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假象,消費貸爆雷,房市危險了

作者|千淳
特朗普發瘋,關稅戰一觸即發,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全世界的資產,全軍覆沒,現在全球都籠罩在關稅陰霾中。
關稅的陰霾壓在頭頂,但更可怕的是,國內資產體系也在悄悄鬆動。很多人只盯著外部衝擊,卻沒意識到,腳下的地基正在開裂。
除了關稅衝擊,今年還有三個紮紮實實的,會影響到每個人的事情:地王、消費貸與房租。
接下來的日子還是勸大家多留一點餘地來應對風雲變幻的形勢。
地王潮
先談地王現象。近期,不少中介迅速放出訊息,聲稱樓市拐點已至。情況果真如此嗎?有兩個細節值得特別關注:
第一,這些所謂的“地王”地塊面積普遍較小,通常在2到3萬平方米左右。換算一下,大約就是200米*100米的大小,一圈2分鐘就能跑完,可見規模有限。
第二,這些地塊集中分佈在城市核心區域。
有經驗的朋友可能已經意識到,這不是市場自己熱鬧起來的,而是有人在背後精心布了局:
用少量核心地塊製造熱度,找上國企背書,營造出樓市即將反彈的幻象。
所以說,別被“地王”兩個字唬住了,本質上,這更像是一場預期管理的操作。
消費貸
第二個更加重要的話題,消費貸
這一政策與房地產市場緊密相關,並且很可能成為2025年對大家錢包影響最大的因素。或許一年後回頭看,市場一地雞毛,但從決策者角度來看,這一舉措實屬迫不得已。
首先,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消費貸推出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拉動消費嗎?
細想之下便知,真正靠貸款來消費的人並不多。有錢人無需貸款,沒錢的人又很難透過嚴格稽核。
因此,消費貸的推出,“醉翁之意不在消費”,它的核心邏輯在於債務置換。
簡單來說,就是用較低的貸款利率(約2%左右),去償還原本利率較高(4%至5%)的房地產貸款,從而降低負債成本。
有人算過,假設貸款100萬元,利率下降後,30年能節省約48萬元利息支出,可見節省幅度之大。
那麼,銀行知道消費者在做債務置換嗎?當然知道。
但銀行自身也有壓力:一方面,政策下達了放貸任務,要求消費貸規模增長;另一方面,銀行利潤空間收窄,靠傳統貸款賺錢越來越難。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表面上雖然禁止貸款用途違規(比如拿消費貸還房貸),但實際上往往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默許部分貸款資金被挪作債務置換。既能完成任務,又能擴大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操作,並非首次出現。
回顧2020年前後,房地產市場火熱時期,各地曾大力推廣“經營貸”,名義上是扶持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普遍在3%左右。但由於樓市過熱,大量經營貸資金最終流入房地產市場。
(圖源:新浪財經)
重點在於,2025年將是首批大規模經營貸集中到期的時間節點。
大量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償還?或許是當下最主要的擔憂。如果無法如期償還,將引發斷供潮。
這也正是當前消費貸政策背後隱藏的真正動因:透過較低利率的新貸款,幫助借款人置換即將到期的高利率舊貸,延緩風險集中爆發。
但問題在於,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完成債務置換。信用較差、資金鍊緊張的人,最終可能只能選擇將資產(尤其是房地產)流入法拍市場。
法拍房多了,市場就像“甩賣”,房價撐不住,賣房的人擠成堆,買房的人還在挑便宜貨,最後整個樓市越來越難成交。
房租
第三件值得關注的,是關於房租的變化。
近期,租金市場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整體租金水平出現了集體下行的趨勢。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訊號,值得每個人高度關注。
從資料上來看,自2008年以來,全國主要城市的租金總體呈上升趨勢。然而,目前租金價格已經回落至2015年左右的水平,個別城市的跌幅甚至更加明顯。
例如,廣州的租金水平已回落至2014年,天津更是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換句話說,在許多地方,租金價格出現了十年以上的倒退:
一線城市租金平均下降了約2.29%;
二線城市平均下降3.01%;
三四線城市則下降了2.38%。
其中,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入市被認為是影響租金走勢的一個關鍵因素。
以深圳為例,當地一次性推出了超過一萬套保障性住房,這類房源的租金水平普遍低於市場價,僅為六折左右。
當如此大量、低價的住房湧入市場時,自然會拉低整體租金水平。
更重要的是,租金下滑不僅僅影響到租房市場,還會對房價產生深遠影響。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房地產價格的支撐邏輯之一,就是租售比——也就是每年租金收入除以房屋價格。
通常來說,投資者希望租售比能夠跑贏無風險收益(比如國債收益率),否則持有房產就變得不划算。
如果租金下降,而房價不動,那麼租售比自然下滑,意味著房子帶來的收益還不如去買國債安全,投資吸引力大打折扣。
一旦租售比持續下降,投資需求就會減少,房價也將失去重要的支撐。因此,可以預判,在租金仍在下行的背景下,房地產價格很可能還將繼續調整。
我們的研判一直強調,房地產市場真正觸底的標誌,不是開發商喊口號,也不是一兩次交易回暖,而是租售比能夠回升至2.5%以上,即跑贏國債等無風險收益率,那時房價才有可能真正企穩。
眼下,租金持續下滑,租售比同步走低,房價依託正在鬆動。智谷趨勢研判認為,這一趨勢若延續,房價進一步下行,幾乎是大機率事件。
地王潮,是對市場預期的塑造;消費貸,是債務壓力下的權宜之計;租金下行,則揭示了房地產基本面的鬆動。
這三大訊號,構成了2025年不可忽視的關鍵變化。
如何破局?
趨勢的洪流裡,機會與風險並存。這些鉅變與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
地王頻現,是真復甦,還是精心製造的幻象?
消費貸擴張,是救急,還是隱藏更大的金融風險?
租金下行,房價支撐正在鬆動,房地產將如何演變?
保障房大量入市,普通投資者還有空間嗎?
未來的資產配置,該怎麼選,才能守住不確定性中的確定?
……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關乎你的錢包、你的資產、你的未來。
說實話,如果沒有對這些事件背後傳導的訊號沒有準確的認知和判斷,賺再多錢,早晚也會虧回去。
真正拉開差距的,從來不是勤奮,而是認知。
如何看懂訊號背後的邏輯,提前踩準趨勢,佈局未來,從而在風險來臨前抽身?
很重要的一點是學會不斷吸收高質量的資訊,從而看懂影響趨勢的事件,更好地做出判斷。
這,正是智谷趨勢內部研判存在的意義。
十年來,智谷趨勢一直致力解讀宏觀大勢,帶大家看清趨勢,看清楚未來的方向。如果你希望獲取有價值的觀點和判斷,穿越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一定要訂閱我們的趨勢研判,帶你消除資訊差。很多不方便公開講的話題,都在趨勢研判裡。
原價299元,掃碼下單立減100元
199元鎖定研判一年的權益,僅50個名額
訂閱1年的趨勢研判,即可收穫每週專人1v1向你推送一期千字大事分析、全年12場閉門答疑直播,一年的時間可以反覆觀看,教你怎麼看懂宏觀、政策、樓市、資本市場等多個領域的重要趨勢,幫助你建議一套宏觀的決策認知框架。
在最新一期的內部研判當中,我們智谷30多位研究員分析了關稅衝擊對各個城市、行業、個人的影響,並剖析了其中暗含的風險與機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碼訂閱。
掃碼訂閱,每週收穫一次宏觀大事分析解讀
粉絲特惠價199元/年(僅50個名額)
寫在最後,智谷趨勢創始人嚴九元的話:
我們想做的事,就是用內容這個魔法,去盡數觸達想找到的人,並給予認知和決策的服務。
這些洞察的背後,是一個始終在一線深耕的團隊。
借這個機會,介紹一下我們趨勢研判的IP:
S博士,北大國政博士,我心目中媒體裡最懂地緣政治的人,其他任何知識也無所不知,手到擒來;
黃漢城,應該是書記市長轉發其文章最多的財經作家之一,對爆點極敏感,對宏觀和區域鑽研甚深;
路口大爺,才華與顏值兼具,但我還想說她看世事時局的通透,與她的年齡有如此大的反差,每每讓人讚歎;
嚴九元,我自己,請放心我的判斷力,我的所有判斷會放在投資或現實中去檢驗,如果厚顏無恥一點說,對於政策邏輯的理解,國內比我強的沒有多少。
我們是一個持續學習、彼此激發的研究團隊。還有更多的研究員和研究成果,我們在圈內等你。
199元鎖定研判一年的權益,僅50個名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