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市場,已經四分天下,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
都不會再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
這是我2024年,
對電商領域最大的感悟。
回顧過去一年,
電商行業發生了幾件大事,
一是拼多多市值一度反超阿里;
二是僅退款遭遇巨大爭論,
三是淘寶京東都支援微信、支付寶支付。
這三件事,
分別代表三種現象,
一是人們越來越認同“低價”,
二是消費者權益和商家利益衝突越來越明顯,
三是國家力量下的持續反內卷。
其實這三種現象,
最後都指向了一個問題,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經濟下行週期裡,
在這樣一個電商市場密度達到頂峰的現狀下,
平臺到底應該怎麼做?
才能平衡各方的利益,
才能保證持續的增長態勢。
從現狀來看,
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
這四家電商霸主,
在如今消費能力分層、消費需求分層愈加明顯的趨勢下,
都被動進化出了自己的“特色標籤”,
可能會有人問,
什麼是特色標籤,
其實我在之前的一條影片裡,
已經講的很明白了,
你想要價格便宜,就會去拼多多,拼多多主打低價;
你想要又快又好,就會去京東,京東主打品質和效率;
你想要花樣更多,就會去淘寶,淘寶入駐商家最多;
你想要嘗試嚐鮮,就會去抖音,抖音新商品上架最快。
這些越來越鮮明標籤,
讓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
也讓不同消費需求的消費者,
都能在合適的平臺消費合適的商品。
而這種消費觀點和方式轉變,
也意味著,
往後每個平臺的標籤,
都將成為他們的增長核心。
並且,只要這個標籤夠亮,
就很難被別人蠶食、瓜分,甚至是取代。
但是!
我也認為,
電商未來絕不會是單純的零和博弈,
而會是互補的多形態模式。
所以你能看到,
即便“四分天下”,
電商格局愈加穩定,
過去一年裡,
平臺們仍然沒有,
放棄對短板的彌補,
放棄對進攻的追求,
放棄對防守的探索。
比如,淘寶加大了價格力和服務體驗投入;
比如,京東提高了低價商品供給類目;
比如,抖音推出了抖音商城的獨立版本;
比如,拼多多斥資百億加速農業的電商化程序。
平臺們很清楚、很明白,
電商早就進入了競爭下半場,
過去一味追求資料、規模、利潤的模式,
早已行不通了,
未來的電商競爭,
必然要回歸“服務”的本質,
只有透過差異化優勢、多形態模式,
才能穩住自身的“基本盤”。
可是,
如何在自身優勢領域不斷創新、人盡其才?
如何在多形態模式下持續嘗試、新益求新?
這,又是電商平臺們需要長期追蹤解決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