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好的孫儷,為何也遇不到蠻好的劇本?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孫儷對於作品的選擇一向非常慎重。2021年《理想之城》之後,孫儷近四年沒有播出新劇,直到最近罕見地一口氣推出了兩部劇集,迷霧劇場懸疑劇《烏雲之上》和都市劇《蠻好的人生》。但兩部劇集均反響一般,《烏雲之上》豆瓣評分6.3分,《蠻好的人生》則被很多觀眾批評“俗套”“狗血”。
令人喟嘆的是,作為當前內娛頭部的電視劇女演員,為何孫儷選擇的劇本都難言優秀?孫儷的困境背後,是當前業內留給中生代女演員的劇本型別愈發單一,也愈發貧瘠。孫儷尚且如此,一眾中生代女演員的處境更為嚴峻。
文|曾於裡
“狗血”的都市劇
2011《甄嬛傳》之後孫儷踏入演藝事業的黃金時代。她很愛惜羽毛,劇本選擇慎重,一般是兩年選擇一部電視劇,先後主演了《辣媽正傳》2013、《羋月傳》2015、《那年花開月正圓》2017、《安家》2020、《理想之城》2021等電視劇作品。

2020年為界孫儷的劇本型別基本限定在都市情感劇裡了。曾經讓她大放異彩的大女主古裝劇、傳奇劇,再沒有出現在孫儷的電視劇作品系列裡。
倒不是這些型別的作品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了,而是它們現在幾乎成了8590甚至00小花的專屬領地。古裝劇普遍降格為古偶劇,傳奇劇也難逃古偶窠臼,留給中生代女演員(以1970-1985年出生為主)的施展空間日益逼仄,基本只剩都市劇,角色也多是媽媽、妻子這類形象。市場給中生代女演員貼上了標籤,認為她們就該在家長裡短、婚姻瑣事裡打轉。
但其實,都市劇本身並不是“降級”的代名詞。相反,它擁有廣闊的敘事空間就像一面鏡子,能照見當代人真實的生存狀態。職場競爭、代際衝突、婚姻危機、子女教育、女性成長中年重啟人生的可能性,都可以成為故事的切入點。都市劇的受眾包容性也很廣,電視的主流觀眾愛看,年輕觀眾也能從中找到共鳴點
所以,型別的單一併不是最致命的,關鍵在於創作者怎麼去呈現這些都市女性的處境。
《蠻好的人生》就提供了一個很典型的“負面”樣本,它是當下都市情感劇的主流形態:俗套的,狗血的。
39歲的保險界金牌銷售胡曼黎孫儷 飾中專畢業,憑藉自身努力成為保險公司銷冠,婚姻卻陷入危機,教授丈夫丁致遠高鑫 飾出軌邱麗蘇胡杏兒 飾。胡曼黎發現後試圖挽回,卻以狼狽收場。職場上,她遭競爭對手惡意打壓,被指違規操作而被公司開除並禁業兩年。失業又離婚的她並未就此消沉,而是放下身段,與保險新人薛曉舟董子健 飾合作,開啟絕地反擊,依靠自救走出困境。

《蠻好的人生》劇照

這是都市大女主劇的公式化敘事:陷入困境——奮起反擊——收穫圓滿。如果呈現得真切、寫實、細膩,俗套也就罷了,但《蠻好的人生》是大灑狗血的那一種。
比如小三邱麗蘇當面挑釁,直接戳破胡曼黎和丈夫早就沒有性生活,臺詞相當炸裂——“致遠跟我說過,他以前總覺得自己不行,但是認識我之後,他才發現,原來他是對某人不行”,恍然以為在看什麼短劇丈夫出軌,胡曼黎的第一反應不是手撕渣男,而是回家換上性感睡衣色誘丈夫,丈夫根本不領情,胡曼黎尊嚴掃地。

魔幻的還在後面——胡曼黎把丈夫和小三一起約到河邊,拉著小三跳進水裡,逼問丈夫你先救誰。胡曼黎的人設是精明幹練的銷冠,可這些操作完全不像一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成年人能幹出來的,倒像是編劇為了製造衝突硬塞的抓馬戲碼。
甚至,在丈夫出軌前後的橋段裡,編劇放大的是胡曼黎粗鄙和可笑的一面:她虛榮到在採訪中擺拍完美家庭,發現丈夫出軌後卻跑去威脅無辜女學生;明明是被背叛的一方,卻放下自尊強行勾引丈夫,被拒絕後歇斯底里撕書砸東西……這類情節非但沒讓觀眾共情她的痛苦,反而把受害妻子塑造成一個情緒失控的滑稽角色,彷彿在暗示:看,這個中專學歷的女人就是如此粗俗,難怪教授丈夫要出軌。
出軌的狗血橋段過後,劇情總算進入胡曼黎逆襲的正題,可看性提升了一些。孫儷的演技撐住了這個角色,她把胡曼黎演得活靈活現——那種市井小人物摸爬滾打出來的精明勁兒,見人說人話的圓滑,但骨子裡又帶著講義氣的江湖氣。胡曼黎很有生命力,也很有感染力觀眾忍不住為她加油。

只是一到董子健的戲份就讓人上火。薛曉舟的特點就八個字: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瞧不上胡曼黎中專學歷,覺得人家賣保險的方式低階,他自己空有專業知識,業績卻墊底,說話也特別不客氣,雙標人設看得人直翻白眼。
至於對保險行業的呈現,原本還指望《蠻好的人生》能打破大家對保險偏見,至少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劇中業績好的,很大一批要麼是靠忽悠客戶,要麼是搞職場陰謀,把大眾對保險業的反感因素又翻炒了一遍胡曼黎這個銷冠的必殺技,說到底還是“人情世故”,操作起來就是“老三樣:套近乎、送禮物、打感情牌。劇集雖然經由胡曼黎著力去呈現保險越發規範、專業的那一面,那頂多也是老三樣”基礎上加上一個“講規範”。

頭部女演員孫儷,卻也只能接到《蠻好的人生》這樣狗血的劇本,折射的是中生代女演員的普遍困境:論演技,她們功底紮實,能駕馭各種複雜角色;論經驗,多年演藝生涯讓她們對錶演遊刃有餘,但市場卻沒給她們足夠的選擇空間。狗血劇本雖然口碑不好,但收視率很能打——《蠻好的人生》電視端收視率很不錯,就像短影片平臺那些土味短劇一樣,只要把“出軌”“撕逼”“逆襲”等爆點元素堆砌在一起,就能抓住眼球,省事又賺錢,所以市場趨之若鶩。
還有更多實力不錯的女演員,連這樣的劇本都拍不上。比如劉濤,最近她在採訪中對粉絲說道,“不是我不拍戲,是真的就沒有遇到,就是聊著聊著它就能開機的戲”。劉濤曾出演過很多古裝大劇,包括2015年的《羋月傳》和《琅琊榜》,2017年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2021年的《大宋宮詞》2018年就殺青)。《大宋宮詞》之後,劉濤再沒有古裝大劇或傳奇劇可以出演,她接連出演了多部都市情感劇,比如2021年的《我是真的愛你》《星辰大海》,2022年的《假日暖洋洋2》,最近的作品已經是兩年前的狗血都市劇《做自己的光》——女主丈夫不僅出軌還留下鉅債出逃,她的事業也受挫了。
再看看這個年齡段區間1975-1985的幾個女演員,馬伊琍、袁泉、海清、秦海璐、高圓圓、殷桃、宋佳、蔣欣、白百何,這些年她們同樣主要是在出演都市情感劇,遭遇各種各樣的狗血衝突……你也許會說,不對啊,宋佳不是剛演了部經典的《山花爛漫時》嗎,還有電影《好東西》?是偶有例外,那你也別忘了宋佳之前接連在《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2020、《白色月光》2020、《小捨得》2021、《盛裝》2022、《縱有疾風起》2023、《迴響》2023等清一色的都市劇中,陷入沒完沒了的感情/婚姻/家庭危機……優秀的中生代女演員有著豐富的表演層次,如果主要用來詮釋狗血劇情,著實大材小用。

《好東西》劇照

探索多元的可能
好在除了狗血都市劇,這幾年我們也看到一些中生代女演員在其他型別的劇集中展現出多元的可能,以極具張力的表演詮釋複雜角色,迸發出精彩的表演,彰顯出動人的女性力量。比如宋佳的《山花爛漫時》2024,馬伊琍的《繁花》2023、《我的阿勒泰》2023,蔣欣的《小巷人家》2024……
不過,相較於數量龐大的平庸都市劇,這種多元性還是匱乏的。這些作品並非市場主流型別,需要更加冒險的製作投入,在追求短平快的市場環境中顯得鳳毛麟角。
如此背景下,孫儷出演迷霧劇場刑偵懸疑劇《烏雲之上》很有突破性意義這幾年,懸疑劇是最熱門的劇集型別之一,但在這個型別裡,能讓中年女演員挑大樑、飾演刑警主角的機會實在太少了。以迷霧劇場為例,從2020年第一部作品《十日遊戲》到最近的《借命而生》共21部作品,只有3部作品是由中生代女演員擔任一番並出演刑警角色,分別是2023年宋佳主演的《迴響》,2024年馬伊琍主演的《錯位》,以及這一次孫儷主演的《烏雲之上》。順便一提的是,2024年的《不可告人》,90花的李一桐也在劇中飾演刑警(二番,此劇口碑熱度雙撲街)

《烏雲之上》劇照

但《迴響》的側重點不只在於刑偵探案,宋佳飾演的女刑警的敏銳更用在偵查丈夫是否出軌;《錯位》中馬伊琍飾演的刑警姜光明精明幹練,但這部劇的重心在於佟大為飾演的顧己鳴“窮小子的墮落”所折射出的於連式困境,並且劇中對於姜光明婚姻亮紅燈的刻畫非常爛俗(又是姜光明忙於工作、丈夫出軌的設定)……換句話說,這兩部劇仍未建立女性主導的刑偵懸疑劇的藝術和商業標杆,很難說為其他中生代女演員爭取到更多出演主流懸疑劇的機會。
孫儷的《烏雲之上》能夠承擔起這個重任嗎?
女警韓青碰上了棘手的碎屍案,在調查過程中,她發現這案子和搭檔兼戀人鍾偉(羅晉飾)的失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隨著深入探查,一個涉及販毒的巨大謎團逐漸浮出水面,而更讓她震驚的是,身邊親近的人一個個都藏著秘密……最終,韓青憑藉著堅韌和專業,在層層烏雲之上,找到了屬於真相的光明。
可惜,《烏雲之上》口碑平淡。多線敘事野心太大,導演卻駕馭不住,三條案件線(碎屍案、失蹤案、販毒案)交織得支離破碎。警察查案基本靠開會彙報推進,雖然2017年滿街監控的時代警察辦案卻總慢半拍監控故障頻繁出現關鍵線索靠巧合發現(比如U盤藏在鴿子籠)……
劇本不夠紮實,也直接讓韓青的刑警專業性打了折扣。韓青跟蹤嫌疑人時總愛單獨行動,無視不得單獨行動警隊紀律,屢次差點遇到危險或者被嫌疑人發現;韓青明知警隊有內鬼,居然獨自跑到懷疑物件的家裡,劈頭就問你是內鬼嗎”,現實中如果警局疑有“內鬼”(何況還涉及到另一名刑警鐘偉的失蹤案)早該走正規調查程式,她這麼單槍匹馬硬闖既危險又不嚴謹,看得人直捏把汗……說到底,不是孫儷演得不好,而是劇本給的角色本身就充滿矛盾——既要展現女警的專業性,又要塞入各種不合理的個人英雄主義橋段,結果兩頭都沒討好。
而在對韓青的情感刻畫上,《烏雲之上》又一次陷入刻板印象。編劇把大量筆墨放在韓青的情感糾葛上——失蹤的戀人鍾偉如同幽靈般縈繞全劇,韓青查案時總是不合時宜地陷入回憶,甚至要靠幻想中的鐘偉來指引破案方向,彷彿沒了戀人的精神支撐,她就無法獨立破局。
這種敘事設計令人費解:為什麼男性主角的刑偵劇,男刑警可以純粹聚焦案件本身(諸如《白夜追兇》《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我是刑警》等等),男刑警的家庭、感情線大多是點綴,妻子、戀人戲份少之又少,而女性刑警就一定要被情感線定義?雙重標準恰恰說明,編劇對女性職業角色的想象仍然侷限在情感框架裡——彷彿一個女人再專業,也逃不開愛情/婚姻這個命題。哪怕韓青是單身,本以為終於不會出現《迴響》《錯位》裡女刑警丈夫出軌的情節了,劇集也非得給她套上一個“消失的愛人”的枷鎖。 
此外,為了凸顯韓青的幹練,《烏雲之上》特意讓韓青表現得很“中性”。她剪了一頭利落的短髮,素顏出鏡,濃濃的黑眼圈,走路姿勢雄赳赳氣昂昂幾乎都是夾克和工裝褲透著股硬朗勁兒。尤其是和李小冉飾演的姐姐周雪曼的柔美形象一對比,更顯得她拼命三郎”而不修邊幅
這種刻意弱化女性特質的造型設計,表面看是為了突出刑警的幹練,但也暗含了創作者的思維定式:彷彿女警要顯得專業,就必須往男性化靠攏,或者必須“去女性化”。但現實中的女刑警不需要濃妝豔抹,也不必刻意扮man。說到底,用外形或行為像男人凸顯女警的專業,本身就是一種性別偏見,潛臺詞是“男性化”更專業、更高階
《烏雲之上》最終沒能成為那個破局者。儘管孫儷的出演讓中年女演員在刑偵劇領域多了一次亮相機會,但劇本的中規中矩和導演的乏力,讓這次嘗試更像是一次無效突圍”——並沒有演出不同於男性刑警的獨特視角(女刑警要困於婚姻和愛情不是獨特視角,而是刻板成見),未能樹立起女性刑偵劇的新標杆也沒有在市場驗證女性主導懸疑劇的商業潛力
蠻好的孫儷,也未能接到蠻好的劇本,其他中生代女演員的處境則更嚴峻。不論是都市劇裡沒完沒了的婆媳矛盾、鬥渣男、抓小三,還是懸疑劇裡總被情感線困住的女刑警,她們的角色常被塞進預設的性別框架裡。要突破這種局面,需要整個行業創作思維的轉變——在多元的型別中,去寫具體的女性個體,而非性別標籤中的“女性”。我們有這麼多優秀的中生代女演員,她們不該湮沒在被性別框架束縛的人設和狗血俗套的困境中,她們值得蠻好的劇本,去塑造更多既有生活厚度又綻放職業光芒的立體女性形象。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