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越南,開始建高鐵了。
日前,越南國會透過為期10年的南北高鐵投資計劃,總投資673億美元(約4900億元),預計2027年動工,2035年完工。
這條南北大動脈,連通越南首都河內與經濟大市胡志明市,因連線城市能級、距離與京滬相當,被稱為越南版“京滬高鐵”。
京滬高鐵,早在2011年就已建成通車,堪稱我國客流最為繁忙、覆蓋人口最為龐大、經濟效益最強的線路。
越南打造越版“京滬高鐵”,目的何在?中國高鐵出海,會否再次加速?
規劃已久的“泛亞鐵路”東線,這一次能否真正落地?
01
越南版“京滬高鐵”,意味著什麼?
早在2005年,越南就提出打造南北鐵路的計劃,一開始只是普鐵,後來升級為高鐵,規劃時速從最初的200公里升格為350公里。
開啟地圖就會發現,越南國土極其狹長,南北跨度1600公里,而東西最窄處僅50公里。

首都河內與第一大市胡志明市分佈在南北兩端,一個是政治中心,一個是經濟中心,相當於越南的兩大“一線城市”。
與中國一樣,越南人口主要集中於兩大三角洲,呈現出向城市群持續聚集的特徵。
以河內為中心的紅河三角洲、以胡志明市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集聚了越南6成以上人口,兩大一線城市都是千萬人口大市。
然而,目前從河內到胡志明市,只有非國際標準的米軌鐵路,為法國殖民時期修建,標準很低,速度極慢,從河內到胡志明市需要30小時。
高鐵一旦建成通車,河內至胡志明市的鐵路執行時間減少至5小時,還有望將帶動GDP年均提振0.97%。
就此而言,透過南北高鐵,將兩大“一線城市”連成一體,就有了必要性和緊迫性。
不僅如此,環顧越南周邊,在中國“高鐵出海”的助力之下,東南亞的印尼、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已經或正在集體邁向高鐵時代。
同時,作為後發國家,越南享受到新一輪全球地緣變局和產業大轉移的紅利,在中美等大國之間“左右逢源”,經濟增速持續領跑。
對於一個經濟開始騰飛的國家來說,打造5000億級的超級工程,乃至承接大型國際性賽事,既是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彰顯政績的不二需求。
越南建設南北高鐵,印度、墨西哥競逐2036年奧運,都是這一邏輯的體現。
02
越南,開始全面向中國靠攏。
去年以來,越南黨政官員頻頻造訪中國,鐵路是最為高頻的關鍵詞之一。
日前,越南有關領導在出席大連世界經濟論壇期間表示,越南在鐵路設計、建設和技術轉讓方面需要中國的協助。

這不是越南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表態。
在越南政府一份官方宣告中,甚至直接提到,“中國的鐵路工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因此越南希望學習中國的經驗,尤其是在技術、資金調動和管理知識方面。”
此前越南官方在中國訪問時,特意考察京滬高鐵,正是為越南南北高鐵做準備。
事實上,不只是高鐵,就連規劃已久但長期停留於紙面上的中越鐵路並軌,終於取得歷史性進展。
去年底,中越兩國發布聯合宣告,提出構建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表示推動中越跨境標準軌鐵路聯通。
而在今年的金磚峰會上,越南有關領導進一步表示,希望加快推進連線中越的三條跨境鐵路線專案進度。

從過去模稜兩可到積極主動,越南的態度迎來180度大轉彎。
03
越南,為何頻頻向中國丟擲橄欖枝?
越南雖然飛速發展,但總體國力並不強,恐怕難以支撐高鐵的巨大建設及運營成本。
越南GDP總量剛剛超過廣西,外貿總量僅與深圳相當,一國的財政收入甚至不及上海一座城市,靠自己顯然是無力建成高鐵的。
從產業上看,越南還處於承接產業轉移階段,以加工貿易業為主,裝備製造產業和鐵路技術相對落後,沒有自主建設高鐵的能力。

目前,全球掌握成熟高鐵技術和大規模建設運營經驗的國家,只有中國和日本。
早在南北高鐵提出之初,越南選擇日本作為合作者。但數百億美元的造價,200多公里的時速,日本墊資的要求,最終讓這一合作不歡而散。
同時,日本企業承建的胡志明市地鐵一號線專案,2012年就已動工,直到12年後的今天還沒有正式開通,無疑也給越南國內帶來了負面印象。
與此同時,過去20年,中國高鐵技術突飛猛進,躋身全球高鐵第一大國,高鐵運營里程佔了世界2/3以上,而國內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都有高鐵連通。
中國高鐵技術,不僅重塑了國內的經濟地理格局,更透過“高鐵出海”形成了顯著的示範效應。
無論是中國與寮國之間的中老鐵路,還是印尼的雅萬鐵路,抑或在建的中泰鐵路、歐洲匈塞鐵路(匈牙利-塞爾維亞),都成了國際工程合作的典範。
如果再考慮到中國與越南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中國是越南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無數的原材料和中間品從中國輸入越南,就連工業電力都要靠中國支援。
所以,哪怕是向來“左右逢源”的越南,在關鍵時刻也不得放棄平衡術,在高鐵建設上全面向中國靠攏。
當然,中國也不會當冤大頭,有無經濟價值,越南是否有財力支撐,中國能從中拿到什麼,則是根本的考量因素。
04
中越鐵路並軌,泛亞鐵路還有多遠?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產物,泛亞鐵路,旨在構建中國與東南亞的陸路新通道,打造一個覆蓋中國及周邊國家的高速鐵路網。
泛亞鐵路分為東線、中線、西線,分別為中越、中老泰、中緬通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簡單示意圖
目前,中線的中老鐵路已經建成通車,西線的中緬鐵路正在規劃中,步子最慢的恰是東線的中越鐵路。
不過,隨著中越鐵路並軌,泛亞鐵路東線迎來加速建設階段。
根據此前簽訂的宣告,中越將研究推進越南老街-河內-海防標準軌鐵路建設,適時開展同登-河內、芒街-下龍-海防標準軌鐵路研究。
之所以說是“並軌”,是因為此前中越之間雖有鐵路連通,但不是我國及國際通行的標準軌(1435毫米),而是米軌(1000毫米)或混合套軌。
由於鐵軌標準不同,貨運班列到了邊境口岸需要停下換軌,帶來巨大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運輸能力嚴重受限。
因此,中越並軌,無論建的是普通鐵路還是高鐵,“車同軌”的意義,無論如何高估都不為過。
05
泛亞鐵路,中國已經做好了全面準備。
從雲南方向來看,昆明的高鐵網路已經延伸到紅河州的河口縣,河口的對面就是越南的老街市。

從廣西方向看,直達越南邊境的防東高鐵已於去年底開通,東興正是我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
而從南寧到崇左的高鐵將於2025年開通,憑祥越過友誼關就是越南同登,同登到首都河內的距離只有100多公里。
如果說過去越南或因為政治、地緣、經濟等因素還能模稜兩可,試圖玩起“左右逢源”的遊戲。
那麼未來越南產業發展不得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南北高鐵建設不得不借助中國力量,那麼中越鐵路並軌乃至跨國鐵路建設,就沒有任何推遲的理由。
一旦跨國鐵路形成乃至泛亞鐵路網建成,作為中國與東盟經貿聯絡橋頭堡的廣西、雲南,將是最大受益者。
我們看到,在南寧最新獲批的2035總規中,被賦予“發揮面向東盟開放門戶”的中心定位,這一定位大機率昆明也能拿到。
可見,高鐵出海,既是重塑全球地緣格局的關鍵一環,也是改變我國區域經濟佈局的重要力量。
▼