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在維州中部,一名女子在浴缸旁發現了一條又長又棕色、似乎在蠕動的“繩子”。它不斷捲曲,看不見明顯的頭部或尾部。

在那條蠕蟲旁邊,還有一隻死掉的獵人蛛。雖然當時看上去這並不是一個重要的細節,但很快通過當地一個自然觀察者Facebook頁面的建議,這兩種生物之間令人震驚的聯絡被揭示出來。
昆士蘭大學的昆蟲學家Kayvan Etebari博士稱,這條蠕蟲很可能是一種寄生蟲,一種線蟲綱的寄生線蟲或者馬毛蟲,它們以蜘蛛為宿主。
在它們殘酷的生命週期中,這些蠕蟲會接管宿主的身體,從內部一點點把宿主活活吃掉。
Etebari博士表示:“在宿主體內,寄生線蟲和馬毛蟲透過吸收昆蟲或蜘蛛體內的液體養分來逐步發育。它們以一種能讓宿主在大部分寄生蟲發育期間保持存活和活躍的方式進行寄生。”
“宿主的存活對蠕蟲的生命週期至關重要。宿主會繼續進行正常活動,直到蠕蟲準備好離開,這通常會在一個潮溼的環境附近完成,在脫離宿主的過程中,寄生蟲往往會殺死或極大削弱宿主。”
這些寄生蟲通常感染蟋蟀、甲蟲、蟑螂、蚱蜢和蜘蛛,幸運的是,它們對人類和寵物無害,鳥類和爬行動物也同樣安全。
類似的一起案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曾被澳大利亞博物館展出。當時,一隻死掉的獵人蛛被發現躺在一個咖啡杯旁邊,杯中剩餘的咖啡裡有一條長長扭動的蠕蟲。

寄生蟲與殭屍螞蟻真菌之間的相似之處 你可能聽說過蟲草菌,這種真菌能感染宿主並改變其行為,通常以致命結果告終(這也是熱門喪屍劇集《最後生還者》的靈感來源)。Etebari博士指出,二者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
他說:“這兩類寄生生物都展現了操控宿主行為的奇特能力——最顯著的就是驅使宿主去尋找水源,而水源對於寄生蟲的脫離和繼續存活至關重要。”

“雖然它們操控宿主的具體機制不像蟲草菌那樣被充分研究透徹,但這種行為變化依然非常值得關注。這種改變有利於蠕蟲在合適的棲息環境中脫離宿主。雖然寄生線蟲和馬毛蟲在分類上不同,但它們在宿主操控策略上產生了相似的結果。”
如果你在家裡發現這種蠕蟲,該怎麼辦?
寄生線蟲和馬毛蟲最常在降雨後或潮溼環境中出現,那些地方的昆蟲宿主比較繁盛。
如果你在家裡遇到這種蠕蟲,Etebari博士強調,完全沒必要驚慌。
他說:“可以用紙巾或戴上手套小心把蠕蟲移除,然後放到室外陰涼潮溼的地方。
它們對人類和寵物無害,無法在室內繁殖,也不會引發家中感染。雖然看見它們可能有些讓人不安,但這其實是一次罕見的機會,讓人得以目睹寄生蟲與節肢動物宿主之間奇妙的生態互動。”
有趣的是,科學家們如今正在利用顯微線蟲作為一種環保的害蟲管理工具。
這些蠕蟲會尋找並感染土壤中的害蟲,然後釋放出細菌,殺死害蟲並使線蟲得以繁殖。
編譯:Renee
來源:yahoo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