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戰區網站2025年2月26日報道,美國空軍已證實,近期釋出的一張AIM-260A效果圖真實反映了這種被稱為聯合先進戰術導彈(JATM)的設計。儘管JATM的細節仍屬高度機密,但美國軍方宣稱它將最終取代現役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新的AIM-260A效果圖出現在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海軍釋出的一份非機密行業簡報中,概述了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下屬的無人航空與打擊武器專案執行辦公室(PEO U&W)管轄的多項計劃。JATM具體歸屬於PEO U&W的空對空導彈辦公室(PMA-259),該辦公室管轄AIM-174B(標準導彈-6的空射版)、AIM-120、AIM-9響尾蛇和AIM-7/RIM-7麻雀導彈,空軍發言人宣稱這是AIM-260A的效果圖,更高解析度版本暫不公開,具體專案細節和技術引數、里程碑節點和能力屬於機密。

AIM-260計劃,又稱聯合空中戰術導彈,JATM專案辦公室在2017年聘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開發這種新型空對空導彈,2019年6月美國空軍武器專案執行官安東尼·蓋納坦波准將在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舉行的"生命週期產業日"活動中,向《航空日報》與《空軍雜誌》透露了該導彈細節。JATM也是一個海軍與空軍共同參與的聯合專案。2022年,時任空軍空戰司令部(ACC)司令的馬克·凱利上將(已退役)曾分享升級版F-22“猛禽”戰鬥機的概念圖,展示其掛載新型隱身感測器吊艙和副油箱。其中一架戰機發射的導彈就是JATM。此前至少還有另一份官方AIM-260A效果圖流出,其設計與此次海軍簡報中的版本一致。據報道,AIM-260A JATM的飛行測試始於2020年。射擊測試是在包括QF-16靶機在內的空中目標上進行的,但資訊未證實。

AIM-260的編號打破了美軍導彈序列常規(當前公開序列僅至180系列),可能暗指效能引數或象徵性命名。值得注意的是,JATM與雷神公司開發的"遠端交戰武器"(LREW)專案互為補充,而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微型自衛彈藥"(MSDM)與"小型先進能力導彈"(SACM)專案則聚焦緊湊型動能殺傷武器。這些系統共同構成美軍未來空戰武器體系。AIM-260A空空導彈採用高速低阻最佳化的彈體,僅尾部配備四片控制翼。而現役的AIM-120除四片尾舵外,彈體中部還有四片彈翼。導彈彈翼在低速升力較大,因此早期導彈都會採用正常式氣動佈局,而現在的遠端彈採用無彈翼佈局主要是因為速度提高後,導彈的升力主要來源於彈體,彈翼提供的升阻比很低,還不如用燃氣舵,同時也會為了達到更大的速度而減阻。由於彈體未增加額外控制翼,向量推力技術可能成為實現高機動性的關鍵。另外在其頭部有一些未知視窗,不排除側推的存在。

JATM的一項核心要求是保持與AMRAAM相同的外形尺寸,以確保其能適配F-22和F-35甚至是CCA等隱身戰機的內部彈艙,那麼導彈尺寸為長3.66米,直徑為0.177米。AIM-260A空空導彈火箭發動機段的標記帶明顯長於AMRAAM。根據美軍彈藥標記標準,棕色帶表示固體燃料火箭等,雙棕色帶通常標出發動機段的起止位置。黃色帶標記高爆戰鬥部位置,藍色帶則用於訓練彈的惰性裝藥部件。美國海軍空戰中心武器分部(NAWCAD)2023年成就報告宣稱新一代高裝填推進劑技術已成熟可在保持短距/快速響應能力的同時,將武器射程提升至1.5倍,透過更長的高裝填推進劑的先進火箭發動機,AIM-260A有望在尺寸不變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射程和速度,因此猜測其射程可能達到190千米。AIM-260A的火箭發動機可能採用雙脈衝設計,透過在飛行中分段點火維持能量,從而延長射程並顯著提升末端機動能力。


現有AIM-260A效果圖之間存在細微差異,包括彈體前端共形天線的數量和位置。若效果圖準確,AIM-260A將採用高爆戰鬥部而非動能殺傷戰鬥部,導彈尺寸與AMRAAM相當,但更長的發動機段會壓縮其他元件的空間,因此需要採用更小型但更先進的戰鬥部,在減少裝藥量的情況下保持毀傷效果。AIM-260A很可能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導引頭,可能具有多模式制導能力(如紅外成像與被動雷達制導),增強對抗電子干擾與光學干擾的能力,並具備電磁訊號追蹤功能,將有助於應對敵方日益複雜的對抗措施,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該功能是否已實現或計劃用於後續型號。先進的網路能力是AIM-260A另一關鍵特徵,允許導彈從第三方平臺獲取目標資訊。這種能力對超視距攻擊尤為重要,可使發射平臺(尤其是隱身戰機)保持雷達靜默,降低被探測風險。多枚聯網的JATM甚至可能實現協同作戰。


美軍對中國空對空導彈射程不斷提升的擔憂是推動AIM-260研發的主要因素。即使射程僅增加約80千米,JATM也將對AIM-120D形成顯著優勢,更好的末端能量機動能力和多模式導引頭將進一步增強其戰鬥力,將在隱身飛機空戰武器體系中作為遠端武器與AIM-120形成高低搭配。目前AIM-260A依然處於高度保密狀態,該專案2019年公開時設定的目標是2022年列裝,但儘管已進行實彈測試等準備工作,目前尚無部署跡象。AIM-260的列裝將顯著增強美軍隱身/非隱身戰機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依託網路化作戰,非隱身戰機可充當"導彈卡車",在敵防區外實施協同打擊。美軍宣稱面對中俄第五代戰機與遠端導彈的挑戰,AIM-260將成為維持美軍空中優勢的關鍵裝備。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他的進度到底如何,美國現在拉胯的軍工業到底能以多快的速度讓其實用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