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接連翻車,尷尬了……

孫儷帶著兩部新劇殺回熒屏,本以為會掀起一陣熱潮,結果卻有點尷尬。
先是懸疑劇《烏雲之上》空降開播,可熱度不溫不火,開播當天連個熱搜都沒擠上去,播了快十天,才勉強登頂。
更讓人意外的是,都快大結局了,豆瓣評分愣是沒出來,觀眾討論度也遠不如預期。
緊接著,她另一部都市生活劇《蠻好的人生》也上了,雖然題材是她擅長的領域,但經歷了《烏雲之上》的滑鐵盧,大家這回也不敢太樂觀。
說實話,孫儷這次迴歸,觀眾的反應挺微妙的。
一方面,她是內娛公認的“劇圈一姐”,《甄嬛傳》封神14年,至今無人超越。
另一方面,她這幾年演的角色,總讓人覺得“差點意思”。
《烏雲之上》裡,她演一個揹負秘密的女刑警,按理說是個很有發揮空間的角色,可觀眾卻吐槽她“演得太用力”。
查案時總瞪眼、抿嘴,喬裝約會又顯得太“都市麗人”,不像個實戰派警察。
更扎心的是,48歲的李小冉在劇裡狀態極佳,襯得孫儷的造型和演技都顯得有點“緊繃”。
當然,孫儷的演技底子還是在的,比如幾場哭戲就很有層次。
得知搭檔遇害時邊吃邊落淚,被姐姐欺騙時那種委屈又憤怒的爆發,都能看出她對角色的投入。
可問題是,這部劇的劇本本身就不夠紮實,懸疑線拖沓,感情戲又太多,導致孫儷再努力,也救不回整體的平淡。
其實,孫儷這些年一直陷在“演什麼都像甄嬛”的怪圈裡。
《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雖然讓她拿獎拿到手軟,但觀眾總覺得“套路感”太重——
大女主逆襲、黑化、霸氣演講,怎麼看都像換了套衣服的甄嬛。
到了《安家》《理想之城》,她又開始嘗試職場女性,可房產中介、造價師這些角色,總被批“懸浮”“不接地氣”。
有人說,孫儷演戲越來越“程式化”,皺眉、語速快、眼神凌厲,這些標誌性動作放在古裝劇裡是氣場,放在現代劇裡卻容易顯得刻意。
但話說回來,孫儷的劇收視率一直很能打,資本和市場就認她這塊招牌,哪怕觀眾有微詞,她的地位依然穩如泰山。
為什麼大家對孫儷的要求這麼高?
大概是因為她起點太高了。
很多人可能忘了,她早年演《玉觀音》時的安心,那種純真又破碎的感染力,至今仍是經典。
《幸福像花兒一樣》裡的杜鵑,靈動自然,完全看不出表演痕跡。
那時候的孫儷,還沒被“大女主”定型,演什麼像什麼。
可自從《甄嬛傳》封神後,她似乎就被架到了一個“必須完美”的位置上。
觀眾希望她每次都能超越自己,可現實是,就連她自己,也很難再複製甄嬛的成功。
如今的影視環境,和孫儷剛出道時已經天差地別。
那時候劇本紮實,角色豐滿,演員只要專注演技就能出彩。
而現在,好劇本稀缺,流量當道,就連孫儷這樣的頂級演員,也難免被平庸的劇本拖累。
她當然還是那個認真的孫儷。
為演刑警提前半年體驗生活,素顏出鏡,連黑眼圈都要保留“真實感”。
可問題是,當整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時,光靠演員的拼命,真的能扭轉乾坤嗎?
或許,我們不該對孫儷太苛刻。
她早就功成名就,完全可以選擇輕鬆賺錢的路子,可她偏偏還在挑戰自己,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
觀眾當然有權批評,但別忘了,能像她這樣十幾年如一日珍惜羽毛的演員,真的不多了。
《烏雲之上》的失利,未必是孫儷的失敗,更像是市場和她之間的一次錯位。
接下來的《蠻好的人生》,說不定能讓她找回些觀眾緣。
畢竟,孫儷的厲害之處,從來不是“永遠巔峰”,而是“跌倒了還能爬起來”。至於能不能再創一個甄嬛式的神話?
誰說得準呢,但至少,她還在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