居人口數量將激增至5億至2億人。其中,20-39歲的獨居青年群體將從2010年的1800萬攀升至4000-7000萬人,增長幅度驚人。不婚化正在促使“毛孩子”代替家庭重要成員,滿足情感需求。
圖片來源:小紅書
另一個是消費升級,悅己消費的主體變化。我們總以為,悅己消費是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其實不然。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尤其是95後,他們花在寵物身上的錢,要比花在自己身上花的錢還多,他們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對“毛孩子”的消費,他們會注重寵物的飲食健康、生活品質和精神層面的滿足,這種悅己消費,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主要動機和出發點。有網友表示,一個月花在寵物身上的錢,大概3000-5000元不等,保健品比較費錢。
除了年輕人,銀髮族更是如此,“毛孩子”就是他們的孩子,為孩子花錢,怎麼會不捨得。早在2019年,天貓就曾釋出過關於銀髮族寵物消費的調研資料,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老年人寵物消費增速高達450%,而都市銀髮族的消費增速也達到了180%。不僅寵物項圈、寵物髮卡等配飾成交額顯著增長,寵物保健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11%,寵物疫苗、寵物醫療服務、寵物處方藥、寵物食品的成交額增長超過70%。
錢花在寵物身上,可是開心卻收穫在自己身上,於是,寵物市場的規模就越來越大。
當然了,寵物市場的快速擴張,也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推動。你看,類似於寵物偵探、寵物紅娘等小眾賽道,都是從社交媒體火起來的。這些平臺的發展,為寵物主人提供了分享寵物生活、交流養寵經驗的空間,滿足了分享欲,社交化的消費方式,促進了寵物消費市場的發展。
圖片來源:網路
以前我們說,“苦了誰也不能苦了孩子”,這句話在社會結構變化、消費觀念轉變的今天依然適用,只不過,此孩子非彼孩子。怪不得有人說,當消費市場的空白被填滿,想要在存量空間尋找增量,就要把在人身上做的生意,在寵物身上,再做一遍。
從商業模式看,適用於人類的服裝美容、健康醫療、教育培訓、娛樂休閒、情感陪伴等,確實可以衍生出“寵物+”的生意,甚至給人帶來新奇感。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寵物被稱之為“毛孩子”,但並不是真正的人類,不能像人類一樣參與某些活動或接受某些服務。同時,寵物主人也需要對寵物的需求有深入的瞭解,以確保他們得到適當的照顧和關愛。
隨著人口少子化老齡化結構的轉折、隨著情感需求和悅己消費的升級,消費流量和東風還將不斷吹響“毛孩子”,相信,市場規模會如預測的那樣,越來越大,就看是哪些資本和人群能從細分市場抓住機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