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問誰是醫院裡最忙,卻最不受待見的人,護士一定榜上有名。
無論是日行病房三萬步,扎針輸液、吸痰鼻飼不在話下,還要被呼來喝去、端屎端尿;又或者一人深夜值守醫院走廊,擔心錯過患者呼叫,連廁所都不敢上……可以說,護士們的心酸與忙碌,兩隻手都數不清。
然而,明明與患者相處時間更長、工作更瑣碎且繁忙,但比起醫生,護士掙得像低保、地位如丫鬟,有時還因一針沒扎準,轉手就被家屬投訴舉報,百口莫辯,只能暗自長嘆,“我人快碎了”。
攢夠了委屈的中國護士,真的快要繃不住了。
填不平的“護士荒”,由來已久
在醫院待過的人都知道,護士忙得像停不下來的陀螺,不是偶然,而是日常。
有的科室住院患者多達 40 多人,可夜班護士卻只有兩位,從測血壓、血糖,到輸液、發藥,一輪下來就得兩個多小時,期間還要兼顧接收新患者,通知醫生病情變化、檢查患者的術後狀況 [1]。
之所以這麼忙,根本原因還是人手不足。今年 5 月,一則 #全國護士缺口接近 400 萬# 的詞條登頂熱搜,網友紛紛留言:想到缺,沒想到這麼缺。
其實從 2007 年開始,國家衛健委的前身——衛生部就關注到了這個缺人可用的“天坑” [2]。得益於增設崗位、推動護理教育發展培養骨幹等一系列政策,中國註冊護士人數從 2005 年的 134.96 萬,增長到了 2022 年的 522.4萬 [3][4][5]。
在絕對數量上,百萬級的增長並不算少,可若平攤到數額龐大的中國患者頭上,杯水車薪的尷尬局面依然存在。
因為從中國每千人擁有的註冊護士數量來看,這一數值在 2003 年至 2022 年間,從 1 漲到了 3.71,其實才剛追趕上 2018 年全球每千人口護士數 3.69 的水平 [6]。

讓護士們感到壓力山大的,除了人數上的短缺,還有日益壯大的醫生隊伍。
早在 1993 年,世界銀行釋出的《世界發展報告:投資於健康》就指出,醫護比的最低要求應為 1:2,也就是護士數量得是醫生數量的兩倍以上,護理效率才能追得上開方速度,不至於“醫生張張嘴,護士跑斷腿” [7]。
可直到今天,在這條標準線面前,中國依然是踮起腳來夠,都還相差甚遠。
從 2011 年到 2022年,中國的醫護比只從 1:0.91 緩慢漲到了 1:1.178,剛扭轉醫生比護士還多的局面,相當於每名醫生才多搭配了 0.27 名護士,依然捉襟見肘。

然而在龐大缺口的另一面,現實中想當護士,光學歷門檻就攔下了一大批學生。
一項關於護理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的研究,在整理了 2021 年浙江省 32 家醫院的招聘資訊後發現,本科生能應聘的醫院最多,佔比 96.9%;其次是三年制高職生,佔 78.1%;中專生可以應聘的醫院最少,僅佔 3.1% [8]。
如果將時間倒退回 2017 年入學,本科招生數量僅佔全國護理專業整體的 10.2%,而中職生佔比超過了一半 [9]。
結果可想而知,最少的本科生成了醫院最願意收的“香餑餑”,大量中職生則連入場券都難拿到。也別怪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吐槽:
大醫院進不去,小醫院也要求本科。都說護士缺口大,偏偏不缺我這個大專生。
太忙太累,心情崩潰
拿到心儀醫院的 offer,恐怕是不少護士職業生涯最興奮的時刻,往後的日子裡,工作更像“渡劫”,噩夢就沒斷過。
要說她們最苦痛的夢魘,莫過於三個字:上夜班。
初入職場的護士,都會像求神一樣祈禱夜班風平浪靜。因為通常只有一兩個人值夜班,遇上患者病情轉危,值班護士爭分奪秒,邊推搶救車、通知醫生,邊上心電監護和氧氣吸入,拼了命從死神手裡搶人,整夜都不帶閒下來的。
同樣由於人手不足,夜班護士也基本不能請假早退,即使病痛纏身,也得咬緊牙關、撐到天亮:
有一天我值夜班,痛著經還發燒,護士長喊同事來給我打止痛針,休息兩個鐘頭後,頂著 39.6℃ 的高燒接著去查房。
在強度之外,高頻的夜班次數也加重著護士的身心負擔。
一篇發表在《中華醫院管理雜誌》的研究發現,超六成醫護每個月要值四個甚至更多的夜班,細看夜班次數在八次及以上的人數佔比,護士更是達到了 33.74%,明顯多於醫生的 10.37% [10]。

都說夜班熬人,更慘的是交完班、頂著熊貓眼的護士,連回家睡個飽覺都成了奢求。
因為“背刺”護士睡眠的,還有科室不分晝夜的奪命 Call,分分鐘把三班倒變成 24 小時無休:
有次夜裡兩點多才下小夜班,我早上七點就被電話喊起來值班,下午科室又開會到快八點,晚上接著上大夜班。
長期處在加班加點、日夜顛倒的生活裡,哪怕是再頑強的身體都得發出求救訊號。根據一項對全國 144 家三級公立醫院 2.9 萬名護士的調查,僅 28.92% 的護士認為自己的身體屬於健康水平 [10]。

肉體上的痛苦尚且能靠吃藥醫治,而心靈上的崩潰則將護士們拖進深不見底的泥沼,把職業熱情消磨得一乾二淨。
被叫“服務員”,護士們早已司空見慣,安慰自己“笑笑算了”,但有患者久病未愈,找茬質疑投訴護士替換和剋扣藥量。更有甚者,不滿醫生來得慢,對著女護士的臉就是一拳頭 [11]。
此外,令人心寒的護患矛盾,還摻雜在醫院開不完的會、數不清的考試及與護理無關的競賽活動中,護士對“救死扶傷”四字的濾鏡,就是這樣一點點碎掉的。
沒編沒錢,當護士真的不香了
老一輩人總覺得,當護士就算辛苦委屈,至少能在體制內享受穩定的薪酬待遇。可惜這“鐵飯碗”早已是明日黃花,隨著公立醫院護士崗位的逐年擴招,“入職即入編”只存在美好幻想中。
2017 年發表在《中國護理管理》上的一項研究,抽樣調查了全國不同級別醫院 792 名護士的聘用方式,結果發現多達 67.7% 的護士沒有正式編制 [12]。
即便有幸入編,想要晉升,護士依然面臨“地獄難度”,不僅要達到考試合格線、學歷、年資、年度考核、繼續教育等基礎要求,在一些地區,職稱評選還須承擔課題,發表論文,甚至發明相關專利 [13]。
如果說為了評職稱,“卷生卷死”的護士們只是心慌不安,那每次月末看工資條的時候,懸著的心總是要死上一回。
一項在 2017 年針對全國 1.1 萬多名護士的調查顯示,即便是三甲醫院,也有近兩成護士月入不足 4000 元,半數以上護士月薪在 6000 元以下,“月薪過萬”的神話只屬於 3.68% 的人 [14]。

幹得不少,掙得不多,既沒晉升前途,也沒致富“錢途”。這一刻,護士們想辭職的念頭終於達到了頂峰。
根據一項對三級公立醫院醫護人員離職意願的調查,近四分之一的護士經常有換工作的想法。另有 70.8% 的護士表示,未來一年會因為對目前工作的不滿而選擇離職 [15]。
當被問及打算如何謀劃下一份工作時,超四分之三的護士表示自己渴望逃離醫療機構,比同樣想離開醫療機構的醫生多了近 20% [15]。

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從醫院的軌道上逃離,奔向曠野的護士不在少數。
然而,轉身離開後,現實的世界同樣冰冷。有護士辭去事業編進廠擰螺絲,在加班的深夜裡,獨自吞嚥生活的苦澀。也有人裸辭半年多,輾轉於口腔診所、文員與銷售,總在零經驗跨行,免不了對著前路發愁。
都說護理的盡頭是離職,對離開的人來說,他們也曾熱愛,只是在無數個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瞬間裡感到無力、失望。就像有護士在離職前說的那樣:
如果護士是服務行業,請降低要求;如果護士是醫療行業,請提高待遇。
本文科學性已由女王大學病理及分子醫學碩士 伍麗青 稽核

[1] 法治網. (2024). 護士還差400萬,缺口啥時能堵上. Retrieved 30 July 2024 from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40511/Articel04002GN.htm.
[2] 中央人民政府. (2007). 醫院臨床一線護士數量仍然需要增加. Retrieved 31 July 2024 from https://www.gov.cn/ztzl/hsj/content_610184.htm.
[3] 中央人民政府. (2007). 衛生部頒佈實施《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 Retrieved 31 July 2024 from https://www.gov.cn/ztzl/hsj/content_610169.htm.
[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2).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
[5]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 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6] 世界衛生組織. (2020). 2020年世界護理狀況報告.
[7] 世界銀行. (1993). 1993年世界發展報告:投資於健康.
[8] 沈開忠, 葉國英, 韓慧慧, … & 費素定. (2023). 高職護理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狀況的調查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 (08), 136-140.
[9] 尤黎明, & 付雪. (2022). 2011年—2021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資料對護理教育發展政策的啟示. 中國護理管理 (05), 650-655.
[10] 吳依諾, 曹曼, 吳世超, … & 劉遠立. (2019). 我國144家三級公立醫院醫護人員自評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35(9), 712-718.
[11] 杜玉全, & 程琦果. (2019). 患者毆打值班護士致其腦震盪住院 警方已介入. 紅星新聞. Retrieved 1 August 2024 from http://news.chengdu.cn/2019/0701/2058081.shtml.
[12] 段應龍, 吳小霞, 鍾竹青, … & 肖益彩. (2017). 護士職業認同、職業倦怠對離職意願影響的研究. 中國護理管理, 17(3), 368-373.
[13]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2). 河南省衛生系列基層高階職稱申報評審條件(試行).
[14] 史妍萍, 張紅梅, & 洪成偉. (2021). 全國三級甲等醫院青年護士職業成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護理管理, 21(9), 1381-1386.
[15] 吳依諾, 範新晨, & 楊思琪. (2022). 我國三級公立醫院醫護人員離職意願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醫院管理, 42(4), 3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