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量到質,鴻蒙智行開始蛻變

鴻蒙智行快速成長背後。
2025年2月汽車銷量榜出爐。
鴻蒙智行全系交付量為21517輛。在其產品矩陣中,智界共交付9580輛,問界共交付11315輛。2025年至今,鴻蒙智行全繫累計交付量已達到56504輛,再次成為新勢力品牌中的銷量佼佼者。
在銷量數字外,值得注意的是,鴻蒙智行旗下全車型成交均價擁有不錯表現,繼續成為中國車市成交均價領先的品牌。
從賦能合作伙伴,到品牌與產品矩陣的建立,從問界M7一款車型的爆發,到如今擁有越來越多明星車型,華為的爆款能力不斷得到驗證,鴻蒙智行也開始蛻變,由量到質,走進品牌發展的下一階段。
鴻蒙智行快速成長背後
鴻蒙智行,是中國汽車成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2021年12月,華為與賽力斯汽車跨界攜手推出首個品牌問界。2023年,問界新M7上市,僅25天便獲得了5萬個大定訂單。數月後,問界產能爬坡效果顯現,月交付量開始爬升至5位數。作為2024年的中國新勢力年度銷冠,問界新M7持續保持30萬級中國新勢力車型TOP級銷量,彰顯了在豪華新能源SUV市場的強大競爭力。
到2025年,鴻蒙智行旗下4個品牌共有6款車型在售,今年更是將有問界M8、享界S9增程等多款新車上市。無論鴻蒙智行的銷量,還是品牌帶來的市場影響力,都在不斷增長。
並且這一切的發生,前後僅3年出頭,而傳統車企過往一款車型的打造週期便要達到5年以上。鴻蒙智行快速成長背後,是華為全體系能力的支援。
華為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在ICT領域深耕30多年,從通訊到晶片技術,從手機到其他電子裝置,華為已然將自主研發與品質保證刻入企業DNA。有資源、肯投入、求速度是華為的業務邏輯。
鴻蒙智行是華為從產品定義、底層技術到營銷及渠道全方位深層參與的汽車品牌。
打造一款豪車需要時間積澱,鴻蒙智行快速崛起背後,華為在底層晶片、汽車感知硬體、軟體演算法和雲端算力全鏈路,已堅持多年自主研發,並取得了行業領先的成果。這才構築了鴻蒙智行較同行亮眼的產品競爭力。
並且,華為的體系能力至關重要。
鴻蒙智行誕生在新能源汽車、智慧化技術的井噴期,早期創業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蔚來、小鵬、理想已經獲得一些使用者口碑,並且在爭奪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的技術話語權。
想要抓住消費者眼球,快速將技術實力轉換成銷量,華為擁有一套IPD專案管理流程。而這套流程的特點,便是強調跨部門合作,涵蓋從市場需求到產品上市的全過程,旨在提升產品研發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汽車市場的變化、消費者習慣的轉移,都將以最快速度傳遞到產品與研發側。然後華為會以行業領先速度,透過在售車型OTA或推出新車,滿足使用者需求。
這是華為的獨特優勢,汽車行業的許多企業,甚至其他行業,都在學習華為這套體系能力。
技術與銷量之間的關鍵橋樑是市場。作為一家擁有不少ToC爆款產品、且高階化成效顯現的企業,華為的消費者理解能力、高階品牌營銷經驗與渠道,給了鴻蒙智行超車的信心。
透過銷量逐漸收穫市場影響力後,鴻蒙智行將走入品牌發展的新階段。
華為深度賦能,
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發展
從追求銷量到追求質量,鴻蒙智行的信心來源基礎是技術實力。
在2月鴻蒙智行技術釋出會上,華為公佈了一系列汽車新技術。在傳統汽車核心的底盤領域,華為採用了當下領先的底盤硬體,並引入感知能力參與,實現了道路預先掃描、車輛精準避障。
其核心的主動安全功能也再度得到升級,不僅提升了車輛冰雪路面的行駛能力,雨霧天氣防追尾、前後大車防夾擊等關鍵功能也將上線。
鴻蒙智行旗下產品,搭載了華為旗下領先的汽車技術,也展現了中國汽車工業對前沿技術的理解與探索。
在自身技術外,產業鏈上下游的跟隨與支援,更是鴻蒙智行品牌向上的底氣所在。
首先,由鴻蒙智行,華為的產品、技術與市場營銷經驗不斷得到驗證,華為的汽車合作伙伴佇列正在不斷壯大。
銷售鏈條上,傳統豪華車經銷商紛紛轉投。從前經營BBA,如今轉投鴻蒙智行的經銷商,2月新增准入4家,目前累計准入已達35家。
經銷商對終端市場嗅覺敏感,真金白銀支援的翻牌經營,同時也代表著消費者對鴻蒙智行的認可。
作為國家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如今已然過半,開始進入追求質量發展的攻堅期。這意味著,汽車行業需要更多更強的技術,需要更多能夠帶領中國汽車工業衝出重圍的品牌。
鴻蒙智行獨特的商業模式,更是有機會給自身與行業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華為集中精力突破汽車底層技術研發,主機廠精力得到釋放,能夠投入汽車更關鍵的生產、售後等領域。從研發到銷售,汽車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都將得到提升。
汽車行業全鏈條投入的擴大,首先將解決當前內捲風潮下的就業壓力,緩解社會矛盾。這樣的商業模式,將會孵化更多優秀的汽車品牌,提升社會經濟活力。同時為中國汽車創造“走出去”的機會,實現國家在汽車工業與硬科技領域的逆風翻盤。
鴻蒙智行的使命,是幫助中國汽車工業打造一個又一個“國民品牌”,讓中國汽車向更高的價值邁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